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工业能源统计的那些事儿

时间:2022-04-17 07:56:02

非工业能源统计的那些事儿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资源,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兼又伴随着各种能源资源的消耗。近观我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消耗导致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放眼全球,能源安全逐渐成为各国角逐的焦点,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

“知其重,而后重之。”可以说,正确统计社会能源消耗是国家科学制定能源政策和发展规划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又如何迈得稳健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各社会单位作为能源消耗的上报单位,是能耗数据的输出方,是能耗数据最基础的来源。源头数据准了,客观的能源消耗监测才能成为可能!当下,面对非工业能源统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审核越来越细的现实,有些调查单位统计人员颇感力不从心,其实“源头”数据要想做好并不难。就让笔者结合北京市朝阳区能源消耗统计的现状,和您说说非工业能源统计的那些事儿吧。

相关事件:了解范围,不存疑虑

朝阳区非工业调查单位能耗量占到全区总能耗的半壁江山,对全区能耗数据影响甚大。我们首先介绍一下非工业主要能源和水的统计范围。全社会能源消耗统计除了工业、居民用能(样本住户)单独统计外,其他所有社会活动体的能耗全部归入非工业能源统计的范畴。以朝阳区2011年非工业主要能源和水的年报为例,报表单位有10820家,共涉及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7大类别的50个行业大类。

再说说上报的能源品种范围。报表中的能源品种只是日常经营生产活动中经常用到的,主要有电、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外购热力和水资源等16个指标。

根本事件:牢记原则,气定神闲

非工业能源的统计原则可以称之为非工业能源统计的“小宪法”,是您填报报表的根本性原则,具有方向指导性作用。把握住了这些原则,就可以正确处理各种纷杂的情况。

原则之一:法人经营地原则。这是统计的基本原则,即以法人为单位上报数据,这就要求要包含分支机构的能耗数据,不管分支机构是否在北京。如果海外也有分支机构,那就要看单位在财务核算时是否包括,财务若包含,能耗就包含。法人原则的另一层含义是不能包含独立核算子公司的数据。

原则之二:“谁消费、谁统计”原则,即哪个调查单位实际消费了能源,不论其支出费用与否,就由该单位统计其能源消费量。没有独立计量仪表或有合同、协议的除外。

原则之三:“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原则,即什么时间消费了能源就什么时间统计。统计的是消费量,而不是购进量。这就要求调查单位依据计量仪表或其他能源消费量的原始记录,按自然月(28~31天)、自然年(360~365天)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台账、上报统计报表。

核心事件: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非工业能源统计只要掌握了原则和方法,便是件“繁而不难”的事。下面我们具体介绍每个指标的统计方法。

电力消费量的取得方法有三种:(1)在报告期末直接查表取得;(2)根据电力供应部门的交费单据取得,此法有赖于交费单据得到的早晚,可能会存在压月的问题;(3)均不具备以上条件的,退而求其次,用报告期缴纳的电费除以电力单价取得,注意有些调查单位一次缴纳一年或半年的电费,一定要合理分摊到每个报告期。

煤炭消费量的取得方法:(1)用煤单位按实际消费称重记录填报;(2)如缺少称重记录,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消费量=报告期初库存量+购入量-对外销售量(或拨出量)-期末库存量

天然气消费量的统计方法同电力。

液化石油气消费量的统计方法:(1)罐装的液化石油气用实际消费罐数×单罐重量,其中1大罐(餐饮业用)=50千克,1中罐(家庭用)=15千克,1小罐(餐饮业用)=5千克。(2)管道供应的液化石油气可以通过燃气表取得,然后再把立方米转化为千克(1立方米=2.033千克)。(3)可以根据燃气供应部门的交费单据取得。

汽油、柴油的消费量:

(1)使用加油IC卡的单位,可登录油料供应部门的服务热线或网站取得报告期“加油IC卡对账单”的数据。

(2)不使用加油IC卡的单位,要根据油料的实际消费量及消费发票,做好统计台账,根据台账数据填报。

(3)若无法准确计量油料消耗,可依据报告期内车辆行驶总里程公里数据和百公里耗油数据进行推算:用油量=报告期内总里程数×百公里耗油量÷100

基础事件:做好台账,心中有数

统计工作要求数出有据,非工业能源统计又有别于财务统计,财务账不能作为上报的依据,因为只简单从财务表中取数很容易违背“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的原则,因此调查单位自身按照各指标的统计方法制作的台账才是上报非工业能源数据的依据。

台账的模式来源于非工业能源统计报表,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自制,也可以在北京统计信息直报网下载。在对企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欣喜地发现一些下属项目或分支较多的企业在原有台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既适用于企业实际需要,汇总了数据,又在台账中自设了一些公示审核,做到了上报前的自审自查。有的企业在原来台账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把每个指标的、每一报告期的细微变化都列入其中,这样在查询变动时一目了然。借此平台,向这些调查单位表示敬意,同时也希望在此向其他调查单位交流推广。

意外事件:走出误区,完美上报

误区一:简单根据财务账数据填报。由于调查单位的统计力量相对薄弱,缺少专职的统计人员,统计工作基本上由财务人员兼职。有些调查单位上报报表时,只在财务账中取数,报告期内财务走账了就上报,走了多少上报多少,没走账就不上报。此种做法违背了“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的原则,应该避免。

误区二:单位换算上的误区。我们在审核报表时发现个别指标单位易出错。比如,有极个别企业把电力的单位“千瓦时”理解为“一千度”;也把水的单位“立方米”等同于“升”;还有的把金额中的“千元”看成“万元”。既然数据已经统计出来,那上报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不要在此失误。

误区三:平台说明写上即可。核实性错误出现时,调查单位只简略写上类似“本期消耗多”的说明,其实远不够清楚地说明问题。全面、合理的平台说明应该这样撰写:首先,说明能源品种在该单位的用途;其次,结合单位的实际经营生产情况清晰说明错误提示。

上一篇:美国:科技统计举足轻重 下一篇:不解“核实性错误”酿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