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学好初中历史课程

时间:2022-07-06 01:30:09

浅谈如何学好初中历史课程

初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同民素质的一门基础课程,它通过学习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初中历史课程还肩负着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任务,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的重要形式。

教育的本质追求是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的身心全面、自由与和谐的持续发展。在当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对历史课感到枯燥乏味;教学缺乏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基本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次上,甚至拘泥于教材,以书为本,课堂上让学生在重要知识点上划线,然后要求学生背诵史实、死记结论。初中历史教学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陷入尴尬的境地。

要避免教学中出现“死记硬背”的状况,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这一问题,只有当教师真正明确了、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历史的真谛,教学才会富有成效和实效。

通常我们所说的“历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即与自然界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那么学习历史,对学生个人成长会带来怎样的益处呢?

其一,以史为鉴:历史知识是人们认识现在和预见未来的前提条件。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到他写史的目的是要“擎起历史的火炬,引导人类在摸索中的脚步”。学习历史能更好地了解现实,进而有助于把握未来。

其二,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学对个人而言,可从历史中汲取进步的智慧。怎样使一个人短暂的一生能够或多或少地在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使一生不致虚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汲取历史中的智慧。所以马克思说:我所知道的唯一一门科学,就是历史。

其三,让人明辨是非: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上的人物和事物,可让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历史人物既有崇高伟大的,也有卑劣昏庸的;历史事件既有慷慨激越的,也有阴暗污浊的。透过重重历史迷雾去分析善恶美丑,有助于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其四,激发爱国情操: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由于有完善的制度、灿烂的文化,曾长期领跑于世界。可是到了近代,我们却落伍了,备受欺凌。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作为一个中国人,熟悉历史才能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责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那么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又该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愿学历史、好学历史、乐学历史呢?笔者认为应从教学设计着手:

1.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课堂导人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师生同在知识的海洋中走向40分钟的高潮。导入语的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在备课的时候要选择好材料,巧妙设计导入语。

2.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手段。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可见学生既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所在,同时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导人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想自己平日的所见所闻,或教师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相关的故事、图片、影视片、书籍等进行展示,再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有趣的课堂,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3.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常会没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是否掌握,这是教师设问的目的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全面深入分析教材,认真考虑设问的内容,拟出设问的提纲,以保证设问突出教学目标。有效的课堂设问除了要有启发性、要适度、要适时外,设问的语言还要准确、意图要具体,否则既传授不了知识,又扰乱了学生的思维,更会影响到历史学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4.设计行之有效的史论结合途径。

历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史料可以是课本上的,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史学界对历史事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无疑都会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新知识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由此可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辨别、提炼能力,从而帮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总之,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应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学实际,学习、研究和吸收他人的经验,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能力,让历史教学之树常青。

上一篇:加强复习备考 争创高考佳绩 下一篇: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增进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