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刀的改良在治疗肩周炎的优势

时间:2022-04-15 04:09:22

摘要:应用改良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并与传统医学在治疗肩周炎的方法进行比较,以期做出科学的疗效评价,并提出一种治疗肩周炎“简、便、廉、验”安全高效的方法,而更好的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肩周炎 改良 针刀疗法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87-02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临床综合症。中医学将其归类于“痹症”范畴,有“肩痹”、“五十肩”、“漏肩风”之称。本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左肩略多于右肩。

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运动功能。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众多,随着针刀技术的开展,针刀治疗肩周炎也受到推广。针刀疗法是一种闭合性微创手术,其具有病程短,无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优点。然而在松解软组织条索时,由于传统针刀的刀头较宽较钝,引起局部组织损伤较多,恢复时间长。本文试图通过对针刀的改良,研究出让针刀治疗肩周炎松解条索时损伤更小、恢复更快,操作更便捷的方法。

1 历代医家对肩周炎的研究

1.1 传统医学的认识及治疗方法。传统医学认为,肩周炎属于“痹症”范畴。如《素问·痹论》早有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古代医家将其病因病机分为:内因、外因及其他致病因素。内因是中老年人肝肾不足,筋脉不荣,而使肩筋拘挛,屈伸不利,肩关节运动失司。外因是风寒湿三邪侵犯人体及肩部过劳导致软组织损伤粘连,瘀血,萎缩,产生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其他因素则包括外力或不当姿势发力,引起肩关节软组织脱位,引起损伤并逐步累积,肩部软组织广泛粘连、挛缩,引起肩周炎。正如《张氏医通》所言:“或因提掣重物,皆致痹痛”。

中医学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众多。针刺、推拿是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方法,其在《素问》中多有列举。《内经》中还记载火针疗法、放血疗法、药熨疗法等。古医家们采用治疗痹症的药物内服,民间还采取刮痧、拔罐等方法治疗。这些疗法为治疗肩周炎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手段。

1.2 现代医学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是肩关节的关节囊周围发生的广范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研究表明,劳损、受寒等因素将导致肱二头肌腱鞘肥厚、肿胀,形成狭窄性腱鞘炎,引起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受限。随着病情加重,肩关节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广泛黏连,肩关节活动受限明显。李殿宁[1]等提出肩周炎所产生疼痛是由于劳损、受寒、及年老等因素引发。陈力夯[2]认为,在肩周炎急性期有效的控制周围组织毛细血管的充血渗出能有效缓解活动受限、缓解疼痛症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由于中老年自身恢复力差,对外力耐受力低,加之肩关节活动范围大,结构复杂,是本病的好发原因。

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手术松解法、关节镜下松解术等)及非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方法中,口服药物,如非类固醇类抗炎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骨骼肌松弛剂(盐酸乙哌立松、强筋松);物理疗法,包括激光、体外冲击波、红外线、电离子导入等。此外,局部痛点注射、关节松动术、神经阻滞疗法等,这些方法均安全有效。

2 针刀医学

2.1 小针刀疗法。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外科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近年来针刀疗法被广泛的用于肩周炎的治疗,因其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可以快捷地解除粘连、又无外科手术创伤,故逐渐成为肩周炎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2.2 针刀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针刀医学认为肩周炎的本质病因病理变化为粘连、疲痕、挛缩等引起的动态平衡失调[3]。针刀医学认为肩周软组织力学及生理平衡的改变,导致细胞坏死,组织液渗出,产生疼痛。机体在修复受损组织的过程中产生瘢痕和粘连。而肩部病变的保护机制引起的挛缩,加重人体力学失衡而导致了肩周炎。

针刀通过刀的切割解除了机械性压迫和对感觉神经末梢的牵拉,从而恢复病变部位的力学及生理平衡状态。针刀疗法在松解粘连,改善微循环的同时,还具有镇痛作用。实验针灸学研究表明,针刀的操作对肩周围组织的各种刺激作用,刺激量达到C纤维阈值而产生强效镇痛效果。一次操作的刺激量便可激活镇痛系统及抗痛系统功能,而引起全身广泛性及局部节段性的协同镇痛效应。

2.3 改良针刀的选用。改良针刀是在传统针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传统针刀虽然同时具有剥离和针刺效果,但由于其刀头构造,其剥离效果尚可进一步改善。同时传统针刀刀体细长,易弯折。本文所采用的改良针刀与传统针刀相比较,具有损伤更小、剥离效果更好,操作更安全的优点。

本刀刀头刀颈形似虹膜刀,刀体总长15cm,刀头及颈部占全刀总长的1/5刀体采用长方体弧形刀身,便于握持,运动灵活,不易旋转,刀体宽面设计斜行花纹,增大指面与刀体摩擦力,即使操作过程中沾染血、汗液也不易滑落。刀刃面与刀体长方体窄面处于同平面,在闭合状态下可确切知道刀刃方向,控制方向准确。刀尖在刀柄中心线之上,在剥离时柄拖动刀尖,产生切割效果。刀尖尖锐,产生压强大,易于切入,增强其剥离效果。刀刃楔入角可根据行刀部位及粘连组织坚硬程度选取不同角度。较小的楔入角适用于质地柔软的软组织粘连。楔入角较顿则适用于坚硬结节。

3 结语

针刀医学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肩周炎的病理机制,提出了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并指导创造了改良的治疗器械。然而,改良针刀操作依然属于闭式手术,术者只能凭借自身经验进行操作。未来在借助核磁共振、数字减影等技术的支撑下,改良针刀治疗肩周炎必将更精确、安全。它不但对肩周炎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将能够有效地治疗许多其他筋伤疾病。

参考文献

[1]李殿宁,叶平.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中西医结合机理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1):41—42

[2]陈力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肩周炎89例[J].中国骨伤,1994,7(6):47

[3]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3-626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研究 下一篇:中频脉冲电治疗改善老年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