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依然“虚胖”

时间:2022-04-14 06:59:49

市场依然“虚胖”

最近和北京的一些酒商聊市场,印象最深的是谈到了“填鸭式”销售。

这种“填鸭式”销售,体现在批发环节上最为明显。具体表现在进口商给下面的二批、三批压货,有的二批、三批已经压了2-3批货了,这其实对于三方都是有风险的。对酒厂、进口商和批发商都是,批发商如果卖不掉可能会抛货,也可能不抛货,但持续很长时间不进货;对进口商而言,下通路塞住了,如果进口商在同样的地方开拓新客户,一般新客户很难接,怕以前的客户抛货,一旦抛货,这对酒厂长期发展必然有损害。

另外一种“填鸭式”,是利用关系卖给客户。尤其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外行进入,这些人都有关系,有的人有权,有的人给回扣,这种“权利”影响的消费其实更是“填鸭式”的,对其他商家是一种侵害,对市场的长期发展也几无益处。

毫无疑问,葡萄酒市场长期来看确实是会持续成长,然而由于急功近利,如今的市场依然是“虚胖”的。其实,不仅是市场“虚胖”,整个行业都很“虚胖”、很浮躁。

不久前和一群朋友吃饭,谈到了葡萄酒行业的浮躁,美酒会的会长阙光伦说了这句“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我深以为然。

这句话是屈原所说,其意思是“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如今,是“钱神”一通天下,只要是风行的行业,各类“大师、博士、专家”如唧唧喳喳的麻雀一包装就成龙成凤,纷纷都登堂入室,呼风唤雨。而真正有才能的贤人,一部分去了国外,一部分成了被毁弃的黄钟。

曾有葡萄酒爱好者问我:“你做了那么多年葡萄酒,怎么越来越脱离主流了呢!”

情况确实如此,尤其是这几年以来,主流的都在谈名庄酒,买酒庄,波尔多、勃艮第,拿国外文凭,追求成为国外认可的葡萄酒大师为荣等等。

作为非主流,我个人觉得,尽管葡萄酒这些年风风火火,很时尚,有些流行的时尚有时像台风,吹过后不知道能留下什么!葡萄酒在中国人的消费意识里面依然薄弱,特别是葡萄酒的消费大部分是被消费状态,是不是具有可持续性也是个问题,只有主动选择的消费才是恒定的。而让人们能主动地有意识地消费都需要打基础,也就是说,葡萄酒依然要普及教育和引导。

教育和引导,最有优势的其实是国产葡萄酒。国产酒在和进口酒的竞争中败退后,如果有一些人和酒厂能醒悟,我相信整个葡萄酒市场会逐渐正常起来,不再是劣酒驱逐良酒,有了好一点的市场环境,做好酒也有利可图的时候,会促使国内认真做一些好酒。通过好的产品,再来影响消费者,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上一篇:张裕:渠道为王? 下一篇:美国华盛顿州:绚丽多彩的花田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