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关怀,开启后进生心灵的钥匙

时间:2022-04-15 07:59:21

摘要:当下的基础教育过多强调德育的普遍性要求,而忽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这是“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进入死胡同的本质原因。因此,对待“后进生”,班主任要多一份生命关怀和尊重。

关键词:生命关怀;后进生;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5-2

生命教育,在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显得尤为珍贵。在多数学校和班主任突出强调德育普遍要求的大背景下,“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似乎打了一个“死结”。问题的本质是,“后进生”真正所需要的不是大而空的德育普遍要求,而是班主任的生命关怀。我尝试着从生命教育的角度,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案例背景

高二刚开学时,陆同学要安排到我班。她是一名曾经让家长、老师和学校领导颇为头疼的“后进生”。报到当天,她的衣着打扮,完全不像一名高中生,更像一位上班族。面对这样一名学生,我心里很纠结,纠结于如何教育、引导好她,教育的抓手是什么,从哪个地方着手等等。但是,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和职业道德要求我必须要尊重学生的生命,要用老师的爱心和耐心来感化她。教育的起点应该是要换位思考,实际上,我对陆同学的期望,和她对我的期望应该是统一的:我希望她是一名好学生,她希望我是一名好老师。

实施过程及效果

第一步,要消除抵触情绪,拉近彼此距离。

为了赢得学生的好感,我采取了一系列的组合拳。第一,帮她安排了一个恰当的座位。“班主任会把我安排在一个心仪的座位上吗,还是会把我安排在一个不起眼的位子上?”跟她的对话中我能感受她的这种担忧。于是,我采取了“欲扬先抑”的心理战术,对她说:“你先暂时坐在班级的最后一个位子上,明天我重新帮你安排一个恰当的座位吧!”当然,她是带着一种不情愿和怀疑的态度离开了。事实上,当时我已经想好了一个理想的座位:班级第二排,周围有班长,有成绩优秀的同学且性格比较随和。我事先也跟这些同学做了思想工作和要求。第二天中午,我帮她调了座位,看得出,她蛮开心的,因为,嘴角是弯弯朝上的。这种开心,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她有了一个心仪的座位,更是班主任兑现了对她的承诺和对她的重视。后来,事实证明,她与周围的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性格上也逐步变得开朗,也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

第二,帮她补齐了所有缺少的学习用书。第一天中午,陆同学跑到我办公室,对我说:“陆老师,我请你帮个忙,我的老教材与同学们用的版本不一样,能不能换一下?”我爽快地答应了,并当场给学校负责分发教材的老师打了电话。然后,我让班长和她一起把缺少的,或版本不一样的教材核对好,并把清单交给我。第二天上午,我把所有的学习用书交到她手上,并对她说,“我看得出你这次很上进,生活上、学习上有什么困难,你都可以跟我说!”补齐缺少的书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往往是这样的小事最能表现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往往是这样的细节真正感动了学生。

第二步,及时发现她的亮点和进步,提高她克服困难的信心。

每位学生都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样会让自己更自信。因此,我一直在寻找和创造表扬陆同学的机会。有一天,她到数学老师办公室订正数学题,还主动问了问题。于是,我趁热打铁,在班上公开表扬了陆同学在数学上的积极表现,要求其他同学向她学习这种主动思考、善于提问的好习惯。从那以后,在数学老师的办公室,经常会看到陆同学问问题的身影,更为高兴的是,班上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问问题的队伍中来了。

还有一次,班级需要更新一部分贴在后墙宣传栏上的材料,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有同学跟我反映,陆同学有一篇文章被刊登在苏州教育报上,建议贴在宣传栏上,我觉得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于是,我把她的文章剪贴下来,贴在了班级的宣传栏中。当很多同学围绕在新布置好的宣传栏周围时,我觉得陆同学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和认可,她的心里应该是乐滋滋的,她对自己的信心又有了很大地提升。后来,学校传达室的保安给了我一张汇款单,这是报社寄给陆同学的,我心里一阵喜悦,一是为她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二是为自己的付出得到的回报而倍感欣慰。为了达到表扬的效果,我特地在班会课开始的时候,在班级宣布了此事,把汇款单交给了陆同学。当同学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想她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份自信和动力。

第三步,融校纪班规于平时的教育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陆同学刚进我们班级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犹豫,到底是先跟她约法三章,讲清所有的校纪班规,还是挑个恰当的时机单独跟她讲呢?我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如果我先滔滔不绝地对她作很多要求,她反而会认为老师对她有成见,进而影响教育效果。说实话,我在作出这种选择的同时,还是比较担心她会出现一些错误。果然,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到她佩戴了耳钉和银手镯,我心里颇为紧张,感觉她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了,心里真有冲动马上找她谈话,要求她拿下这些学生不该佩戴的东西。但是,如果硬是让她把东西拿下来,而心里却不服的话,她下次还是会犯类似的错误的。于是,我采取了“指桑骂槐”的方法:我先观察了全班,又发现了几名女同学佩戴了手链和挂件,然后在晨会课上一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解释了学校之所以这么规定的原因,表扬了班级中多数同学能自觉遵守,希望全体同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功夫不负有心人,陆同学第二天就把耳钉拿掉了,并主动来跟我解释,她戴手镯的原因,这是她外婆送给她,用来护佑她身体健康的。我没有责怪她,反而表扬她诚实,能做到有错就改。我又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用在解决她自习课上喜欢跟同学讲话的问题上。当然,教育的效果也非常好。

同时,父母的教育也是影响她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此,我积极做好陆同学和她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在陆同学每次取得进步的时候,我都会在第一时间跟其父母联系,告诉他们陆同学在学校的积极表现和成绩,让他们共享孩子成长的快乐,也不断增强他们对孩子的信心。

经验总结

陆同学现在发展得很好,她也很开心,老师和家长也倍感欣慰。总的来说,一个多学期的教育转化工作,还是有效果的。有些做法还是有必要总结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般经验。

第一,要学会换位思考,想学生所想,这是与学生相处的前提和基本立场。如果我们只是从学校的规定和班级的纪律来要求学生,也许只会有一时的、表面上的顺从,长久来看,学生出状况就会成为必然。班主任工作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围绕学生的成长目标,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二,让表扬的指向性明确化,让批评的指向性模糊化,这是管好学生和班级的基本策略。班主任的表扬只有具体到每一个人的某一件事,才会让受表扬者心花怒放,才会让旁观者心悦诚服。同时,由于高中生的自我纠错能力相对比较强,对于学生的常见错误,班主任没有必要滔滔不绝地当面说教,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当面承认错误,但屡教不改的尴尬现象;聪明的做法是,通过“指桑骂槐”的心理战术,让同学自我感悟、自我改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让老师对学生的爱通过一件件小事来体现,多一份教育的耐心,这是管好学生的重要保障。三流的老师说的话,学生就是不听;二流的老师说的话,学生口头答应;一流的老师说的话,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觉遵守,表里如一。一流的教师之所以得到学生的信服和爱戴,就是因为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而这种爱不仅仅是说出来的,更要通过平时一点一滴的小事也表现出来。我们要相信,师生之间的爱是相互的,爱的力量也是神奇的。

陆同学在成长,她有新的成长需求,她最近在周记中说,自己长大后想成为一名作家。看得出,她正努力着朝这个方面努力,她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她生命成长的需求,而作为班主任的我在这方面好像还是空白,我必须抓紧时间补习这方面的知识,这是对她生命发展的关怀,也是生命教育的必然要求。

上一篇:鼓励药品创新有了制度保障 下一篇:今年我国老年人数将突破2亿等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