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的教与学渗透

时间:2022-04-15 05:09:46

浅谈初中数学的教与学渗透

教学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那么怎样进行互动,如何渗透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目的,激发动机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与信息构成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这些知识的基础主要就是从学校阶段的学习中获得的。语文是获得语言和文字的知识,并进行相互交流的工具。数学是另一门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必须学习的功课。数学即数字学问,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并作用于实践,小到个人日常生活,大到国家建设、各项工程、先进设备、高科技、航空航天领域等都离不开数学;教师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动机,鼓励学生有信心、决心去学好数学,清除思想障碍。

二、精讲多练,讲求实效

数学课中谁能处理好讲、练及提问的关系。谁就能收到好的效果。讲授一节新课,如果从复习入手,导入新课,讲授法则或定理,讲例题,做练习,再小结,上述的几个环节若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拖泥带水,教师讲后而学生对法则或定理不甚理解,又缺乏练习及思考的时间,则该课必定失败,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必须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即对本节课无关的内容不讲,作用不大的预备题少讲或不讲,含糊不清的结论不讲,把一节课内容尽量在20~25分钟内讲完,语言要精辟,叙述要准确,留有提问的时间,最后要保证学生有15分钟的练习时间。

三、知识归类,触类旁通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从认识、理解、实践到掌握应用的过程。初中代数几何的许多知识点,它们之间既有分别,也有联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当学生学完某一章节时,要适当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归类,便于掌握应用,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另外,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学生信息反馈,教师及时把握适时调整,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

四、信息反馈,及时调整

1.课堂信息反馈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姿势、表情、眼神和课堂气氛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就成为学生内心状况和意向的表露。显然,教师通过察言观色就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如当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时,说明对已实施的教学过程,学生感觉良好,学生对教学内容都已理解,此时教师可加快教学进程或适当增加难度。相反,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放慢讲课速度或作必要的重复,从实质上调节课堂气氛,调整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学生能够回答或作出正确回答,则说明所提问题不明确或问题过难,此时教师就应对问题做必要的解释或向学生作适当的提示。如果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回答存在较严重的分歧,则教师应有意地挑明来自学生的不同意见,并激化它,借以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紧张的思考,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课内练习是课堂信息反馈的又一个重要的渠道,它可以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教师应根据反馈信息决定是否采取必要的弥补措施,是否调整教学的进程和要求。对由于思维方法没掌握或由于思维定势而错误的,则需要重新讲解,反复强化或通过练习改变旧的思维定势,对由于审题或计算粗心而错误的,应加强认真审题、仔细演算、检查验算等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对由于知识技能缺陷做错或不会做的,应补上基础知识或作适当补充讲解。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听课情绪和疑问,课内练习等信息反馈渠道不断获得反馈信息,并随时根据这些反馈来的信息,调控自己的教学措施和进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2.作业信息反馈

作业信息可以反馈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及其能力发展状况。教师在批改作业中要着重注意普遍性错误,认真分析,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向学生揭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或途径,并在思想上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考试信息反馈

考试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一种思维活动,考试中所传输的知识的消化吸收情况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能反映出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必须仔细认真地分析学生解答试题时发生错误的性质及原因,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缺陷。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则应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补救,还可通过试卷的分析教育学生懂得数学是一门严密的学科,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从而培养学生细致、踏实、耐心、顽强的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教与学无时不存在彼此渗透。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上一篇:浅谈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 下一篇: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