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的教学研究和探讨

时间:2022-04-16 09:17:56

VB程序设计的教学研究和探讨

摘要: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这个问题,让学生对VB编程感兴趣,并能学以致用,是教授VB编程的一大难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做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VB;兴趣;教学方法;编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一、引言

VB(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三个层次“文化、技术、应用”中的第二层次,VB做为一门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有其所见即所得的特点,且它能有效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为各院校大学生的入门程序设计语言。怎样教好、教会学生和怎样让学生学好、学会这门课程,是我一直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做了研究和探讨。

二、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原始的内部动力,在VB程序设计教学当中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在第一节新课上,如果直接给学生讲什么是对象、事件、控件,引入大量抽象的名词、概念,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不讲或少讲理论知识,适当给学生看一些用VB编写的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如“计算器”、“蝴蝶飞舞”、“移动字幕”、“万年历”、“电脑开奖”、“交通红绿灯”、“倒计时牌”、等。给学生一个视觉冲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通过编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再给学生看一些与其专业想关的软件,例如会计专业用到“用友财会软件”及一些简单实用的插件,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和兴趣。

但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艺术密不可分。刚接触计算机语言的学生接受程序概念和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难度,难免会影响学习兴趣。教师在VB教学中要立足于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效地突破难点,以提升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信心。下面介绍一些在VB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一)类比法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介绍对象的属性概念时,会用不同的事物作类比。例如:在介绍对象的属性概念时可以用一个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属性特征作类比;介绍对象的方法概念时,可以用一个人会唱歌、会跳舞作类比,介绍循环嵌套时利用时钟的时针与分针的转动规律类比各个层次。

(二)直观与抽象相统一

理解Int(x)函数:数轴上在数x左边(包括x本身)的第一个整数,这样学生能比较直观的区分正数和负数的函数值。交换变量X与变量Y的数值:把x,y分别比喻成装有不同饮料的甲乙两个杯子,要交换甲乙两个杯子中的饮料,需要拿一个空杯子丙,作为中间周转饮料的杯子。使同学明白,x=y是错误的,应该设第三方变量,假设是t,先t=x,再x=y,最后y=t,或者是t=y,y=x,x=t.同时画变量交换的一个顺序图,提醒同学语句的顺序。

(三)利用多媒体

VB语言中的符号、语句、函数和过程,对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非常枯燥,通过多媒体的图形演示功能,能演示变化的过程,使那些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一目了然,还可以把VB语言中的各种算法动态地演示出来,如选择法排序和冒泡法排序的flas。这样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动态的、直观的、形象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案例法

由于VB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点多而且分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选用简洁实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实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要避免在课堂上举太多太长的例子,那样会导致学生目不暇接,找不到重点。教师给学生展示的每一个案例程序都要有明确的知识点。能帮助学生把已学到的内容不断纳入新的内容体系中去,例如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循环结构实现同一个程序;用熟悉的程序改成自定义过程。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总结。

随着课程的进展,讲课时要讲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例子来贯穿所有知识点,比如在讲到VB与数据库连接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个教务管理系统,这个例子能够把前面学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并汇总,又做到了连接数据库。对源代码中的关键算法及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内容教师可有选择的讲授。

(五)目标法

让学生看到好的VB作品,特别是教师自己的优秀作品或者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用好的作品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学生看到教师的优秀作品,才会从心底里信服老师,才会跟着教师认真学习编程。高年级学生的作品对学生也有很大的说服力,初学者不会觉得编程遥不可及,会以此为榜样,产生制作完整程序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另外给学生树立一个近期学习VB的目标,比如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VB的计算机证书考试,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VB的兴趣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VB的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提高编程效率和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提高编程能力

开设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编程手段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所以VB程序设计教学应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为目的开展教学活动。

(一)课堂引导

在程序教学中,重点难点是编写代码。不要一下子给出所有的代码,那样学生会分不出重点,可以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适当变换条件来激励学生去思考;或者通过改变语句的顺序或数量,让学生写出结果并判断不同之处;或者提出若要得到一定的结果,应该如何改写程序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内容举一反三,让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养成动态思维的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如变量的定义、程序的层次和注释等,要帮助学生树立面向工程的观点。但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过分注重语句教学,而忽视了算法。

开始新课前要对前面作业所暴露的典型问题及时加以总结,可以让作业完成情况比较好的学生上来评讲、找错,充分发挥高层次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带动低层次的学生。

(二)上机操作

程序设计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看花容易绣花难”。所以学生不能只看演示结果,要做到懂得基本方法,一定要自己动手上机写程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亲自去操作,要加大平时上机课的力度(上机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可让学生划分上机小组,由编程较好的同学任组长,编程过程中的小问题由组长及时解决,组长解决不了再问老师,每次上机都要验收上机成果,可抽查,也可让组长帮助验收,视具体上机人数而定。这样调动学生动手编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综合作业

经过系统学习,学生大致掌握了VB的基本知识,但对知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系统的综合运用,对小型应用程序系统的开发步骤和调试都还不熟悉。所以在学期末有改要布置1~2道综合题让小组成员共同去完成,各小组员分担不同的模块,体现集体工作中的协作能力,以此来锻炼和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通过综合系统的开发,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授学转变为主动求学,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领悟、创新和推断的能力。由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综合编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对软件开发的理解也会有新的突破。

四、结束语

VB作为一门重要的编程语言,在高校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我们通过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编程能力,从而使得VB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勇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朱长江,白晨希.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5:871-873

上一篇:试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下一篇:浅析在教育教学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