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筑统筹协调、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时间:2022-04-14 08:12:06

着力构筑统筹协调、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目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这一时期,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构筑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求“优势地区聚集发展”、“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努力形成省内各区域统筹协调、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是推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省沿海地区开放开发步伐明显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渐次展开,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良好态势。但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依然明显存在,制约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仍有待破解,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竞相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首先,河北是经济大省,2010年经济总量居全国第6位,但省内区域发展并不均衡。从河北的经济版图看,既有环京津、沿渤海及冀中南等相对优势板块,也有大片欠发达的贫困地区。比如,我省沿海地区地处渤海和京津冀都市圈核心位置,北接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嵌天津滨海新区,南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区位优势优越、矿产丰富。近年来,沿海地区临港产业加速聚集:山海关百万吨修造船、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和新能源汽车基地、渤海新区高分子材料基地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唐山湾国际生态城、黄骅新城和北戴河新区建设全面展开。河北省沿海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十一五”末,河北沿海地区已经开工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44个,总投资23,101.5亿元,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86个,总投资18,372.2亿元,临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唐山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和沧州化工、电力、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以及秦皇岛船舶、汽车零部件、冶金专用设备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集群。2010年,沿海地区秦皇岛、唐山、沧州3个城市共完成生产总值7602.57亿元,占全省GDP的37.8%。而另一方面,我省环首都欠发达地区、张承坝上地区、燕山太行山片区、黑龙港流域,却面临着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产业基础薄弱等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全省560万贫困人口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区域,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短板”。

省内各区域间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必须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不但客观划分了“优势地区”和“贫困地区”,还对不同区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要求:优势地区要聚集发展,贫困地区要加快发展,充分体现出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同时针对我省优势地区发展不快、质量不高,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多、发展条件差两大突出问题,报告明确了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活跃全局的部署,确定了优势地区抓重点、贫困地区破难点的区域发展思路。

总之,构筑区域发展新格局,既需要各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发展,也需要各地合理规划、有取有舍,明确重点和突破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下大气力对区域经济布局进行调整,努力形成区域经济统筹协调、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构筑区域发展新格局,必须突出重点、推动优势地区聚集发展

(一)发挥好环京津、沿渤海的区位优势,建设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经济板块

一是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由环首都的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4市的14个紧邻北京的县(市、区)构成。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教育、金融、商业中心,集中了中央国家机关、国家科研院所、国有商业银行总部、央企总部和大批高等院校、跨国公司总部、中外咨询机构、投资机构等,是全国重要的人才中心、知识创新中心和传播中心,并拥有作为首都的独特优势。利用河北独特区位,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就可以形成吸纳、传导和放大首都优势的广阔平台,促进区域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功能整合、管理整合,是推进河北快发展大发展的战略选择,也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央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推动京津冀乃至沿渤海地区协同发展水平的大幅跃升。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要把创新合作机制作为突破口,打造体制、政策、服务和综合环境“梯度差”,全面搞好基础设施对接,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吸引京津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尽快建成一批以高端、绿色、低碳、环保为特征的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河北省沿海地区包括秦皇岛、唐山和沧州3个设区城市(11个区),6个县级市,20个县。大陆海岸线长度487公里,有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骅港3个重要港口。纵观全球,全世界约四分之三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都集中在距海岸线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带,世界经济强国无一不是借海振兴、依海崛起。放眼全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增长极都是以沿海开发、走海洋发展之路实现的。全国将近一半的GDP集中在沿海200公里以内的62个地级以上城市。河北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独特、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体系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河北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快生产要素向沿海聚集、开放向沿海突破。通过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形成极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的沿海经济隆起带。要以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从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新城市、新城区、产业聚集和人才、教育、科技力量、腹地互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安排部署沿海开发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展港口功能,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和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重化工业,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把河北的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沿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我国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和我国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

三是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冀中南经济区包括石家庄、邢台、邯郸及衡水4市。要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不同,统筹这一区域各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避免产业雷同和无序竞争。充分发挥沿京广、京九复合交通通道和产业基础优势,统筹区域资源,加快推进冀中南经济区建设,努力把该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文化基地。要紧紧抓住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的难得机遇,加大重点地区开发强度,增强聚集优质要素能力,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工业园区。同时推动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的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

(二)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

建立和完善并实施好对这两大区域的支持政策,使其成为引领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区。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沿海发展规划的重大工业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对建设项目除国家规定的收费外,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费用。省级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重点向该地区倾斜。改善工商管理服务,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许可条件下,坚持非禁即入,非限即许;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支持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先行先试,建立责权一致、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在开发区(园区)全面探索推行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围绕资金、电力、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三)大力度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

加快区域内的港口建设,积极申办保税区、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提升港口功能。在沿海港口之间,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和分工,加强相互协作,推动沿渤海港口群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整体协同的有机整体。在河北沿海与腹地之间,应采用“立足海洋、依托内陆、陆海联动”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强港口建设,把海洋资源优势与陆域产业、市场、资金、科技、人才和机制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促进海陆经济一体化。以唐山港(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黄骅港和秦皇岛港三大港口为支撑,以临港工业园区建设为动力,利用沿海地区丰富的未利用地,着力打造唐山湾国际生态城,黄骅新城和北戴河新区,加强沿海城市间的功能对接,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

三、构筑区域发展新格局,必须突破难点、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一)实施倾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从全省范围看,环首都欠发达地区、张承坝上地区、燕山太行山片区、黑龙港流域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发展动力相对不足,是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而没有这些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不把这块全省发展的“短板”补齐,河北的区域发展就不均衡,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因此,要把扶持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借鉴“山东突破菏泽”和“江苏振兴苏北”的做法,在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从目前看,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制约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把这些地区的后发优势发挥出来,把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必须大力度开展水、电、路、通信、住房和公共服务等基础建设,全方位提升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硬件支撑。同时随着全省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要进一步完善省与欠发达地区的财税分享机制,继续对困难县实行省级税收“定额分享、超收全返”,在重大项目资本金和配套资金上加大补贴、补助力度,在进入省重点项目标准上适当放宽条件,积极争取部分贫困地区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待遇,推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举全省之力推动贫困县乡村开发建设和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

近年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虽然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一是贫困人口数量仍然较多,投入不足。按照我省1500元的扶贫标准,全省农村仍有560万贫困人口,约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10%。从扶贫开发实践看,我省要使一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不包括基础建设,仅就发展产业来说,至少需投入二三百万元。而目前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远远低于实际需要。二是发展差距大。我省环绕京津,“低收入、高物价”的特点十分明显,相对贫困非常突出。三是脱贫成本高。我省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张家口、承德的坝上地区、太行山燕山深山区和黑龙港流域。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弱、社会发育程度低,脱贫难度大,尤其是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普遍不强,一遇灾病或市场波动,不少人就会富而复贫。

在这种形势下,必须按照中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河北实际,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一是坚持一个瞄准,就是要紧紧瞄准贫困人口。在搞好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确定扶贫对象,确定扶贫区域和重点村。二是盯住一个目标,就是盯住贫困家庭增收这个目标,做大做强“扶贫开发细胞工程”,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三是扭住一个抓手,就是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抓手,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设施畜牧、高效林果等。在环首都贫困地区、黑龙港地区和太行山区,建设特色鲜明、初具规模的扶贫项目片区。四是加大三个力度,就是加大互助金试点力度,加大到户项目贷款贴息力度,加大小额信贷担保工作力度,进一步探索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同时要举全省之力,推动贫困县乡村开发建设和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继续搞好行业扶贫、专业扶贫等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扶贫、重视扶贫、参与扶贫的合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责编/赵哲)

上一篇:关于构建和谐河北新要求的认识与思考 下一篇:上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