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策略

时间:2022-04-14 09:36:48

浅谈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高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正面临一场机遇和挑战。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方向,办出自己的特色,增加市场竞争力,解决生存问题。建设实训基地,提高教育条件,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不但如此,高职教育在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竞争能力

在当今计算机普及的情况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尤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物的高速更新,市场对计算机技术人员的要求要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以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确实实践的磨练,以至于很多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法在相关专业的工作中第一时间完全适应,甚至无法找到相关专业的工作。在中国强大市场需求下,公司很难招到应届优秀的高级计算机技术职员,然而应届毕业生有很难找到一份相关专业的工作。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高职教育进深入改革,为了迎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带来的挑战,高校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高技术的人才为目标,大力科学发展计算机专业化教育,以基础知识为中心,实践和基础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着力培养高职计算机人才。

伴随着高职教育改革要,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肯定将必须解决一些问题。第一,要确立起自己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不能盲目的模仿其他院校,有属于自己理念,建立特色高效的教育,才能更好、更快、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第二,教学知识应该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个信息技术,软件更新高速的时代,要介绍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学习新的事物,不能被时代所抛弃。第三,一定要学习和实践结合,不能只限于书本,而不实践,也不能抛开书本盲目的去实践。

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必须对应一个科学的考核体系,经考察显示,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为社会所倾慕。因此,新的教育考核必须以基础知识考核为主,综合能力为辅的多方面考核,这样通过考核的人才才能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一、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1、 无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不准确

计算机领域很广应用很广泛,不同的学校将其定位不同的目标去培养,有的学校将其定位于网络型人才,有的定位型设计型人才,有的定位于软件型人才。但是,从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实施来分析,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各高职院校之间相互模仿,相互借鉴,没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特色的教育理念。有的高校甚至说不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广泛教育教育目标和理念,培养所谓的“万能型”人才。

一些高校没有实行市场调研,没有从实际出发,按着自己理想的方式去培养人才。没有自己特色,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开设众多科目,将学生培养成“理想化的人才”。

2、 教学内容及方法落后

教学内容上,老师集中于书本上的知识,在当今信息技术、软件工程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计算机知识更新很快,相应的知识没有得到补充,学生缺乏更广、更新、更好的专业知识。

教学方法上,老师过于保守,教学模式落后,旧的教学、教育方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学校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过度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成绩,导致学生发展亚健康的情况。

3、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整体业务实用了解不足

对很多公司而言,刚招来的毕业生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对工作业务的认识,与公司岗位的具体需求出现严重的差别。比方说:售后服务工程师需要良好的动手能力,售前工程师需要好的工作技术以及对行业客户的相关理解,销售工程师需要了解相关的知识,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自身高等的素质。

然而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他们缺乏实践经验,不了解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导致产生就业难的局面。

4、 师资队伍不适应高职要求

熟话说: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当今高职院校的老师,很多人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广面专业知识和系统化的教学方式。按着相应的书本和ppt来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失去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知识接受慢,学习成绩差。

此外,由于很多老师刚毕业就来到学校教书,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一些年轻老师只会理论,不会实践,从而导致学生专业发展部科学的情况。

5、缺乏对学生科学的评估

不少大学没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评估方式,很多学校模仿本科院校的教育评估方式。而实际上,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是不同的,高职院校更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相关实践相结合,培养专业性强的学生。培养目标不同,当然教学评估也应该建立自己的特色。

高职院校教学评估时,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成绩,缺乏对学生出勤率的考察以及缺乏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关注。高职院校是一个注重于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院校,学校不仅应该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课外实践的表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

二、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建议

1、 准确专业定位,实行“分成模式教育”

学校应该进行计算机专业的市场调研,在计算机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市场的需求,从而明确精准的定位相关专业,确定自己培养人才的目标,建立属于自己科学的具有特色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盲目的模仿本科院校和其他高校的教育方式。培养市场真正实用的高级技术工程人才。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当今IT行业的发展教育结构,建立自身特色的教育方式,实行“分成模式教育”以适应不通学生的要求,将教材分为基础教育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发展模块,职业素质提高模块以及选修模块等,因材施教,更大限度的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每个学生专业知识的科学发展,建立特色的教育方式。

2、合理安排教学重点,提高实践能力

根据市场调查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同时创造一定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等,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职场适应能力,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

安排考核重点,在校学生在读书期间,安排一些考证考试以及项目活动。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仅拿到毕业证书,还拿到一些有利于就业的证书,方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更好的找到合适工作。一些项目活动的举行,不但让学生更加认识了自己的专业,而且在一起项目的执行当中能够一起快乐的度过自己的校园生活,并且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可以锻炼同学们得团队协作、组织管理以及职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 推进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

在读书期间,学校只是提供每个学生至少一次参加与专业只是相关的综合性项目设计与开发的机会,项目能涉及到专业相关的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各方面的实践知识。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能体验项目的全过程,包括方案讨论,模块分化,相互合作和项目结束后的论文撰写,总结参加项目的全过程,以及写出自己的心得。

建立校外培训基地,让每个学生在毕业之前都有参见实习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用于实践,促进学生的学校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校外聘请优秀兼职老师和企业家来校内上课,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两个老师,学生们从不同方面来认识自己的专业。在学好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能够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更加详细的想他们介绍实践中会遇到的问题,丰富学生实践知识。让学生不在学习期间迷茫。

5、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

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占学生总成绩的60%~70%,平时学习表现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占30%~40%,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外活动,专业实践的热诚,着力培养高素质、高专业和高文化的综合性人才。(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雪萍,董星涛.从院校分工看我国高论文联盟整理职院校的定位与特色[J].职业技术教育,2005.

上一篇:海峡两岸农业政策的思考 下一篇:日本文化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