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塔里木河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17 03:10:33

浅谈塔里木河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新疆南部,环绕塔里木盆地的周边地带,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低效利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各源流向干流输送的水量连年减少,水质不断恶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成为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即重点对塔里木河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归纳,并详细阐述了塔里木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塔里木河 水资源 利用 可持续发展 生态

[中图分类号] TV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76-1

1塔里木河流域源流水资源的特点

塔里木河干流深处塔里木盆地腹地,本身不产生地表径流,水量全部来自源流,干流与源流关系极其密切。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形成于山区,消耗于平原区。由降水直接形成水资源量占总水量的52%,冰川融水48%。总地表径流中河川基流(地下水)占24%。流域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小,四源流的最大和最小模比系数为1.36和0.79,且各河流的丰枯多数年份不同步。流域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6~9月来水量占到全年径流量的70%~80%,大多为洪水,且洪峰高,起涨快,洪灾重;3~5月来水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10%左右,极易造成春旱。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主要来自地表水转化补给,不重复地下水补给量仅占总水量的6.6%。

2塔里木河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综合治理滞后,水量配置失调,干流洪水漫溢浪费严重

根据资料分析,塔里木河干流沿程水量的变化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有河床不稳定,多叉游荡性的河流特点,使沿程自然消耗了一定的水量。人为因素是塔里木河干流来水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干流沿程本身的人类活动因素,更使得其下游来水锐减。

2.2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浪费严重

有资料表明,塔里木河干流的农业用水定额是1531m3/亩,工业用水万元产值定额是172m3/万元,不要说和新疆其它流域的农业、工业、生活平均耗水水平相比较高,就是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偏高许多。用水定额偏高,不仅带来了有关的负面影响(譬如土地盐渍化、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水源被污染等等),而且对水资源也是严重的浪费。由此可见,减少塔里木河干流各种用水定额,是必需的、迫切的,也是可行的。

2.3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洪灾旱灾严重

塔里木河流域四源流区除开都河以外河川径流量年内分配十分不均匀,春水贵如油,夏季洪水遍地流,大多数河流连续最大四个月(6~9月)水量占全年径流70%~80%,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最多可占85%以上,春季水量只占10%左右。源流地区洪水主要集中在天山、昆仑山的中低山地带,多突发性冰川洪水和局部暴雨洪水。

2.4工程布局不完善,缺乏山区控制性工程

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建设投资偏少、工程标准低。各源流建设的都是引水工程,重建轻管,工程不配套,渠系衬砌率低,输水过程中的渗漏非常严重,损耗率高达60%~65%,同时缺乏控制性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低下。对于干流河道、防洪工程等,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较少,河道处于自然状态,洪水来时到处漫流,大量水资源蒸发、渗漏严重。

3塔里木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3.1工程措施

3.1.1实现集约型灌溉方式

塔里木河流域灌区的工程大多修建于50或60年代,年久失修,工程老化,再加上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造成灌溉水利用系数过低,灌溉定额偏高,水资源浪费严重,故大多数水利工程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有必要进行合理的改造与完善。再者,灌区多采用漫灌的灌溉方式,不仅使水资源浪费,而且极容易抬高地下水水位,滋生土地盐渍化,污染地下水水源,对居民生产生活不利;而对“集约型”灌溉的喷灌、滴灌、膜上灌、膜下灌、沟灌来说,则避免了上述的不足与缺点。

3.1.2疏浚、清理、整治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河道

对塔河干流进行水均衡分析可以知道,河道漫溢水量占43.5%;河道渗漏占25.5%;渠道和水库引水占29.7%;河道水面蒸发占1.3%.塔里木河干流由于源流来水减少、上中游灌区的无序开发和恣意扒口引水,导致泥沙淤积,洪水漫溢十分严重,行洪能力减弱,对塔里木河干流的主要水资源(尤其洪水期的洪水)的利用极为不利,造成上中游水资源无益损失过大,而下游无水可用的尴尬局面,为了增加上中游的过水能力,保证下游的正常用水,必须对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的河道进行清理、整治。

3.2非工程措施

3.2.1加强生态、水资源保护

塔里木河的景观生态分为山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绿洲生态系统。山地生态系统是水资源的供给源,在山地生态系统中要保护高山冰川和水源涵养林,把封山育林和更新育林结合起来,扩大森林覆盖率。绿洲生态系统是水资源利用大户,控制绿洲用水将相应提高整个流域系统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2加强水利法律法规的立法,公众意识的唤起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大量的水资源在人们不经意间慢慢流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应在社会公众中广泛唤起水是稀缺资源、水是商品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从点滴做起看似简单,但成效显著。

水利设施是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前提条件,也是基础条件.在严格执行国家已制定的相关水利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加强水利立法工作,促使人们自觉的限制自己的行动,形成“维护水利设施光荣,破坏水利设施可耻”的社会风气,同时,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之感到水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爱水、惜水、节水”的习惯。

3.2.3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

根据各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与开发状况,适当地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严格控制灌溉面积,禁止盲目的开荒,大力发展干旱节水型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采取生态移民、退耕还林(草)、种草养蓄等措施,发展其他产业,减少耕地面积,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使各地区的发展建立在水资源承载力基础之上,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新疆人民政府,水利部.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李新,杨德刚.塔里木河上游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2.19.

[3]郑利民.对西北内陆河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人民黄河,2006.5.

[4]张晓伟.从甘肃民勤生态危机反思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模式[J].西北水利发电,2005.4.

上一篇:基于连续性的换热网络整型变量优化策略 下一篇:宾语前置的判断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