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4-17 07:49:47

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多年来,笔者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这个问题。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学生做作业时,常常抄错题目,如把0写成6,把12写成2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把运算符号写错等,这些都是由于学生书写不认真所造成的。为此,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入学后,首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方法,书写数字要注意规范,一步一个脚印,切切实实地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要防止为了追求速度而忽略对书写的要求。除要求认真书写外,还应要求格式正确、规范、步骤清楚。还应让学生将所用的草稿纸也应订成本子,用笔划成一个个的方块,便于教师检查错误的原因,养成草稿本子也应该认真书写、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才能计算准确,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教科书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用书籍,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认真阅读教科书,有利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是预习、学习、复习和进行作业的必要途径。掌握教科书的内容,是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培养看书能力,养成看书习惯。

三、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低年级学生有疑敢问,教师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老师。而老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应该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鼓励、诱导、启发他们提出问题,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要设疑。如:学习了数的整除以后,学生对质数、合数、奇数、偶数都已掌握,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质数一定是奇数、偶数一定是合数”这句话错在哪里?“除2以外的质数都是奇数”这句话对吗?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学会质疑,这对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效果,将起很大的作用。

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习惯

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小学生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比如,(1)理解记忆法,因为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准、记得牢,所以必须“先懂后记”。(2)简化记忆法,简化记忆方法分两类,一类是把文字“浓缩”之后记忆,另一类是用字母符号表达抽象记忆。(3)形象记忆法,内容形象、直观,记忆就深刻、难忘,把知识形象化能帮助记忆。(4)对比记忆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把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增强记忆效果。(5)口诀记忆法,将数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6)系统记忆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整体上掌握知识,可用关系图来帮助记忆。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方法特征。充分利用各种记忆的优势,交叉使用,互为补充。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几种记忆方法,以适应小学阶段学习的需要。

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的作业可能出错,因此要抓好每天作业中问题的矫正;在每单元内容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也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寻找错误的原因加以分析,让其自己进行矫正;在每一章内容结束后,教师把这一部分知识中所犯的错误记录下来,并归类整理分析,设计成错误辨析题,有目的地给学生练习,再根据错误情况予以概括总结预防策略,保证学生在学习新任务之前都具有认知方面的必要条件。

六、要培养学生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检查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必要措施之一。如学生学会了加法之后,则要求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验算一遍。在乘除法中,两个数相乘或相除的积和商是几位,进行估算验算。在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所求方程的解应代入原方程验算。在应用题教学中,当求出答案时,应该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如用人民币去购买物品,找出的钱肯定要比付出的钱少。总之,要求学生检验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这样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学风是有益的。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点一滴地去积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始终遵循这几点,相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不是难事,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在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反复性,因此,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方法,为他们今后更高层次、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对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再思考 下一篇:动手实践 动脑思维 动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