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时间:2022-04-17 12:55:44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一、初中生个体差异归因、归类

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个体差异。其常态为“两头小、中间大”。即在一个人数众多的学生群体中,存在有中等智力水平的中常生,也有聪明的资优生和迟钝的潜能生。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高中生源和进行国民素质教育。在培养目标与不同学生群体间建立起某些对应的关联,将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资优生: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上高中、考大学。他们在学习上存在三对矛盾。一是学习方法与学习效率的矛盾:学生虽然对理解、记忆、判断、归纳、推理、想象等学习方法应用娴熟,但随着学科的增加,需要及时获取高效且易掌握的学习方法。二是学而不思:学生虽然进取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对那些需要经过提炼升华才能发现的思想、观点和某些联系缺乏进一步认识。三是基础知识与“高深理论”的矛盾:他们大都有充足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强,对自己期望值很高,应付常规教学游刃有余,各科成绩均优,但经常会“好高骛远”。

2.中常生:他们的基本目标是完成初中学业,能上大学更好,经商、务农、打工也行,把学习成绩的追求放在人生目标的第二位,在学习上不相信汗水,更相信灵感,希望老师教给学习“绝招”,学习成绩中等,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学习之外的任务,而且往往会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他们是现代初中生的主流,在学习上的主要障碍是:兴趣不能持久、学习习惯不固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3.潜能生:他们因其诸多方面的潜在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而成为初中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自身几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多数是为了完成义务教育或被动地服从家长的命令,而家长也没有对他们抱多少希望,只期望其“读满三年初中”。他们没有固定的学习方法,目标不明确,自卑,学习习惯差,学习障碍主要是:兴趣、自信心和常识问题。

二、相应教法重点

1.资优生:点、拨、导。

点:即点明主旨。对教材中隐含的较深层次的观点、思想及某些关联予以指点。主要解决前文中的“学而不思”的问题。例如:在讲述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时,文字内容能清晰地反映出森林减少一水土流失一水旱灾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很少有同学进一步去思考生态失衡一物种灭绝一厄尔尼诺一全球变暖一海面上升一低地消失等。此时笔者明确点题:对生态负责、对下一代负责的人生观,人与地理环境诸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的人地观。

拨:指学法方面的指拨与矫正。主要解决前文中“学习方法与效率的矛盾”问题。重点是学科学法的训练,力求教给学生一些终生适用的方法。即所谓“造血而不输血”。例如:在讲授中国的主要山脉、农作物分布、人口与民族等内容时,重点介绍地图法;而讲授各种区域地理的差异时多用对比法、比较法等。如下表就非常适用。

导:指对学生力不能及但却想去探究的“理论”知识进行适度的牵引与指导。主要解决资优生“吃不饱”、“好高骛远”等问题。例如:有一学生在学习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后,向笔者提问:“为什么同是亚热带季区气候区,广西的桂圆肉厚、个大、糖分多,可是我家所在地区的荔枝不开花、桂圆开花不结果?”笔者结合本县的海陆位置、纬度、地形、海拔等因素,向他介绍了亚热带季风性干热河谷气候的基本特征,妥善回答了其疑问。

2.中常生:激、养、夯。

激:是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甚至是刺激。这是一着险招,乃是重病下猛药的做法。使用的前提是对学生必须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严格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例如:笔者曾对一个争强好胜而在学习上显得无所谓的学生说:“难道你心甘情愿使你的初中生活失去应有的光彩吗?”这类学生骨子里有拼劲,不加激发则得过且过,一旦外部诱因适度,便会产生“拼命三郎”的学习态势,一经唤醒便会奋起直追。

养:主要是帮他们养成良好的固定持久的学习习惯。多数中常生都有良好的学习愿望,但自制力差,表现为管不住自己。可在本年级或本班找到曾经学习成绩中等而经过努力有大幅度提高的学生作为榜样,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夯:如果兴趣和习惯问题都已经解决,则中常生的最大障碍就是由于基础知识缺乏而力不从心,此时应该推迟新课的讲授,先夯实其知识基础。

3.潜能生:培、帮、填。

培:培养学科学习兴趣。由于潜能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其学科学习兴趣不能用“激”的做法,因为“激”之易垮,易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讲授世界气候时,笔者首先出示一支水银温度计,当时温度值17℃。接着提问:如果把它放在窗台上暴晒,同学们想一下温度值会有什么变化?马上就有学生说:会爆(炸),但更多的学生说温度值会升高。5分钟后同学们看到温度值升高到了29℃,我肯定了多数同学的答案,纠正了答非所问的答案。这样,通过身边生活实例培养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无穷兴趣。

帮: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例如:笔者曾在99级一差班选择成绩最低的24人,要求他们在10分钟内记住一段57字的短文。结果最快的学生读了6遍便能背出,用时3分17秒,有19人在5~6分钟举手表示已记住,最迟的一个用了8分44秒背出。于是笔者说:你们并不差,每一个同学都没有用完老师所给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说明你们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够很好地完成家长和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此时被测学生大多喜形于色,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的聪明超过了老师的想象,自信心也就在这一刻树立起来了。

填:填补少数潜能生在常识方面的空白。例如:96级(5)班一女生,14岁,身体、智力发育正常。上初一时,分不清诸葛亮与猪八戒这两个人物。经词查得知,该生来自距县城70公里的某少数民族聚居区,其父母从未到过县城,家里为保弟弟上学。让该生与其母轮流放牛,一旦其母有其他家务,该生便停学放牛,估计小学6年总的学习时间不超过4年。对这类学生,因其常识方面严重缺乏,往往应进行大量的单独辅导。以求丰富、填补其知识结构。

上一篇:关于适应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要求的地理学科课程... 下一篇:抓“点”教学是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