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礼仪浅析

时间:2022-04-15 04:01:3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礼仪浅析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运用服饰语言、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有效驾驭课堂,传授知识,播撒思想。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礼仪;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而且难讲,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需要教师从内容、方法、手段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其教育功能的重要环节,怎样给教学加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礼仪修养对教学加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作为必修课“概论”课和公选课“公关礼仪”的兼职教师,有一些经验体会,希望和同行专家分享探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礼仪误区

正人先正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自身的修养礼仪是支撑其专业的人格基础,也是学生效仿学习的榜样,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其服饰语言、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阻隔和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沟通,必须加以重视。常见的误区有:

(一)服饰语言随意

俗话:“人靠衣衫马靠鞍”,服饰语言投射的是主体对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环境的关系认知阐释。比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去见自己看重的朋友和恋人,往往会特别注重穿着打扮,反之,则衣着随便。因此,教师的服饰语言实际上是他对自己的职业角色的认知反映。对自己的职业有强烈使命感和自豪感的教师,会把其对职业的理解反映在自己的服饰语言上,不仅仅是教师个人品味的流露,更是其职业态度和境界的表达。笔者在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曾目睹或亲历服饰不当所带来的教学折损,比如,女教师夏日着装衣服不当所带来的尴尬,男教师的腰间佩戴钥匙手机,在课堂内走动时发出声响,这些细节都会损毁思想课教师的个人形象,继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为教师往往需要通过个人魅力去吸引学生探究他的专业学科领域。

(二)体态语言失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丰富,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沦为课件和视频的操作员,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锐减,其结果背离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在教学中,如何和学生之间有效互动,如何适时停顿和及时提问,如何用有趣的内容和有效的肢体语言引领学生在学术的殿堂里自由翱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研讨的新课题。在人际交流中,语言表达仅占表达效果的7%,而非语言表达,语调声音占38%,表情、体态和手势则高达55%。有的教师讲课不太注重和学生之间的非语言交流,比如,眼神交流,微笑鼓励和手势运用,如果学生长时间感觉被冷落和忽视,他是不会对课程内容本身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的,从而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意义。也有的教师正好相反,讲到兴奋激动的章节手舞足蹈,体态语言过于频繁、稠密同样会影响教师形象和教学效果,因此,体态语言使用适度是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去揣摩拿捏的,做的好,事倍功半。

(三)口头语言随性

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双重属性,思想政治理论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是立场观点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培养的是学生的能力,更是学生素质和品德,因此对其严谨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学术无,宣传有纪律。”对于一些敏感、有争议、还在发展尚无定论的国内、国际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需要特别慎重,因为课堂讲授就不再代表教师个人观点,而是职业角色的观点,学生甚至会直接理解为政府官方的观点。如果教师以点带面、以偏概全,都会误导学生,使教师的个人困扰转化为集体困扰和社会困扰。对于有争议的话题,可以引导学生开放性讨论,但不要轻易做出结论,更不要传播谬论,那样有悖于思想政治理论的主旨核心要义。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礼仪要点

我们常常讲,功夫在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固然是其教学效果的基础,同时,其管理驾驭课堂的能力则是实施其教学影响的保障,因此,有效运用服饰语言、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一)服饰语言典雅庄重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性和思想性的双重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理论和实践、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教师的服饰语言同样需要传递给学生如是信息。于丹老师在做“谈昆曲”的电视节目时,穿着的是真丝旗袍,纪连海老师在讲貂蝉时穿着唐装,百家讲坛中李蕾老师主讲《红旗渠的故事》时,身着红色套装,他们的服饰语言和所阐释的内容是契合的,体现出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角色深刻的理解和对讲授内容的烘托映衬。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有其理论性和严谨性,同时也不失其灵动性和愉悦性。因此,教师在着装基调可以选择正装,同时用一些色彩形状搭调的胸针、领带夹及丝巾、饰品加以点缀,庄重中透着时尚,学生大多欣赏与时俱进、赏心悦目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让他们有认同感,更容易有亲和力。

(二)体态语言收放有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进行过相关培训,和学生的如何交流互动是重点,也是难点。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有一些独家交流秘诀。比如,在课堂自由发言时,有学生表达发言意愿,教师用什么样的肢体语言示意,表达得好,能和学生之间有效互动,表达不好,容易招致学生反感和厌弃。我们在请学生发言的时候,不能用“指语”,单指指人,而是要用“掌语”,手掌请人。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无论其内容、逻辑和表达方式存在何种缺憾,教师要眼神注视,微笑点头加以鼓励,发言结束,要引领同学对其发言表示感谢。这些细节貌似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无关,实际它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关心和认同,它是桥梁,引领教师和学生彼此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其意义远远超过礼仪的单纯形式,体现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主体实质。

(三)口头语言准确无误

俗话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无心之举常常会产生自己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给学生留下一辈子无法消除的心理阴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阶段。其口头语言表达既是对专业内容的内在理解,同时也是自身内涵修养的外在体现。看过网上热议的《非你莫属》中“张绍刚老师和刘俐俐冲突”视频,因为文化差异、年龄差异和角色差异,双方对于祖国、对学历和对职业角色的理解都有差异,给我最(下转第235页)(上接第231页)大的启发是要理解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差异和行为差异,并且尊重和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这是师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前提和基础。“对别人的愤怒,往往源于自己的无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抱怨课程难讲、学生难教,不如修身养性、苦练内功。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性格开朗,学术开放,思想开窍,就一定会有实力驾驭课堂,传授知识,播撒思想。

三、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达成社会共识、形成精神纽带、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和条件,如何将其进书本、进课堂、进思想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学习运用礼仪知识,有效驾驭课堂,是新时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赖平.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形象设计[J].中国中外教育,2011(8).

[2]李书省.如何塑造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3]项晨光.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6(3).

基金项目:2013年度教委委托课题“软科学在高校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 (课题编号:SM201310772009)。

作者简介:舍娜莉(1970-),女,硕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政治理论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颖利(1972-),女,硕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传统政治文化。

上一篇:备文本 第9期 下一篇:石油高校重视培养大学生能源安全意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