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儿童文学促进语文生态教学

时间:2022-04-16 01:22:01

用儿童文学促进语文生态教学

内容提要: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从没停止过风雨兼程的脚步,包括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尤其对儿童文学作品大量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关注语文文本中儿童文学作品题材,用动态生成的艺术手段,连接儿童的生命世界、精神发展、现实生活或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生命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促进儿童的精神世界,向着健康、独立、梦幻、生态般自然的境界发展。

关键词:儿童文学 语文教学 生态教学

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新的课程标准在制定语文课程目标时,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1]将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基于这一认识,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有《安徒生童话精选》和《格林童话精选》。中小学语文课本开始采纳儿童文学作品,只能说是儿童趣味受到重视的一个好的起点。但同时也带来了:

一、儿童成长的生活环境面临的危机

面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课程的意图,中国第一个现代文学研究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富仁提出了:“如果一个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都没有自己的独立世界,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乐趣。儿童不但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还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她)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成长,但也要在自己的世界中获得自由,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使自己渐渐成长起来并不失(或尽量不失)童年美好的心灵状态。”的观点。遗憾的是,

(一)现代的儿童懂事太早

“现代的儿童不是懂事懂得太晚,而是懂事懂得太早了;他们的幼年、童年和少年的心灵状态不是被破坏得太晚,而是被破坏得太早了。他们过早地被置入一个由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造成的复杂的文化的社会、成人的社会,成年人的文化从他们出生那一天起就“骚扰”着他们幼小的心灵。他们听到的是成年人的音乐,看到的是成年人的图画,感受到的是成年人的感情反应,接受的是成年人的教导。成年人的人生经验几乎是一集装箱一集装箱地倾倒在他们懵懂的心中。”[2]

(二) 现代的儿童没有童年梦

我们的儿童几乎在没有做过幼年梦、童年梦和少年梦的时候就懂得了成年人才会懂得、才应懂得的东西:他们在距离独立生活还很远很远的时候就知道了金钱和权力的重要;他们在还没有感受到实际的社会矛盾,甚至不知道社会是什么的时候就知道了战争、暴力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造成了他们精神发展上的畸形化,造成他们内在心理的极大倾斜,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失去童年,对儿童精神发展的戕害是难以估量的。上世纪60年代红小兵的英雄主义和90年代的少年抢劫犯,就是由这种畸形心理造成的极端例子。

二、提出语文生态教学的看法

针对学校和社会种种变革给语文教育教学带来机遇,同时带来挑战。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如何转变世俗观念,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儿童文学来促进中小学语文生态教学?积极探索语文生态教学的方向,语文生态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生命层次,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生命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这里说的“生命” 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生命“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恐惧等等。借助于生命体,学生会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态教学确实不错,但实践中的效果又如何呢?请看窦桂梅老师在上《落叶》一课时的一个镜头:“随着激扬的文字,孩子们成了落叶纷飞中的小虫、蚂蚁、小鱼、燕子。他们飞,他们藏,他们乘船顺流而下,他们结伴嬉戏玩耍――在一种近乎迷幻的氛围里,他们忘乎所以,身外的一切不复存在。只有课文,只有落叶,只有白纸黑字出发而到达的童话境界。‘喂――你是谁?'‘我是小鱼。'‘小鱼,小鱼,你好哇!'‘落叶姑姑,你好呀,我喜欢你!'‘那你就来吧!'于是,这个男孩,这条幸福的小鱼,旁若无人地划动双臂,扭动着小小的身子,游到了台上。美丽的‘落叶'随孩子游动的节奏,于想象的风中翩然起舞――小鱼儿则如一粒有灵性的音符,依顺心中美妙的旋律,环绕着她,兜兜转转,摇摇曳曳。”[3] 就这么飞着读,就这么游着念。观众无法记录了。他们笑着,沉醉着,和孩子一样,如怕冷的生灵迷恋太阳。一个念头,如同光之箭,射穿了许多人心中尘封的阴霾――原来,语文可以如此灿烂、美丽和芬芳!

总之,我们不能没有儿童世界,不能没有儿童的幻想和梦想,不能用成人社会的原则无情地剥夺儿童的乐趣,不能用我们成人的价值观念完全摧毁儿童懵懂但却纯净的心灵。我们要生存,首先要为儿童找到幸福,找到乐趣,找到他们的心灵能够栖息的场所。一句话,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儿童文学!小学语文应站在客观的立场,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学习资源,让儿童文学中的精华,留存在儿童纯真的世界中,促进语文生态教学的有效生成。

上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