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时间:2022-04-16 12:11:16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缺乏吸引力、课堂沉闷等问题。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积极探索实践的课题。接下来笔者就围绕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升吉林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与水平提出几点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教学质量 有效性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47-02

在当前电大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仍有部分电大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念滞后,模式陈旧,采取满堂灌输的方式开展政治教学,导致整个政治教学成效停滞不前。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在任教班级开展了以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特征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从创新教学方式、增添时代气息,建立师生互动模式等手段出发,旨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水平。

一、创新教学方式,增添时代气息

许多电大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没有起到传播执政党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的作用。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师,仍然采用着“一言堂”的灌输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教师对课本知识的朗读,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变成教师个人的一场演讲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这种课听不听都一样,老师只是按照课本知识念一下。再说,那些字我自己都认识,完全没有必要坐在这里听他去朗读课本浪费时间”这种类似的想法。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造成课堂成为一种流程。按照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新课程方案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其中之一便是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要努力把“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把课本知识灵活地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结合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制,把问题讲清楚、弄明白。

若想使思想政治课真正起到净化大学生心灵、培养全面人才的作用,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笔、一本书”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活动的方式。教师要顺应时展潮流,学会去接受新鲜事物,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如,教师可以选取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影片让学生进行观看,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和先进理念。待影片结束后让学生们进行自由讨论,给他们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对影片的谈论中,进入“生生互动”。这为下一步进行“师生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是一种新型的创造性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多种方式,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将教师角色定位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指导和促进者,教师应把学生的感悟和问题所在放到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通过对“教”与“学”加以协调和控制来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承担者,教学结果的体现者,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态度、能力、知识等多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学习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教师有必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制定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鼓励学生在课上发言,在课下调研,将原本的单一性、任务型学习方式转变为合作型,快乐型学习模式。

三、加大信息流量,丰富教学的内容

信息是各种思想政治观念内容的载体,没有信息就谈不到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互动。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与大学生信息互动的机会。要突破固有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式,减少讲授时间,增加师生互动、讨论的时间。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大学生思维,引导大学生思考,鼓励大学生倾吐自己的心声,让大学生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抒发自己的思想政治情感。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以诱导、交流、讨论的互动形式引导大学生,给予大学生指导、指正。尤其是对于没有定论的思想政治观点,教师要以包容的胸怀,鼓励大学生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形成师生自由、畅快的课堂互动气氛。

四、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观念是对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束缚,因此新形势下电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首要措施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观念,逐渐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学观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教师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教师思想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状况。所以,教师要主动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教学活动更为自主、互动,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开动起来,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的陈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还体现在兼顾学生的差异性方面,立足学生思维特点以及感知实际,针对性地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增强教学实际成效。同时,转变教师的角色,将自己从以往直接给予灌输的角色转变为引导学生寻找分析研究的角色,教师充当了学生学习活动引路人的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与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与相互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学习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苗田翠. 试论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

[3] 吴秀明. 求真务实,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 民族教育研究,2004,(06) .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文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三少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