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绵阳市游仙区艾滋病疫情分析

时间:2022-04-17 07:52:45

2003-绵阳市游仙区艾滋病疫情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绵阳市游仙区2003-2009年艾滋病疫情。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游仙区2003-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3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报告发现感染者逐年增加,2009年报告19例,截止2009-12-31累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患者33例,总人群感染率0.6/10万;男女比例7.25:1;20~49岁29例,占总数的87.9%;职业有务工农民、无业居民、个体及学生等;城区与农村比例为1:1.06;传播途径有经血液及性传播2种方式。结论 2003-2009年游仙区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感染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

【关键词】艾滋病 疫情 分析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012-02

The Analysis of the AIDS epidemic situation in the YouXian District of Mianyang City from 2003 to 2009

DA Xuhui Du Chanjuan Xie Gang

(Sichuang Mianyang Youxian District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ichuang Mianyang 621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IDS epidemic situation in the YouXian District of Mianyang City from 2003 to 2009, so that to discuss the prevention measure of AIDS in our region.Methods Apply the method of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to analyze the AIDS epidemic situation in the YouXian District from 2003 to 2009. Resuts In 2003, the first infected case was detected in this area. By the time of Dec 31th., 2009, total of 33 cumulative HIV infected or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nd the total infection rate is 0.6 per 100,000, with M-F ratio 7.25:1. Among the 33 diagnosed infected cases or patients, 29 cases were 20 to 49 years old, accounting for 90.6%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s 1:1.06. The occupation includes migrant workers, unemployed residents, individual vendors and students. The diseases were transmitted mainly through blood or sexual. Conclusion The AIDS epidemic in youxian was rising from 2003 to 2009.The infected person were mainly young males.

【Key words】AIDS epidemic situation analyze

绵阳市游仙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1000km2,属省级贫困县。 2009年底,全区总人口5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2万人。2003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截止2009年共报告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患者33例。为了解游仙区艾滋病疫情特点,为今后制定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游仙区艾滋病疫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游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2003-2009年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流行病学资料。

1.2 方法 对上述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HIV/AIDS的时间分布 2003年报告第1例艾滋病感染者,截止2009-12-31,累计报告33例,按2009年全区人口53.8万人计算,全人群感染率为0.6/10万。其中发病10例,死亡6例;2008年报告4例,占总数的12.2 %,2009年报告19例,占总数的57.6%,见表1。

表1 游仙区2003-2009年艾滋病感染、发病及死亡情况

年份 HIV/AIDS报告数 发病 死亡

人数 构成比/% 人数 构成比/% 人数 构成比/%

2003 1 3.0 0 0 0 0

2004 2 6.1 0 0 0 0

2005 2 6.1 1 10 1 16.6

2006 2 6.1 0 0 0 0

2007 3 9.0 1 10 1 16.7

2008 4 12.1 2 20 1 16.7

2009 19 57.6 6 60 3 50

合计 33 100 10 100 6 100

2.2 HIV/AIDS性别年龄分布 报告的33例HIV/AIDS中,男性29例,女性4例,男女之比为7.25:1。年龄最小18岁,最大52岁,20~49岁29例,占87.9%。 18~19岁3例,占总数的9.1 %,20~29岁12例,占6.4%;30~39岁11例,占33.3%;40~49岁6例,占18.2%;50岁以上1例,占3.0%。

2.3 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 33例HIV/AIDS中,未婚20例,占总数的60.1%;已婚12例,

占总数的36.4%,离异1例,占总数的3.5%。其中2例为夫妻双方感染。文化程度有高中及以上10人、初中16人、小学6人,小学1人。

2.4 职业分布 33例HIV/AIDS中,农民16例,占总数的48.5%,均有外出务工史;其次为城镇无业居民,8例,占总数的24.2%,个体2人(12.1%),学生2人(6.1%),会计2人(6.1%),不详1人(3.0%)。

2.5 地区分布 33例HIV/AIDS中,城区17例(51.5%),农村16例(48.5%)。全区24个镇乡中有魏城、石马等12个镇乡有感染者分布。

2.6 传播途径 有血液传播及性传播2种,以传播为主,共计27例,占HIV/AIDS

总数的81.8%;其中男男同性性传播17例,占总数的51.2%,未发现母婴传播。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特点 2003-2009年,游仙区共报告HIV感染者33例,全人群感染率0.6/10万,呈低流行态势[1]。2003年报告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HIV/AIDS人数逐年上升,尤其是最近2年,人数上升速度惊人,仅2009年就报告19例,占总数的57.6%。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疫情本身处于上升趋势[2]。另一方面,监测人群范围及数量的增加也是主要原因。

该区HIV/AIDS感染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7.25:1,20~49岁HIV/AIDS构成比87.9%,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种:一是暗娼等女性高危人群数量较少;二是近2年的监测对象以外出务工农民和男男同性恋人群为主,这2个人群都是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体。

职业分布以外出务工农民为主。游仙区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农业区县,农村男性青壮年外出务工现象十分普遍。这部分人群无技术专长,主要从事餐饮、娱乐等收入较低的服务行业[3];文化水平低,艾滋病防治意识淡薄;生理上处于性活跃期,极易发生高危而感染艾滋病[4、5]

血液传播、性传播途径并存,以性传播为主。81.8%HIV/AIDS经性途径感染,尤其是男男同性传播人数超过半数,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3.2 防制措施 2003年以来,该区通过政策倡导、加强监测及高危人群干预、强化感染者及患者的管理、治疗与关怀、广泛开展大众宣传等一系列艾滋病综合防制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传染源的不断积累,高危行为的普遍存在,高危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多,感染者也会持续增加[7]。因此,艾滋病防制形式依然严峻。为做好今后的防制工作,针对疫情特点,提出以下防制措施:

继续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综合防制模式 随着艾滋病防制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的综合防治模式基本建立。今后应继续加强政府及各部门领导的政策宣讲,提高认识,促进各部门协作的主动性,同时要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弥补人员及经费的不足,使各项防制措施落到实处,取得更加良好的防制效果。

加大监测力度 提高HIV/AIDS发现。早期发现及规范管理HIV/AIDS,可以防止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今后应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一方面培训基层防保人员,通过乡镇卫生院自愿咨询与区疾控中心免费检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可及性;另一方面,继续做好暗娼、男男同性恋等人群监测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加强吸毒人群监测,提高HIV/AIDS的发现。

落实国家政策,做好的HIV/AIDS管理及关怀,减少进

一步传播。推广以社会为基础的艾滋病预防、治疗、护理和关怀体系,及时治疗、救助、关怀HIV/AIDS,为他们创造健康、良好、支持的生活环境,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减少进一步传播。

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行为干预,提高防治意识,降低或消除艾滋病的传播 实践证明,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8]。一方面,针对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城镇无业人员等不同人群开展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提高防治意识及能力;同时采取安全套推广、美沙酮替代治疗、针具交换等减少危害措施,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降低或消除艾滋病的传播[6]。

参考文献

[1]钟福华. 艾滋病在中国流行的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 【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7, 23 (2) : 200-204.

[2]王桂英,刘康迈,李杰,等.艾滋病流行特点及潜在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1998,14(11):4-5..

[3]李先平,王中华, 杜东初,等.1996-2004年石门县艾滋病疫情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349-1350.

[4]张浩.孝感市1999-2008年艾滋病疫情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4):55.

[5]黄建云,张旭彬,姚丽君,等.1990-2003年汕头市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2):45-46.

[6]张虎.贵州省镇宁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36(23):4547-4548.

[7]朱碧柳.2008年肇庆市艾滋病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12):1037-1039.

[8]唐跃军,孙秀成.农村一般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2):266.

上一篇: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配合与护理 下一篇:肋软骨骨折的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