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

时间:2022-04-12 09:26:5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传统的语文教育观把教学活动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观,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的影响过程,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叫学生明白教学目标是什么

让学生明白教学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过去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比较抽象、模糊而缺乏区别对待。如果学生不明确教学目标,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必然是盲目的、被动的。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与评价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教学目标,一是要明确,具体;二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

2 重视学生主动发问

在教学中,因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通常是教师不断地提问、解析,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不多、也不太愿意向教师提问。教师的提问固然能透出学生的思考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但学生的学是比较被动的。忽略了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通过教会学生不断地提问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不仅只是听着、答着、做着,而是自主学习的学习者,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如果学生能主动提出有创见的问题,那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另外,当学生提出疑难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主动讨论,组织学生认真剖析,去伪存真,抓住本质,把握重点,攻克难关,和学生一道体会探索新知的与成功。

3 教学生探求学习有效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行学法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和保证,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以至运用一定的方法,由鱼到渔,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必须学会自己在实践中反思并做到归纳的方法。其中,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模仿等学习过程,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活动和质量。

4 多方位评价

我让学生参与成绩考核,使考核成为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首先,让学生自评与互评。要求学生通过它,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达到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发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管理能力。培养学生都积极充当管理者,让他们组织同学练习、辅导和考核人人争做平等中的首席。

5 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教师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给他们以自由选择的权利。如让学生参与某节课的学习设计到评价的全过程,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去学,在语文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这些都十分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认真的安排教学过程,努力创造一种民主、自主、和谐与相互协作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读一读、想一想、练一练、议一议、讲一讲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学习成功的内驱力。为此,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魅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他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另外,教师要创设表演操作,再现学习情境,给学生创造自由展示的课堂空间。创造性来自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因此,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留给时间让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发展能力。

总之,我们发展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就必须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创造成功的机会

,把教育中的快乐还给孩子。

上一篇:浅析大型灌区对增加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性 下一篇:关于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