开展地理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时间:2022-04-18 12:24:01

开展地理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摘 要:第二课堂是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场所,开展地理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打破第一课堂的局限,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第二课堂 地理 能力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称为第一课堂。而把在教学计划之外,充分利用课外课程资源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称为第二课堂。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能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课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开展第二课堂,不仅丰富了地理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对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笔者所在地贵州西南部为例,就当地课外课程资源,谈谈开展的第二课堂内容与形式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所起的作用。

一、开展地理摄影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我们学校地处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泛分布,到处都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暗河、峰林等,为贵州的旅游开发提供丰富而奇特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也为我们开展地理摄影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素材。

另外,本地处于贵州西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布依、苗、汉、回等29个民族,不仅种类多,而且风情各异。如苗族的手工刺绣艺术、被称为民族音乐活化石的布依八音坐唱、瑶族的婚俗跳楼门等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让人流连忘返,这些更是开展地理摄影活动非常难得的素材。

为开展好摄影活动,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摄影知识培训,特别是如何取景、用光、构图等摄影基础知识作重点培训,以取得更好的摄影效果。然后拟定活动计划,对活动细则、拍照内容、拍照路线、学生分组、优秀照片收集和评比等都作详细的规定。最后,还可以将一些优秀照片收集举办地理摄影展,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

通过摄影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自然,融入大社会,使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这个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对自然景观认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刺激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

二、创办地理板报或者地理小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地理板报或地理小报是向学生传播地理文化知识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另一重要渠道。通过创办一些综合性或专题性的板报或者地理小报,促使学生主动去搜集相关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分类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同时还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加深和拓展,扩大知识面。

因此,创办板报主题内容要尽量结合课本知识,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还有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例如利用7月22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这一机遇(虽然我们所处地区不能看到全食),举办一次黑板报比赛。要求各班创办一期以日食为主题的班级黑板报活动,宣传有关日全食的科普知识,让人们对日食现象有更深、更科学的了解,便于到时观测。同时还可以在学生心理树立科学观,自觉抵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种机会宣传思想或者伪科学。

板报的资料来源,可以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去查找相关的地理报刊,如《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旅游》《天好者》、《环境报》等报刊,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如谷歌、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通过创办地理板报,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搜集地理资料、猎取地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文化知识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地理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标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学生通过教师的传授和从书本上获取新知识的局限。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为实施探究式学习提供不少的活动素材和详细实施步骤。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中的“活动”内容就要求学生测量和观察当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这个实验所需器材简单,操作容易,在校园里或居民区附近都可以进行。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后,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再如,“大气运动”一节安排的热力环流、目测风向风速等实验,这些内容都是与教材内容相关,而且又与生活有密切联系,都是简单容易操作的实验,对学生理解的掌握课本相关知识有很大帮助,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多开展地理实验,使学生能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相关的地理知识,扩大了学生知识来源渠道,加强地理知识和实践生活的联系,杜绝学生在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四、开展地理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在实践中检验、运用地理理论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地理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活动是实施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一项重要活动。

例如“陆地环境”一所学的岩层、地形、褶皱、断层等,不论老师对课本知识讲解如何深透,使用什么样的影像资料展示,都远不如学生自己到野外所看到的直观、真实。因此实地观察活动,使用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贴近生活、更接近实际、更为直观。

但实地考察或调查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学会调查和搜集地理信息,学会在考察或调查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目的。

因此,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课外实践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五、开展地理游艺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地理游艺活动是青少年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地理课外活动,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欣赏性,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室内、室外均可以开展。例如,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地理灯谜活动、设计旅游线路、导游词编写比赛、指图拼图活动、地理迷宫等地理智力竞赛活动。

通过这些集体参与的地理游艺活动,寄学习于娱乐活动之中,既能使学生在游艺活动中学到地理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地理第二课堂的开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另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把原来的被动、应试性的学习,变为主动性、探究性的学习。在探究中培养能力,变单一认识为多维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上一篇: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