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味道”

时间:2022-04-17 10:57:12

2015年2月27日,在年味依旧的青岛,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再次启幕。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本届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为期十天,共设两个会场,分别为青岛文化街会场和海云庵会场。

据主办方的数据统计显示,首日参与萝卜・元宵・糖球会的游客人数达到28万,现场销售萝卜110吨,销售额90万元,各类美食的总交易额达到了300余万元。

民俗并非古代社会的“专有物”,而是社会永恒的伴生物。将散落在民间或各地的民俗资源汇聚起来,唤起了人们对“老味道”的追忆,也提醒人们去了解、保护、传承那些不该被忘记的民俗遗产。

在萝卜・元宵・糖球会开幕式当日,来自各地的最具传统古风古韵的民间工艺展示活动也拉开了帷幕。此次展示活动包含了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还邀请了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28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6位为部级代表性传承人。

从河南开封远道而来的李力,虽然只有三十几岁,但他对始于北宋的开封木板年画很是了解,“我们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最早的木版年画,不仅《东京梦华录》里有清楚记载,《清明上河图》上‘王家纸马店’门前的门神画也清晰可辨。”在继承年画制作传统老工艺的同时,他也在不断开发年画的衍生产品,尝试让更多人了解年画。“大家的身体里都流淌着传统的血液,只是还没有被激发。”他说。

对60多岁的吴成林师傅来说,制墨早已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谈起他挚爱的徽墨,他总是如数家珍。在被问及徽墨为什么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时,他没有泛泛地罗列徽墨的优点,而是笑着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用徽墨写字入画,入水聚而不散,即使保存几千年也清晰可见。”当说起徽墨的传承时,他却显得有些担忧,“一块好的徽墨不仅需要十几种贵重原料,还需要人工抡着重锤反复锤炼。如今,这些贵重的原料高价难求。现在年轻人的选择也多了,指望他们上完大学回来学墨,显然不大现实。留不住人,何以传承?更不用说创新了。”

与吴成林师傅一样,来参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担忧。当民俗旅游日益凸显,这些古老的民俗记忆更显得弥足珍贵。

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会有民俗。民俗文化早已与人类生活水融,混为一体。它们是历史的积淀,更是生活的升华。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才能让它走得更远。

与往年不同,本届萝卜・元宵・糖球会取消了海云庵会场的开街仪式,将两个仪式活动整合为一个开幕式,并将昌乐路文化街和海云庵整体设为民俗文化展示区,更加突出传统文化的历史感,在为期十天的时间里,安排了文体、经贸和专题3大板块50项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市北区全区19个街道办事处还在节会期间开展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民俗乐万家”主题活动,用各自最具代表性的民俗,向人们讲述市北区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的故事。

上一篇:彼得·蒂尔:不要竞争要“垄断” 下一篇:我国社会学期刊论文数据引用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