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能否考虑伦敦

时间:2022-04-17 11:21:40

在高科技企业融资困难的今天,伦敦证券交易所的TECHMARK伸出了橄榄枝,我们能否考虑?

TECHMARK溯源

近期,伦敦证交所亚太区总监祝晓健的名片夹有了改变,曾经只装着正面印着日文、背面印着英文名片的名片夹,现在又装上了一份中文名片。

2001年10月12日,刚刚在日本为伦敦证交所的TECHMARK结束路演的祝晓健,匆匆赶到了深圳高交会,在《数字经济高级论坛》发表“到伦敦上市去”的演讲,从而拉开了其在内地一系列TECHMARK推广活动的帷幕。

然而,在大家已经熟悉了NASDAQ、香港创业板甚至是欧洲EASDAQ的情况下,TECHMARK作为一个为高科技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对大家来说明显有些生涩。而高科技资本市场近期的悲惨境地,似乎也让人们不再对其充满神圣的憧憬,但祝晓健的演讲还是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精心准备的中文名片只在一转眼间就消耗殆尽。那么TECHMARK能否成为内地高科技企业下一个上市选择的场所呢?

或许是为了淡化仍然残留在人们记忆中对NASDAQ的痛苦回忆,祝晓健力求为这个在1999年11月才正式运营的TECHMARK与二板划清界限:“准确的说,TECHMARK不是二板,而是主板的科技板,或者蓝筹股的科技板。”

确实,远在1995年就已经成立的AIM市场,才是伦敦证交所真正的二板市场。它健立在英国政府于1993年推动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的20章规则的基础之上,但历经数年发展,AIM并没有成为像NASDAQ那样成功的市场,直到今天,其仍然只有200多家上市企业。在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也不过3000万美元,并且餐饮、夜总会以及足球俱乐部等传统中小企业占据了其中的一半。或许就是因为对AIM的表现不满,伦敦证交所才在网络股极为火爆的1999年底,在伦敦证交所原IT指数基础上快速推出了TECHMARK。

TECHMARK一改AIM关注生物科技企业之遗风,全面关注IT产业,在其现有的249家上市公司中,电脑硬件、软件以及互联网上市公司数量排名三甲。

TECHMARK

Vs.NASDAQ

然而,尽管NASDAQ遭受重创,但其作为全球高技术资本市场核心的地位却难以撼动。NASDAQ中国区首席代表黄华国对此深信不疑:“资金量是决定一个交易所是不是最理想的上市场所的关键。”今年的连续下跌,并没有影响到NASDAQ作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交易市场的地位。为此,黄华国相信,TECHMARK乘势切入内地之举,并不会削弱NASDAQ在内地高科技企业中的形象,“对于创业企业来说,仍然要选择最好的交易所上市。”

但祝晓健显然相信,依托伦敦证券交易所的雄厚背景,他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进展。

早上8点,当古老的伦敦证交所随着一声锣响,启动一天繁忙的时候,远在东方的香港以及内地股票市场正好是下午3点的闭市时间;而下午2点半,当伦敦证交所的交易已近尾声之时,却正好迎来纽约证交所以及NASDAQ的喧嚣。格林威治的时间体系,历史性的把伦敦在时间上变成了世界证券交易的中心。

为此,伦敦集结了全球最多的基金管理公司,他们管理着大约25000亿美元的资金,不停地在全球做着各种各样的交易;同时,多达4500人的分析师队伍,不断地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最新的研究信息,这一切似乎都构筑了伦敦证交所浑厚的基石,尽管这些资金和分析师更多的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股票市场。

另外,TECHMARK低矮的门槛,对于已经久被资金困扰的创业企业来说,确实是难以抵御的诱惑。伦敦证交所高科技企业上市规则中规定:如果具备连续三年的经营记录,在不赢利的情况下,只需要满足100万美元的市值,即可申请上市;如果没有三年连续经营记录,则需达到8000万美元的市值,同时保证最少配售3000万美元股票即可;生物技术企业得到了最大的优惠,在没有连续三年经营记录的情况下申请上市,也只需3000万美元市值,配售1600万美元,并提供季度报告。

观望伦敦

这一切看起来都很不错,而包括中石化、江西铜业、大唐电力、江苏镇海炼化以及浙江东南电力等5家国内企业已经成功登陆伦敦,更是拉近了内地企业和伦敦之间的距离。

然而,伦敦对创业企业在伦敦科技市场上市所实行的保荐人制度却规定:一家创业企业必须有一个指定的保荐人推荐,并承担连带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内地创业企业远征TECHMARK的可能。因为到现在为止,伦敦证交所仅仅指定了69家保荐人,而他们主要集中在伦敦,即使是中国香港和日本等亚太发达地区也还没有一家保荐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荐人,并不会为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内地创业企业进行推荐。

更何况到现在为止,仍没有一家内地创业企业能够登陆伦敦高技术资本市场,但祝晓健对此却非常乐观,“我们下一步将在澳大利亚发展保荐人,其后就是香港和日本”。

今年5月,已经有2家内地创业企业向伦敦提出了上市申请,但祝晓健认为,等到他们实际上市之时,至少要在三个月之后,毕竟要经过英国上市监管局、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批准,最后才能到达申请科技板的阶段。

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第一家能够奔赴伦敦的创业企业出现吧,那时,我们或许又能多一个梦想源起的地方。

上一篇:中科国际:风雨融资路 下一篇:祥峰投资:结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