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难点的突破

时间:2022-04-13 10:09:34

议论文难点的突破

青少年朋友普遍反映,写议论文比写记叙文难一些。

议论是一种说理的表达方式。比如你在马路上目睹一起交通事故,如果将这一事故的过程和现场情景如实地记录下来,这便是叙述。如果你对此发出一些感慨,做出一些是非评判,谈论一些自己对交通问题的看法,这便是议论了。

由于说理这一表达方式对逻辑思维的要求比较高,要较多地涉及定义、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有时甚至要有很强的思辨能力,所以说理比较难,这也正是议论文的难点所在。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议论文的难点呢?我们还是举例说明。

题目:评“时髦就是美”

这可以作为一篇短评来写。湖南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也在不断地追求美,崇尚美,创造美,表现美,但究竟怎样才是美,就众说不一了。其中,最普遍的观点就是:‘时髦就是美。’”

开头部分通过背景映衬自然引出话题,这个话题实际上也就隐含着论点。但“最普遍的观点”这个判断不是很准确,是否可改成:“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认为时髦就是美。”注意,论点的引出尤其要准确。

从第二自然段开始,作者写道:

“对这种观点,我想谈谈我的看法。服饰的日新月异对于美化生活,满足人们的需要,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产生了追时髦、赶潮流的心态,因而,造成很多人盲目地追赶时髦。”

这段文字是论点的进一步确定,是由一个话题向明确立论的过渡,它虽然不是全文的主干,但已经具有一定的论辩、说明色彩。先肯定(褒扬),再否定(质疑),至此,作者的观点(论点)已完全确立。

这段文字的可商榷之处有:①服饰的变化速度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不太合适,这叫用词过大。②前面的原因不足以推出“造成很多人盲目地追赶时髦”的必然结果。

第三自然段当属论据部分的开始。

“前不久,社会上刮起了一股‘染发风’,于是乎,不少青年男女都去染发,还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这的确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但那目光中所包含的是什么呢?就我个人感觉来说,那模样确实不敢恭维。或许他们认为自己正在紧跟潮流,还蛮得意呢!”

这是摆事实的论据,从反面找事实论据,以达到不说出明眼人也能看出几分道理的目的。这个反面事实论据和论点契合得自然紧凑,而且生活和社会色彩浓,能增加可读性。

从第四自然段开始,作者转入说理论证。

“李白曾说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觉得这种美才最真实。因为它没有经过任何刻意的修饰,向人们展示的是它最朴实、最纯真的一面。当然这并不是指那种不修边幅的人。倘若路边有一个人,穿得破烂不堪,蓬头垢面,我相信,绝不会有人说他美。其实,着装只要干净、得体就行。一个人如果只把时间、精力花费在这些方面的话,那就太不值得了。”

这段文字从一个方面(自然美)下笔说理,态度鲜明,简洁清晰,道理亦在逻辑之中。

第五自然段用伟人例证强化上文说理效果。作者是这样写的:

“同志是世界公认的风流人物,这是因为,他不但有堂堂的仪表,而且有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超人的智慧。这就说明,只有外表美与内在美高度统一,才能达到美的最高境界。”

这个例证具有典型性,比较容易被人接受。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得出结论,照应开头:

“现在,我们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了:时髦并不等于美。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美,对待美,但不唯时髦是从,这样让每个同学都表现出真正的美,让世界更加精彩。”

这个结尾不但能和开头照应,而且和上文衔接得比较紧。但最后一句不太自然,“让世界更加精彩”有点画蛇添足,这样会削弱说理的力量,而且,最后一句和上文的逻辑关系也不甚紧密。如果按下面改动一下,是否更好一些: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美,对待美。我们不反对追求时髦,但决不能随波逐流,东施效颦。我们需要美,但它是一种清纯美,朴实美,它更是一种心灵的内在美和综合素质的气质美。我以为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美。

通过对以上这篇议论文的解剖,我们共同来思考总结一下写议论文的难点到底在哪里,怎样来突破议论文的难点。

第一,说理性语言的掌握和语感培养。

中学生写议论文,摆事实都会,讲道理呢,就犯难,为什么?就是因为说理性语言没有掌握好,不会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表达想法。

比如说,如要用说理性语言表达反对美国对问题的干预,应怎样写呢?让我们一起来尝试:

美国口口声声说中国违反人权,他们就不想想,你美国自己的人权状况又是如何呢?种族歧视,警察施暴,滥用权力,在美国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你指责中国违反人权,难道你没有看到中国13亿人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难道你没有看到中国的民主和法制正在加强,难道你没有看到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大的言论自由和发展空间吗?我们尊重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但人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也有不同的特点。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在这方面,中国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美国政府在自己国家的人权状况一团糟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指责别国违反人权,这是企图通过人权干涉别国的行为,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道行为。

这段驳论文字用反诘句下判断,立论性文字用基本原则进行推理。也就是说,这三百多字全都是判断推理和论辩,全属讲道理的文字。说理性文字和记叙写景性文字相比,不太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记叙、写景往往带有具象性,这是很自然的事,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机会,而论说推理的学习,相对而言机会就比较少。因此,建议同学们要做有心人,要经常阅读比较好的议论文,学着写议论文,业余时间可写一些随笔、杂感来锻炼自己的语言。比较精彩的论理性表达应该背诵一些。

第二,说理的严密性和应有的逻辑力量。

议论语言往往是由概念、判断、推理组成的。从语法的角度看,因果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条件关系等复句形式比较多,特别是有些思辨色彩浓重的议论语言,复句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就更显得明显了,这也是议论文的难点之一。《评“时髦就是美”》一文,从一般要求看,议论语言写得还是符合要求的,但也不是没有问题。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最普遍的观点就是:‘时髦就是美’”,乍一看,似乎在理,但细细推敲,说得就不那么严密恰当。凭什么说这是最普遍的观点?作者并没有提供有说服力的事实。如果你真的有什么科研调查做基础,再下一个这样的判断,也许可以站住脚。这就是议论语言的严密性要求。如果是抒情语言或描写语言,你尽可以自由想象,读者不会给作者过多的限制,但议论的语言就不行。如还是这篇文章,它的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造成很多人盲目地追赶时髦”,这一结论性判断同样让人感到依据不足。这就是议论文的逻辑性要求,这些问题如不细细研究,往往容易被掩盖。老师在分析议论文的时候,或宣讲议论文写作特点的时候,常常会说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这一点,是议论类作文的内在要求,也是写好议论文的最高境界。

学写议论文的同学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在读写中慢慢领悟,循序渐进,在逐步提高中达到成熟的境界。

第三,说理的切入点、深度和广度。

老师经常要求我们下笔时开口要小,挖掘要深,要写出新意和深意,这其实就是文章的切入点及深度广度的要求。切入点,顾名思义,就是从哪个方面下笔,从哪个方面的话题讲,这对写议论文尤其重要。切入点和深度广度是紧密相连的。

如人们常说“自古雄才多磨难”,“苦难是人生的财富”,以这个话题作为切入点无疑可以做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出来。但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另一方面切入呢?那就是“雄才不一定非磨难不可,人才也不一定非经历磨难”,从这个切入点下笔已有中学生朋友写过。切入点和立意的角度实际上是一回事。因此,选好切入点,就是选好立意的角度,切入点好,立意就新,就深,写出来的文字就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比如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从这个角度切入当然可以写一篇议论文,但如果将这个角度逆转过来,变为“疑人要用,用人要疑”,并据此写一篇议论文可不可以呢?不但可以,而且反而容易写出新意来。我们不妨这样来思考:为什么“疑人”就不能用呢?“疑人”要看疑在何处。有些被疑之人有思想,有主见,不好驾驭;讲原则,讲政策,不讲情面;讲政治,讲正气,不善拉扯。也有的人只因和领导有过不同意见便被打入被疑人之列。显然,因为这么一些“疑点”就一律不用,而不管被疑之人的业务能力有多强,专业水平有多高,这能说正常吗?“用人要疑”,因为对所用之人一点不疑,势必疏于管理,放松教育,这不但有悖常规制度要求,更不符合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因此,希望同学们多作逆向思维训练。深刻的道理往往来自于另一个角度,人云亦云的常规思维是很难写出有深度、有广度、有新意的议论文来的,这也是议论文的另一难点所在吧。很多同学总感到想议论但不知该如何说,即使写两三百字的议论也困难重重。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培养说理性语言的语感外,还要研究一下说理性语言的一般方式。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高中的同学,一定要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所掌握。说理时,万万不可轻率推论,主观判断。请同学们自测一下,以下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你是否能常用到议论文的写作中去:

①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②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静止的,事物总是发展的,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③要尊重客观规律,防止想当然和主观主义,要善于按客观规律办事。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观点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让我们再回到前面所举的《评“时髦就是美”》一文。如果这篇文章能用一些哲学观点去阐述,去分析,就会提升该文的档次。如关于“时髦”问题可进行这样的议论:

时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往往代表着时代的潮流,代表着一种新的观点。过去所有的中国人都一律穿中山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的闭塞和经济的落后。现在各种服饰争奇斗艳,服装世界快速多变,无疑也是社会开放、信息丰富、人民生活富庶的生动表现。从这一角度看,追求时髦就是追求美好。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有些人特别是有些年轻人盲目地追求时髦,他们故作姿态,别出心裁,把怪异当做时髦……

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和《评“时髦就是美”》原文对照着阅读思考一下,说理是否更丰富了些,更厚实了些?顺着这样的思路写下去,它的思辨性、哲理性是否会比原文更强些,它的深度、广度是否也比原文高出一个层次?有兴趣的同学可接下去把它写完整。

上一篇:世上存在好的泡沫吗 下一篇:立足精细管理 服务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