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15 12:52:05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97-01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化,越来也多的教育工作者将重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仅以教学生《观察物体》为例,粗浅的谈谈在指导小学生写作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感受和做法。

1.创设情境,孕育创新萌芽

"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源泉。"也是孕育学生创新萌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着力点。

首先从选材料入手,我以热胀冷缩原理的物理实验教具作为指导材料,以其独特的外形,有趣的变化,吸引学生观察注意力。比如:一上课,我轻轻的摆弄着一个玻璃球,使球内的水,时而像水溪,潺潺流淌,时而像喷泉,水花四溅。学生看着有趣的变化,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被激活,使得一双双慧眼紧盯着玻璃球。此时,我适当的引导,问:"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霎那间,高高地举起一只只小手,一连串的问题相继出现:有问水怎么会流呢?可是冰冷的手摸上去一点反应都没有呢?为什么手越热,水流得越快呢?……随着问题不间断的出现,同学们自主创新意识开始逐渐萌发,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也有老师的导及时转交给了学生思考与交流,此时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自觉的担当起课堂教学的主角,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讨学习,激发开拓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逻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2.丰富想象,开拓创新思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才理解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联系和区别。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的传授和积累,忽视了知识的思维和理解,教育出来的学生虽知识丰富,但操作能力低,思维能力差,创新能力更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往往是趁学生情绪高涨时,及时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用眼看一看,用脑想一想,用嘴巴说一说,用耳朵听一听,自己来揭开玻璃球流水的秘密:即当一边的球体增强了温度,原来静态的平衡被打破,液体只能流向温度低的一方,使温度高的球体内的液面下降。交流让学生茅塞顿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热胀冷缩的原理。想象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也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当学生处于意犹未尽时,老师要继续不断的摆弄玻璃球,引导学生观察玻璃球的外形变化。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度被调动起来,想像的闸门被打开,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踊跃,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如果让他们说一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将单个玻璃球比作品乓球、水晶球等;有的把两个连在一起的玻璃球比作天平;有的比作哑铃,电话机等。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形象储备,在情境引导下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使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物体外形的描写方法-"观察法"得到了很好的掌握。

3.营造气氛,激发创新热情

团结协作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因素。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比如: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四个组,让每个人拿出一件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或学习用具,进行观察并相互交流,同时给出明确目标:要求各组每个同学说清玩具或学具的外形特点、用途以及给你日常的生活学习带来哪些乐趣和方便。小组讨论5分钟,可以开始,每组选一至两个代表发言。有的学生就讲自己的学习用品的外形特点,给自己学习上带来的方便好处;有的学生不停地摆弄着玩具,有声有色的讲解着玩具的外形、结构、原理,还有介绍它的玩法以及给自己带来的乐趣等。最可贵的是当小组的其他同学介绍不完整,不具体时,别的组有的同学及时地加以跟进和补充,小组的交流活动非常活跃,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让个人与同伴在学习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包容他人,学会团结协作。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只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从而孕育创新开拓意识,强化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学生就会逐步发展并培养起来积极主动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日后学习、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下一篇: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