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运企业风险分析与防范

时间:2022-04-13 09:50:11

国际货运企业风险分析与防范

摘要:国际货运是进出口贸易运输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整个国际货物运输的组织者和设计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复杂的业务环境下,货运企业如何认识风险和规避风险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文章对货运企业风险及其防范进行了分析,期望对货运企业有所裨益。

关键词:国际货运;国际贸易;风险规避;企业风险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2-0069-02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航运事业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国际货运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伴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的不断发展深入,货运企业在经营、竞争中曝露出许多问题,经营中的风险防范就是亟需货运企业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

一、风险分析

(一)来源于企业内部的风险

货运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管理不规范或者操作等的不规范,给企业带来诸多风险。

1.业务操作风险。目前,货运企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高低有别,再加上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以及一些业务操作中的不规范做法,因操作失误造成的相关风险也就相应增加。例如:相关单证缮制错误或沟通失误等原因造成的错发、错运、错交、延迟的风险;因为业务指数缺乏、业务经验不足造成货物选择集装箱不当、保管加固拆装箱不当、特殊产品(化工品、冷冻品、特殊机电产品等)操作不当、无船承运人选择不当等的风险;往来函件、票据、单证的交接和归档操作不利导致纠纷诉讼证据不足的风险等。

2.管理风险。近几年,货运企业扩张迅速,大多数的货运企业规模较小,货运企业雇员的文化程度、道德水准、法制观念差别很大,管理者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加之企业运行中对企业自身管理的忽视,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格、科学,劳工关系处理不当等原因,使得货运企业管理风险频发。例如:业务人员办理公司正常业务的同时又承揽私人的业务,“公务”和“私务”交杂在一起造成的风险;企业的业务人员、管理者离职拉走客户、侵犯商业秘密的风险;业务人员内外勾结侵害公司利益的风险等。

(二)来源于企业外部的风险

货运企业的风险除了源自于自身操作、管理不当,更多的是来源于企业之外。

1.货主作假。一些货主为了逃避税收和海关监管,可能会虚报、假报进出口货物的品名以及数量,当货运企业代其报关后,经海关查验申报品名、数量与实际不符时,货运人可能首当其冲遭受海关的调查和处罚。货主还可以与收货人串通,出运低价值的货物,却去申报高价值的货物,利用收货人或有关部门出具的假证明、假发票、假信用证、假合同向货运企业索要高于出运货物实际价值的赔偿。

2.垫付运费。目前,随着货代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个别货主利用货运企业不惜一切手段承揽生意,吸引货主的空子,要求货运企业垫付运费。这其中就可能发生托运人在某票业务中由货运人垫付巨额费用后,人间蒸发,货运企业垫付的费用无法追回的情况。

3.无单放货。在货代业务的过程中,货运企业往往为了取悦货主或应货主的要求,不是凭可转让的正本提单或托运人出具的“电放”保函将货物交给收货人,而是凭自己出具的保函 (在托运人未出具电放保函或未先向收货人索取反担保的情况下)将货物交给收货人;或者凭依放货的保函的出具人不具备出具人的资质 (货运企业未发现)。一旦出现问题,货运企业绝对脱不了干系。

(三)自身身份带来的风险

货运企业是接受货主委托以货主的委托人身份办理有关货物的运输手续的企业。但是,近年来在货运的商业实践中,货运企业既在货物的储货、报关、验收等环节充当人的角色,又在运输环节担任承运人的角色。这种身份的变化或者说双重身份使其产生不同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自然也相应变动。很多货运企业由于不清楚或不明确自己的身份,从而行事不当,造成该行使的权利没有行使,不该承担的责任却要承担的被动局面。 例如,一些货运企业越权,签发提单或各类保函,使自己由人变为了实际的承运人,这样货运企业将不可避免的承担货物在运输中产生的毁损、灭失迟延以及无单放货的赔偿责任。一旦发生纠纷,有可能使货运企业从此一蹶不振,有的甚至被迫解散。

二、防范措施

(一)针对企业内部的风险

针对业务操作环节的风险,货运企业应当重视操作人员的培训,提升操作人员在业务流程、单证缮制、航线选择、客户管理、商品、包装、储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企业还应制定标准业务流程,对可能出现因疏忽造成风险的业务环节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使业务环节程序化、制度化,并不断完善,同时加强检查力度,使疏忽大意产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尽量避免因操作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企业还要严格加强内部管理,以制度来提升职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同时,货运企业还应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实施恰当的奖惩办法,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借以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尽量避免管理风险的发生。

(二)针对企业外部的风险

1.建立货主信用管理制度。通过调查、分析、跟踪,对货主实行资信等级考察,根据货主的资本状况、偿债能力、抵押、合作历史等方面的情况,将货主分成不同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货主实行不同的对待策略。对于在信用评价中较差的,具有拖欠费用、虚报、欺诈行为的客户应登记在册,要列入“黑名单”中,并应断绝与其继续往来。

2.慎重对待垫付运费。不到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地垫付运费。即使需要垫付运费,也要事先做好防范措施。一方面要妥善的保管好垫付运费的相关票据;如果票据需要上交托运人,也要做好签收留底。另一方面,货运企业应与托运人在合同中约定垫付运费的授权,或者请请实际承运人出具转让海运费追索权的函件,以构成权利转让。这样一旦发生垫付运费的纠纷,货运企业才可以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3.规范保函的出具操作。货运企业因无单放货所遭受的损失大多是因为对保函的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因此,应规范企业的业务操作流程,需要出具保函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来操作,进行严格审核,慎重出具,最好是在获得托运人正本保函的情况下才能对承运人出具保函,并注意保留书面证据,对于不应当或不必要以及可能损害货代企业利益的保函坚决不出;其次,还要对要求出具保函的客户的资质加强审核,对于资质信誉较差的企业,决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眼前的利润而置风险于不顾。

(三)针对自身身份带来的风险

1.重视与托运人之间的合同。作为货运企业来讲,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要注意加强与托运人的沟通。签署合同时,合同尽量不要明显体现出货运企业承担承运人责任的意思表示,尽量把委托的意思表现出来。从合同名称上,尽量签署“货运合同”而不是“货物运输合同”;从合同内容上,货代企业的义务条款尽量使用“安排、协助、配合运输”、“范围”等字眼,而不是“负责运输”字眼。

2.不要越权。遇到特殊情况,如需要签发各类保函、代垫运费、同意货装甲板、更改装运日期、将提单直接转给收货人等问题发生时,没有得到托运人的具体指示,切不可以擅自处理,一定要及时征得托运人的指示(最好是书面指示)以后方可采取措施。

总之,货运企业在经营的过程要面对很多的风险,所以货运的从业人员应该认真对待,审慎处理,将风险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和减少相关风险带来的重大损失,使货运企业更加顺畅有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霍荣,王小莉.我国国际货代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陈静.国际货代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武汉海事法院网.

[3]贺培青,王学锋.国际海运货代企业经营风险防范研究[J].工作研究,2008,(9).

作者简介:李爱红 (1975-),女,辽宁大连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物流管理、国际贸易。

上一篇:谈服务创新四维度在铁路大客户货物运输中的应... 下一篇:裂隙岩体注浆扩散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