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校会计制度实施探讨

时间:2022-04-14 09:18:30

新高校会计制度实施探讨

摘要: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财政部于2013年12月印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实施新会计制度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 会计制度 策略

近年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收支两条线、票据改革、公务卡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等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措施,涉及到各高校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管理的调整与改进,同时管理手段多元化和新校区的建设与整合对财务管理要求更高,新制度增加了与国库集中支付等公共财政改革关系密切的会计核算内容,将为规范高校会计行为、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和财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新高校会计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的要求。自1998年扩招以来高等学校一直走的是规模化发展道路,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正逐步确立,新体制要求高校要自我组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向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服务和科技成果,最终目标要体现出它的育人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所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真正实现自主办学,关键在于提高高校自身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依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特别是在财政上要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的筹资渠道、办学主体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收入、支出结构也向多样化发展,财务管理方法也不再局限于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而更加重视筹资、财务规划、资金有效分配和使用效益的考核与管理,客观上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可以为高校彻底从注重规模向注重内涵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优化资源结构为核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财务管理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二)高校办学环境的要求。目前高等学校的生源危机正逐步显现,国外学校争夺国内优质生源以及高考考生逐年的减少,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对财务管理要求也更高,政府的各项改革对财务管理要求更严,新校区的建设与整合使财务管理难度加大,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高校新校区基本建成、政府化债等复杂环境下,能为学校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更加健康的财务管理运行环境,新制度建设就成为了首要前提。

(三)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记账核算过程,而是向经营管理型转变,需要进一步拓展财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挖掘经费使用和可用资源的潜在价值,追求财务活动的高附加值,最大限度地为学校增收节支,拓宽经费来源,努力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高校要从粗放式向内涵式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办学要求会更高,而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从学校的制度建设、基础工作、经费预算、收入支出、资产管理、学校资源等工作对财务管理要求更高,而规范化的高校会计制度内容能为高校科学合理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的重点内容分析

(一)新增与国库集中支付等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从2001年开始我国在中央试点单位进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到今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开、进一步深化,已历时数年,某些省份(如重庆市)已经在试点开展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可为新的会计制度顺利实施提供丰富的经验。针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科目,分别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高校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的、尚未动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及年终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如此一来所有部门预算中的财政性资金的授权支付业务就均可以通过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核算,而财政返还额度科目能清楚地反映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的年终结余资金,可有效地提高资金透明度,能直接清晰地反映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

(二)打破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只以原值反映,不计提折旧和累计摊销的核算方式。为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合理确定教育成本,要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进行累计摊销,打破了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以原值反映;不计提折旧和累计摊销,导致了国有资产信息失真;资产数据无法反映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助长了高校资产的浪费和重复投入等现象,首次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2005 年国家发改委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应作为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的一部分,这客观上要求对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

(三)要求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高校内部的会计核算应当体现所有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记录和反映为教学、科研、行政和后勤正常开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活动。一方面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有利于高校规避财务风险和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另一方面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并账后由部门统一整合资源,对日常业务处理中相类似的业务按岗位进行分工设置,使财务管理秩序更加规范,为学校合理配置资源、建设节约型校园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四)对收入支出类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调整。为更好地反映高等学校现实的收支情况,会计科目要重新调整分类,有利于财会人员准确地反映高校的各项收支情况,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得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高校资金的来源及变动状况。

(五)改进报表格式,完善报表体系。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及报表附注,同时增加了现金流量表,并相应重新设计表中项目构成(如取消了现行资产负债表中收入、支出项目),改进了报表格式、完善了报表体系,新的财务报表体系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如:基建投资表可以直接反映高校在基本建设投资过程中的相关财务信息;财务报表附注可以提供与财务状况相关但无法在财务报表主表中反映的信息。同时,还应强化对会计信息的披露,高校接受外界投资和对外投资、向金融机构借贷情况等都应进行及时的披露,以提高高校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

三、高校应对新会计制度实施的策略

(一)高校管理者转变理财观念。新高校会计制度注重高校的经济效益考核和教育成本核算,使高校有限的教育经费得到合理利用,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这是高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同时也说明高校需要经营,需要降低办学成本而提高办学效益,所以新制度的实施不仅仅是高校财务部门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高校管理者要有积极应对的态度和观念,认真学习新的会计制度,树立办学成本意识,掌握新的高校理财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会计制度改革的实质要求。

(二)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新高校会计制度执行后,会计核算内容更加全面和规范,同时对高校财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财会从业人员应尽快转变角色,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其政策水平和执业能力,加强新制度的学习充电,另一方面高校需加强财会队伍建设,组织财会人员对新的会计制度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新的会计制度改革内容,确保新的会计制度在高校顺利实施。

(三)加强预算控制。面对会计制度改革对预算带来的影响,高校应加强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学校应严格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程序编制预算,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校内预算编报、批准、执行、考核的工作制度和流程,确保预算的科学可行性和严肃性。通过对财务管理领域的拓展,在学校内实施“大财务”战略,形成以综合财务预算为指导的“发展规划-子规划-项目分解-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算-绩效考评-持续改进”的工作程序,使财务管理与学校管理融合在一起。

(四)加强内部监督,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高校应注重加强内部的审计监督,学校的审计部门应着重对学校的物资采购、工程招标、科研经费等重要经济事项的审计和学校负责人及重要部门的干部进行离任审计。应以国家财经规章制度为依据,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并根据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特点和具体职责制定操作规则,使高校内部会计监督有据可依。在执行内部监督制度时应当建立奖惩机制,明确内部会计监督的职责范围、内容和目的,充分调动内部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高校应根据新增的会计业务建立与之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在筹资渠道、筹资规模、偿还计划、资金使用效益、资金风险等多方面实施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结语

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具有里程碑式的现实意义,但对高校的发展和财务管理工作也是一场挑战,只有认真贯彻执行新高校会计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才是促进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Z

参考文献:

1.丁飞鸿.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积极性影响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2,6(下).

2.朱建芳. 制度变迁对我国高校会计的影响[J].教育财会研究,2011,(6).

作者简介:

苗生珍,女,重庆文理学院,会计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等。

上一篇:试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的发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