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2-04-16 02:37:37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摘要:排污权交易是通过赋予排污者合法的排放污染物权利,并允许这种权利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来实现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制度,其作为一项不断发展的新型环境制度,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控制中,并在法学家、经济学家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下应用于环境保护实践中。本文将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对排污权交易制度进行分析,以探索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法经济学方面的根据,并说明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如何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污染,既能达到高效率地污染控制目标又能实现污染控制成本最低,从而得出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项环保经济政策值得广泛推行的结论。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法经济学;市场机制;治污成本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项污染防治手段和环境经济政策,近年来备受各国的关注。它的出现克服了传统环境管理制度消极和滞后的一面,给环境保护事业带来了新的转机。

一、法经济学与排污权交易制度概述

从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知,法律经济学这一概念来自于国外,然而,国外的学者至今也没有对法律经济学的概念达成共识。比如,国外经济学界一般将法律经济学谓之“法经济学”或“法与经济”,认为法律经济学是归属于制度经济学的一种经济学与法学交叉的研究方法或学科理论。而国外法学界将法律经济学谓之“法律的经济分析”或“经济分析法学”,认为法律经济学是归属于法理学范畴的一种经济学与法学交叉的研究方法或学科理论。对于两种学界的观点,笔者更认同后者,即作为学科理论的法律经济学,是经济学方法不断被用于分析法律问题的结果。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指通过赋予排污主体享有合法的排污权利,并允许排污主体将这种权利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即将自己享有的排污权利作为一种商品通过排污权市场交易平台自由转让给其他排污主体,交易双方最终均以最低的污染治理成本实现高效率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

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主要经济学理论

1、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

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哈丁教授最早提出“公地悲剧”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完全理性的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却实现不了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同样,环境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具有公共性,当允许所有的排污者任意排污而不加以治理时,就会超过环境自身对污染物的承载力或自净能力。而作为完全理性的排污者,他们只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益,完全不考虑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损害,最终导致这一污染损害由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全体居民分担。

2、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理论可追溯到庇古的著作《福利经济学》一书,他在该书中明确提出外部性问题。外部性又分为正外部性(又称为外部经济)和负外部性(又称为外部不经济)。正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生产或消费决策使得其他个体因此受益而前者又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负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生产或消费决策使得其他个体受损而前者又无法向后者补偿的现象。环境污染是一种典型的负外部性,而排污权交易制度则是利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积极治污减排,将外部不经济内化。

3、产权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是现代产权理论的奠基者,他认为,没有产权的社会是一个效率绝对低下、资源配置绝对无效的社会,能够保证经济高效率的产权应该具有明确性、专有性、可转让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排污权交易制度则是科斯定理在环境问题上的典型应用,将环境产权明确化为排污者的排污权,通过市场交易排污权,实现总污染物治理费用最低。

三、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1、实证分析

法经济学中实证分析着重于分析法律制度的实施效果,分析法律规则约束下的法律要追求的目标有没有实现。也就是说不对既有法律规则进行规范判断,专注于分析在法律规则约束下,所有的相关主体付出的成本是什么、得到的收益是什么、成本和收益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是否都满足了激励约束原则、是否只是一部分人实现了最大化。这些结果和法律所预期的结果是一致还是不一致。如果是一致的,至少在经济分析这个角度来说,是一个理想的法律。排污权交易最早产生于美国,1990年,美国通过了《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并实施酸雨控制计划,将排污权交易制度予以法律化。通过《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美国成功地实行了酸雨控制计划,通过排污权交易削减的二氧化硫量占到削减总量的75%以上,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排污权交易实践。目前,我国立法虽未将排污权交易制度法律化,但是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引进并试点实施。1991年,国家环保总局在上海市、太原市、包头市、柳州市等16个城市展开了排污许可证制度及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其中上海市闵行区率先成功进行了化学需氧量排污权交易。2002年由于山西太原二电厂一台50兆瓦热电机组的脱硫工程半年内不能完工,达不到太原市下达的二氧化硫控制指标,而同时,太原一电厂有一台300兆瓦机组早已安装脱硫设备而使得该厂的二氧化硫排污指标尚有富余。在有关方面建议下,两厂进行排污许可的交易。与此同时,位于城郊的太原刚玉东山热电公司出于同样的原因购买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的二氧化硫排污配额。上述两笔交易总计买卖配额2330个单位,总费用达到122.6万元。从太原一电厂与二电厂的排污交易实践来看,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法经济学原理。具体分析如下,太原二电厂的设备落后,治污成本实在太高,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达不到污染控制目标,而如果强制要求太原二电厂够买先进环保设备或者更新治污设备,那么可能会导致二电厂的治污成本大大高于生产收益,甚至会导致二电厂入不敷出而关门大吉,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相反,太原一电厂不仅治污成本低,而且通过安装脱硫设备使得该厂的排污指标有所剩余。排污交易的精髓就在于既能保证二电厂不倒闭又能保证二电厂降低治污成本,既鼓励一电厂积极治污减排又能利用剩余排污指标增加收益,运用市场机制,将一电厂的排污权剩余作价转移给二电厂以补足排污权的需求缺口。通过排污权交易,一电厂与二电厂无需分别购买环保设备而总共只需购买一套环保设备即双方均可实现以最低成本实现高效治污的效果,这种效果也符合帕累托最优。从排污权交易实践效果来看,无论是美国的排污权交易首次实施还是我国各地的试点实施,都取得了有效的治污成果。

2、成本—收益及均衡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作为法经济学的主要分析工具,把微观经济学中所使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引入制度变迁理论,通过权衡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收益来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可操作性、客观性标准。而均衡分析方法作为法律经济分析的工具之一,由英国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将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的。在经济学中,均衡主要是指经济行为人认为调整的决策(如调整价格、调整产量)已不可能增加任何好处,从而不再有改变行为的倾向;或两种相反的力量势均力敌,使力量所作用的事物不再发生变化。作为经济活动中的理性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实现成本与收益的最大差距,必然会降低成本。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唯一的目标和主要责任,因而企业是典型的“理性经济人”。在排污权交易中,企业作为主要的排污者和理性经济人,同样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污染者作出到底是购买还是出售排污权是有经济根据的,这个根据取决于污染物的边际治理成本和排污权的市场价格之间孰高孰低。要实现减排治污的环境目标,必然要求排污企业采取一定的积极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排污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也必然会选择最理性最经济的治污措施。由于不同的企业的治污成本是不同的,因此排污企业会根据各自的边际治理成本的大小和排污权的市场价格的高低,作出购买还是出售排污权的理性决定,这样可以使那些排放污染物较少且治污成本较低的企业与那些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治污成本高的企业之间达成一种均衡,使资源使用得到最优配置,以最低的污染治理费用,实现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通过这种方式,企业治污的积极性和效率提高了,而总共花费的治污成本比政府管制下的强制标准方式要低,因此,排污权交易机制通过排污权交易达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目的。

四、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对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法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种效率型的环境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赢”。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施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通过排污权交易制度,将环境资源的产权明确化,然后利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环境容量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二是通过排污权交易制度,将环境治理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激励企业主动改善污染处理设备,提高治污技术,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三是通过排污权交易制度,将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优越性,同时为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而提供良好的机会平台。

五、结语

排污权交易机制被誉为是“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经济手段”。排污权交易机制不仅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逐渐受到重视,因为环境问题不仅是国家的,也是全球性的,即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随着全球变暖和臭氧层损耗的问题加重,运用传统的环境政策措施已不能实现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和有效的污染减排,所以,近年来欧美的许多环境经济学家已开始探讨建立国际排污权交易体系,以控制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因此,排污权交易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周林彬等:法律经济学:中国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沈满洪、钱水苗、冯元群等:排污权交易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王广起、张德升、吕贵兴、陈磊等:排污权交易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郝爱民:排污权交易的法经济学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5).

[5]樊翠:从经济学角度浅析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保护立法须利用市场机制[C].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A].2007.

[6]武普照、王倩:排污权交易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5).

[7]贾爱玲: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济理论分析及必要性[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1).

[8]张学刚、李颖:排污权交易的经济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3).

[9]张素英、高晓欣:排污权交易的法经济学思考[J].前沿论坛,2002(12).

[10]黄晓东:试论理性经济人与制度的关系[J].知识经济,2011(3).

作者:刘雪 单位:上海大学法学院

上一篇:高效语文课堂文言文创新教法 下一篇:经济学视域下国家干预经济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