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时间:2022-04-16 12:48:15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内容摘要: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简单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的。教学情境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焦点。问题情境是联结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现实教学中,什么是数学教学情境、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哪些基本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情境 教学创设 创设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所以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情境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为此,下面就是我对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一些思考。

一.和谐情境,发展创造力。

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所以,平时教学时,我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是我努力的方向。课上,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为师生、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二.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如何因课制宜,创设学生成熟或喜爱或惊喜的具体“情境”,是数学课堂设计的“切入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让两位小朋友站在讲台上。上课后,让孩子们观察今天讲台上的人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站着两位同学,然后我又指名三位同学一起上台,让学生观察发生的变化,然后又指名三位同学上台,让学生再次观察台上学生的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能不能把同学上台的过程说一句话,然后根据前面的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台上共有多少名学生?)。教学连减时,再让学生依次按1名、3名退下,再让孩子们根据台上学生的变化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直观演示的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深厚,并且能直接参与实践,对连加与连减的意义理解的更加透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情境中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问题而且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又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以出示超市某些商品的价格“ 一支铅笔0.50元,一把小刀1.00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倍感亲切,兴趣盎然,潜能更易得以开发。

三.质疑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是难有创造力的。小学数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善于设计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初根据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一种手段。它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认知过程中。例如:我在教学《年 月 日》一课时,首先模仿一位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今年12岁,而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能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这道题是课后的一道练习题,按照一般的教学过程是放在讲完课以后才让学生做的,先拿出来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跃跃欲试,产生了急于想了解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产生了一种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期待感,这时我就板书课题:“年、月、日”,并告诉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又如我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随便说一个数,老师不需要计算就知道这个数能否被2或5或3整除,不信我们就试一试,同学们感到很惊奇,都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试着要难住老师,结果我回答的又准又快,同学们惊奇之余,都急于想知道这种神通广大的本领,于是带着炽热的求知欲,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中,成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当然,创设情境时,问题一定要紧密贴近本课教学内容,问题要创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要富有启发性,把问题作为“药引子”,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期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游戏情境,妙趣横生。

激发兴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因为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我们就可以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玩和学。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认识时,在讲台上摆出酸奶、文具盒、玩具、蜡笔、足球等,并标上单价,模拟生活情景,让孩子们扮演顾客、服务员进行实践。通过游戏活动,孩子们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人民币的认识,体会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了孩子们学好数学的欲望。

又如小学数学课本中数学广角里有很多内容,投掷硬币,植树问题等都可以设计游戏,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兴趣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五.活动情境,培养实践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借鉴了不少老师的做法,组织让学生用小刀切萝卜,切下第一刀时,用手指摸摸切过的地方,感觉平平的,让学生感知了“面”,竖着切下第二刀时,用手摸摸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叫“棱”,再切第三刀时,用手摸摸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经过活动实践,步骤清楚,重点突出,全员参与,比教师一味的解说生动的多,见效的多。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只有高度充分运用教学情境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质量,才能打造出真正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作者:林琳 《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探究》 发表日期:2011-11-20

2.作者:林香《 浅谈数学常态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发表日期:2007-1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上一篇:“幼儿道德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把握90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