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品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分析

时间:2022-04-17 12:54:05

国际产品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在借鉴Jones与Kierzkowski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要素禀赋情况、发生国际产品内贸易行业的要素密集度以及相应行业的价格效应等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给发展中国家不同性质的劳动者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给出了缩小中国熟练劳动者和非熟练劳动者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产品内贸易;发展中国家 ;熟练与非熟练劳动者 ;收入分配

最近二三十年来,在国际贸易领域,伴随着国际产品内贸易模式的迅速发展,学术界对有关国际产品内贸易的起因、效应及其决定因素等的分析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其中,有关国际产品内贸易对一国收入分配的效应就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均工资差距在日益拉大,即使在同一行业内部,熟练技术工人相对于非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一收入分配的现实,是否与当前流行的国际产品内贸易分工有关系呢?如果有,这种影响有多大?其传导机制是什么,或者说影响因素有哪些?根据这些问题的研究结论,我国政府如何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进行政策调控,以收入分配领域效率与公平兼顾为原则,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和谐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相关的文献综述

对国际产品内贸易和劳动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最有影响的当属Feenstra与

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的资助,项目名称《国际产品内贸易对中国收入分配的效应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C790273。Hanson(1995)[1]的连续型中间投入品模型。他们将Dornbusch, Fischer与Samuelson(1980)所构建的连续型H-O模型(即DFS模型)的框架运用到工薪差距的研究上,将DFS的两要素模型变为三要素模型,即熟练劳动力、非熟练劳动力和资本。他们主要的研究结论是,发达国家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外包必然同时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增加。Jones与Kierzkowski(2001),[2](33-51)[3](17-34)和Jones(2005)[4](105-114)认为国际产品内贸易对非熟练劳动力收入的影响,依赖于一国的要素禀赋、产出模式与具体的垂直分工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国际产品内贸易并不一定会提高发达国家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一国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禀赋状况及外包行业的要素密集度的改变会对工资收入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Grossman与Hansberg(2006)[5]的模型将生产过程划分为高技术任务与低技术劳动任务,然后用它来研究国际外包成本下降对要素收入差距的影响。国际外包成本下降带来的生产率效应、相对价格效应和劳动力供给效应将会对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带来不同的影响,具体影响要对以上三种效应进行权衡。

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发达国家的研究,而在国际产品内贸易分工模式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具有较大的不同。比如,一般技术含量高的工序、附加值高的部件由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国家)来完成,在外包中往往作为发包方存在;而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国家)承担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初级零部件生产,或者是主要依靠部件进口、承担最后加工装配的工序,在外包中往往作为承接方存在。因此,国际间产品内贸易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必然带来不同的影响。建立适合于解释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的理论模型就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二、理论分析

国际产品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不同性质劳动者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应该笼统地去分析,而应该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具体情况、发生国际产品内贸易分工的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以及国际产品内贸易分工后带来的产品价格效应等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论述。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本文将主要借鉴Jones与Kierzkowski和Jones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

(一) 要素密集度对收入分配的效应分析

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假定产品的生产中只涉及到两类生产要素,分别是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因此我们所分析的产品也就表现为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两大类型。按照发生国际产品内贸易分工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我们将分成以下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1.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于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如图1所示,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横、纵坐标分别表示发展中国家生产产品过程中投入的非熟练劳动力(U)和熟练劳动力(S)的数量。为使研究的结论更具一般性,我们考虑了多商品的国际贸易,按照Jones(1974)[6]的观点,如果一国有两种生产要素,国际贸易允许每个国家把生产活动集中于最多两种产品上。图1中曲线1,2,3,4分别表示四种产品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该曲线越靠左上角说明该种产品熟练劳动力密集度越高。与每两条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相切的直线为等成本线,其斜率表示该国在参与了国际贸易后,如果生产其中的两种产品,该国非熟练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即WU/WS)水平。由于单位价值等产量线的形状与位置完全取决于产品的相对价格和生产技术条件,等成本线的斜率WU/WS也决定于产品的相对价格和生产技术条件,所以WU/WS可以表示为产品的相对价格(P)和生产技术条件(T)的函数,即为WU/WS(P, T)。由于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更一般的情况是,这四种产品的各条等成本线形成的集合为一条折线ABCDEF。为说明问题方便,本文主要集中于产品2(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产品3(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论述。

图1 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于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时收入分配效应

先分析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于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品2的情况。如图1所示,生产单位价值的最终产品2需要熟练劳动力密集工序0G与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工序0H。0K和0I表示生产单位价值的熟练劳动力密集中间产品与非熟练劳动力密集中间产品所需的投入品。假设初始状态0G和0H都是在该国完成的。但随着国际贸易壁垒和运输成本的下降,国际产品内贸易产生,由于该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非熟练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因此,它将主要承接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工序,而发达国家将生产更具竞争力的熟练劳动力密集型工序。

发展中国家专业化生产非熟练劳动密集工序后,由于产品内分工使得2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单位价值等产量线内移至J的位置,①这里0J比0I短,意味着该发展中国家在生产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工序上具有比较优势。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后,等成本线由折线ABCDEF变为折线LJM。

现在我们考虑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后,对该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此时,我们需要考虑该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的具体情况。第一,当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线为k1(该国熟练劳动力相对更丰富②)时,发展中国家对非熟练劳动密集型环节的承接,将会提高非熟练劳动者的相对收入水平,在图中表现为LJ的斜率大于CD的斜率。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品内分工实施使得2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这无疑会刺激该部门厂商的生产,而2产品的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工序的扩张,将会大量增加对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而相对于该发展中国家当前的要素禀赋水平而言,自然会提高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水平。第二,当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线为k2(该国非熟练劳动力相对更丰富)时,发展中国家对非熟练劳动密集型环节的承接,将会提高熟练劳动者的相对收入水平,在图中表现为JM的斜率小于CD的斜率。此时,由于相对于该发展中国家当前的要素禀赋水平而言,2产品的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工序仍旧是更偏向于使用更多熟练劳动力的工序,其生产的扩张,将会相对地增加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提高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水平,从而扩大了国内不同性质劳动者的收入差距。

图2 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于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时收入分配效应

2.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于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按照与上文同样的思路,我们仍然可以分析当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于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品3时,对国内不同性质劳动者收入分配的影响。图2中,生产单位价值的最终产品3需要熟练劳动力密集工序0G与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工序0H。当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后,发展中国家将专业化生产非熟练劳动密集工序。由于其在该工序上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单位价值等产量线内移至J的位置。此时,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后,等成本线由折线ABCDEF变为折线LJK。

同样,现在我们考虑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后,对该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水平的影响。第一,当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线为k1(该国熟练劳动力相对更丰富)时,发展中国家对非熟练劳动密集型环节的承接,将会提高非熟练劳动者的相对收入水平,在图中表现为LJ的斜率大于CD的斜率。第二,当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线为k2(该国非熟练劳动力相对更丰富)时,发展中国家对非熟练劳动密集型环节的承接,将会提高熟练劳动者的相对收入水平,③在图中表现为JK的斜率大于EF的斜率。

3、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和国际产品内贸易分工发生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对收入分配效应的综合分析仍然集中于对2、3两种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分析。如图3所示,我们知道,该发展中国家要实现2和3两种产品都生产,其要素禀赋线应该位于k1和k3之间。以k2为界,将这一区域分成两大区域,分别为I区(熟练劳动力相对更丰富)和II区(非熟练劳动力相对更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该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线位于I区,则无论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2还是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3,发展中国家对非熟练劳动密集工序的承接,都将带来非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水平的提高。如果该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线位于II区,同时,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3时,该发展中国家对非熟练劳动密集工序的承接,才会带来非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水平的提高;相反,若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2时,该发展中国家对非熟练劳动密集环节的承接,将会带来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水平的提高。

图3 要素禀赋和国际产品内贸易行业对收入分配效应的综合效应

由此来看,对于承接非熟练劳动密集型环节生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若要减少不同性质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要提高熟练劳动力的相对数量,并加大对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非熟练劳动密集环节的承接,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应该既重视某些发展中国家大量存在的非熟练劳动力的利益问题,又要重视我国长远发展,在这两者之间作出最佳的权衡。

(二)价格下降对收入分配的效应分析

上文分析主要是短期分析,因为我们并没有考虑国际产品内贸易实施之后,相应产品由于成本的节约带来的未来价格下降的影响。但实际上,从相对长期看,无论是由于各个生产工序实现了最优的比较优势还是最优的规模经济,国际产品内贸易的分工都将会最终降低该产品的价格水平。以下我们将把这一影响因素考虑进来,分析价格效应可能会对不同性质劳动者收入分配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后出现了相应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上述图1和图2中的J点将会向右上方移动,④可以发现,当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线为k1时,发展中国家对非熟练劳动密集型环节的承接,在Stolper-Samuelson效应⑤的作用下,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水平(因为在图1中,相对产品1而言,国际产品内贸易行业2为非熟练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图2中,相对产品2而言,国际产品内贸易行业3为非熟练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当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线为k2时则相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水平(因为相对产品3而言,国际产品内贸易行业2为熟练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图2中,相对产品4而言,国际产品内贸易行业3为熟练劳动密集型行业)。

由此可以看到,国际产品内贸易带来的价格下降效应将会弱化前述各种情况下对两种不同性质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影响。

三、相关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可知,国际产品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不同性质劳动者收入分配的效应不能笼统地下结论,而应该权衡该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状况、发生国际产品内贸易行业的要素密集度以及相应行业的价格效应等几个方面后作出判断。

从当前情况来看,人口众多的中国仍然属于非熟练劳动力相对更为丰富的国家,根据我们前文的理论分析结论,随着国际产品内贸易的发展,中国目前出现的不同性质劳动者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就可以找到较为合理的解释了。但是收入差距的拉大,从长远来讲,是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经济的发展的,因此,在维持一定的收入激励机制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国内不同性质劳动者收入差距,是政府收入分配政策调整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根据本文的相关研究结论,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一些政策建议:(1)为缓解收入差距的拉大,要不断提高我国熟练劳动力的禀赋水平,这可以通过国家的教育机制的改革和相关的培训等方式实现,这点与不断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2)尽管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科学技术水平,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但考虑到我国当前存在的众多的非熟练劳动力的现实情况,适当地加强非熟练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对于解决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和缓解目前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问题还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3)熟练劳动密集产业国际产品内贸易所带来的产品价格下降效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不同性质劳动者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因此,这为我国深入进行的产业结构升级,客观上又找到了一个理论依据。

注 释:

①这里即为技术水平变动带来的影响。另外,为了图形更清楚,这里没有划出内移后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

②这里所说的该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相对更丰富是相对来讲的,即我们的大前提仍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发展中国家仍是非熟练劳动力更丰富的国家。

③原因与上文分析类似,读者可以自行分析。

④为了图形更清楚,这里没有划出向右上方移动后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

⑤根据Stolper-Samuelson效应,某一要素密集型产品价格的下降,将会带来密集使用该种生产要素价格的下降。

主要参考文献:

[1]Feenstra, Robert C, Gordon H Hanson Foreign Investment, Outsourcing and Relative Wages NBER WorkingPaper, 1995(5121).

[2]Jones Ronald W and Henryk Kieizkowski Horizontal Aspects of Vertical Fragmentation in Leonard K Cheng and Henryk Kieizkowskj, ed, Global Production and Trade

in East Asia,

Boston,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1(a).

[3]Jones Ronald W and Henryk Kieizkowski A Framework for Fragmentation, in Arndt Sven W and Henryk Kieizkowski, ed,Fragmentation: New Production Patterns in the World Econom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b).

[4]Jones Ronald W Immigration vsOutsourcing: Effects on Labor Markets Internatioan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4 (2005).

[5]Grossman, Robert C, Esteban Rossi-Hansberg Trading Tasks: A Simple Model of Outsourcing NBER WorkingPaper, 2006(12721).

[6]Jones Ronald W The Small Country in a Many-Commodity World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 December 1974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Effects of 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 on

Income Allocation of Labor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i RuiqinAbstract: The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income allocation effect of the skilled and unskilled labor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y under the 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Jones and Kierzkowski, 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ynthetic effects of the factor endowment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y, the factor intensity of the 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 and corresponding price effect on the income allocation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we give the related policy advice on how to reduc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skilled and unskilled labors.

Key words: 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Developing Country; Skilled and Unskilled Laborers; Income Allocation

上一篇:个人资产选择行为导致经济波动的机制分析 下一篇:地方分税制改革与地方税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