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企业视角的自主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时间:2022-04-12 09:30:52

政府和企业视角的自主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企业的自主创新离不开政府的作用。自主技术创新内在地要求企业具备设计完善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外在地需要政府建立健全促进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首先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在对重庆自主创新现状进行分析的前提下,以政府的视角从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保护、技术交易市场、激励和融资等方面和以企业的视角从创新导向、资源投入、激励和协调等方面对自主技术创新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创新主体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自主技术创新;运行机制;支撑体系;决策参考

0 引 言

自主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的事情。第一,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关乎地区综合竞争力,技术高地的实现有利于一个地区成为经济高地。第二,在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中,有很多方面是企业无能为力的,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比如,中小企业科技融资难、银行科技贷款风险化解、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不是企业所能够解决的。第三,地区科技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等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因此,政府亦应有所作为。

本文首先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在对重庆自主创新现状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分别从政府和企业的视角对自主技术创新机制进行了探讨。

自主技术创新,不单是完全由某个特定企业单独完成创新活动。对“自主”一词的界定,主要有2种方法:一种(Petfi Hilli、Maarit Kallio、Markku Kal-lio,2007)是强调创新企业的独立性,即创新活动只由单独一家企业进行,凭借自身努力,创新成果归本企业独享,以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另一种(Jac-co J.J. ThiSSell,2008)从自主创新的民族性出发,认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必须是民族企业或民族资本控制的企业,以体现自主创新是要摆脱对外国技术依赖的目的。第2种界定方法比较准确,紧扣自主技术创新提出的背景。本文对自主技术创新界定为:由民族企业或民族资本控制的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创意生成、创新过程控制到创新成果享有都能体现自我意志。至于创新过程中是否与外部创新实体合作,仅是形式,不具有实质上影响。即使创新活动中雇佣外国技术人员参与,或与外资企业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只要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归民族企业或民族资本控股企业控制,一旦创新目标达成,就实现了自主技术创新摆脱对外国技术依赖的目的,就可认定为自主创新。

1 重庆自主创新现状

重庆地处西部,在自主创新方面与中东部有很大差别,且与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高技术产品产值占GDP比重小、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层次不高、同业之间低水平同质竞争现象严重、经济社会发展所利用技术来源中自主创新部分占比小、促进自主创新的硬件设施和软性制度建设方面有待完善。这些差距导致相对薄弱的自主创新能力对重庆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越来越凸显。

成为直辖市以来,重庆经济增长较快.地方财力不断增强,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其物质技术积累也日渐雄厚,这为重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技术市场需求的扩大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激励自主技术创新的机制逐步建立,在税收、折旧、财政和投资等方面支持自主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作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重庆工业基础好,高科技产业正在兴起。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是一个总体性的描述和论断,我们并不能否认为数不少的大型企业因资源实力强、管理组织制度规范等特征而具备完全自主创新的能力。

重庆工业还具有行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特点,以微电子产业园为代表的软件业异军突起;市内及周边省份众多工科院校,科研实力较强,与工业生产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资源丰富。可见,合作形式下的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对重庆企业来讲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获取技术为目标的海外并购对重庆企业来讲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并购的诱惑效应比较大。风险管理能力强、资本雄厚、拟并购的目标企业不在当地政府禁止的行业范围内的企业可以考虑实施海外并购以获取技术等创新资源。

2 政府视角的自主技术创新机制

2.1 引导和激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制度的构建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影响,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架构,良好的内部治理只能是一个愿望,这样势必造成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对企业发展有着战略性影响的技术创新问题就难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重庆众多企业改制(主要是国有改股份和民),虽提高了企业效益,但在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建设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直接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自主技术创新方面。还有新生代的民营企业,大多治理不规范。因此,作为自主技术创新的基础要件,政府有必要引导和激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加大产权保护并加快技术交易市场建设

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创新成果能否得到合理保护,决定了企业创新支出与收益间的比对关系。缺乏专利保护制度,实际上加大了企业技术开发的风险和成本,事实上抑制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在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重庆154家民营企业的调查中,“47.4%的企业认为政府对知识产权侵犯行为打击力度非常小或根本就没有打击力度”。可见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缺位,这必然会产生模仿复制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替代。产权制度对创新活动的保障作用,还在于使创新成果能够顺畅流转,产权交易市场就承担了这方面的功能。作为产权制度建设的一部分,重庆的技术交易市场还不完善。因此,政府需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及配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

2.3 完善激励机制

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内源性的动力做支撑,来自政府的激励在提供一种普惠式的制度安排外,同时可以促进企业间竞争,活跃科技创新氛围。

2.3.1遴选符合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重庆应选择具有高扩散与辐射带动作用的装备制造业、医药化工等作为主导产业;同时把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作为突破点,以此带动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并催生增长速度快、市场前景好的信息技术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2.3.2针对技术创新流程和环节,在技术创新初始投入、后续投资、技术人员报酬支付、创新成果转让等方面完善税收激励措施

试行在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方面建立财政引导种子基金,继续技术创新项目贷款贴息等财政性激励措施。在防止税收流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税收的激励作用。

2.3.3在技术创新项目贷款申请、承诺额度、利息支付等方面从货币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除继续发挥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外,结合重庆当前在政府激励方面的现状,本文认为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清理规范各种政策法规,取消歧视性法规,注重

政策之间的协调性;第二,享受优惠的标准和审查程序要公开透明,切实体现公平性;第三,注重研究成果的鉴定评估,避免假创新骗取优惠政策;第四,试行宽容失败的制度。

2.4 技术创新融资机制

2.4.1 建立银行科技贷款风险分散机制

传统的银行间接融资仍将在很长一个时期成为重庆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本文认为应为银行技术创新贷款提供一个风险分散的渠道。技术创新贷款交易市场正可以承担此方面的功能,这将从很大程度上解决科技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2.4.2 建立政府风险投资种子基金

种子基金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引导性的扶持政策,运用得当将在激励方面发挥很大作用。基金支持项目的选取,不应侧重于特定项目,而应在创新行为上,只要企业有技术创新的愿望、做了充分准备,无论行业或项目,都应该得到支持。亦即要凸显种子基金的普惠性特征。

2.4.3 支持风险投资公司建设

无论公募或私募的风险投资基金都将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机会,并且风险投资公司通常从某种程度上扮演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角色,能提高企业经营成功率。政府应从各方面对风险投资公司建设给予扶持。

2.4.4 推动本地企业到长期资本市场融资

重庆众多中小企业无法达到主板市场的上市要求,政府除了强化自己的监管责任外,可以试行对此类企业的上市发挥辅导作用,尽可能利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融资功能。

2.4.5 试行特定项目融资

把拟创新的项目作为一个独立单元从企业整体经营中分离出来,引入投资者或以此为依托发行融资工具,在创新成果商品化后所带来的增量收益中按比例取得回报。特定项目融资决策主要由企业做出,政府需要针对此项新型融资方式,建立相应法规,保障其顺利进行。

2.5 创新资源平台共享机制

截至2009年,重庆共拥有市属以上独立科研机构7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其中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建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辅助设施。随着经济发展,对创新平台资源的需求会增加,除了新建外,可以考虑扩大共享平台的范围,将企业研发中心的资源包括进来。

上述存量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健全的合作机制,关键要合理分配参与各方的利益,以调动其积极性。以产权为基础建立法人制的科技经济联合体,具有经营管理规范、风险自担的特点,在成果转化应用对接和绩效考核方面具有契约型合作组织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应在重庆大力推广。

2.6 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制

重庆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规模、水平和服务手段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需要根据重庆的产业特点建设层次丰富结构合理的中介服务机构,全力打造一批规模大、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综合类中介服务机构,同时依托重庆主导产业发展一批行业类中介服务机构,以健全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同时还要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

3 企业视角的自主技术创新机制

3.1 企业技术创新导向机制

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技术升级的加快和创新需求的多样性,使得对创新项目及创新深度的选择与确定变得十分重要。适度超前创新以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变化是可取的,但也要避免过度创新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因与市场需求错位而导致市场上的失败。本文认为,应通过评估外部环境和审计内部资源,预测未来相关技术进步对拟进行的创新活动的关联影响,设计合理的创新导向机制,以确定创新项目和创新深度,保障创新活动的顺利实施。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其运行状况总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其运行效果是内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外部环境评估和内部资源审计2个角度说明创新导向机制运行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3.1.1 外部环境因素为创新主体提供创新机会,企业应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确定自己的创新方向

第一,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行业技术发展规划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大的方向,同时也规制着企业的行为。尽管有些技术,凭借企业的资源能力足可以开发,并且能够取得市场上的成功,但由于受此约束,企业不能为满足市场需求而使自己置身于法律合规性风险之中。而且,国家的战略规划表征了国家要大力发展的方向,企业若能把自己的创新活动同国家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往往会得到国家扶持。企业应在这些战略规划的范围内进行创新项目选择。

第二,同业竞争者创新情况决定的竞争态势,对企业产生驱动创新的力量和提供创新突破的方向。仔细研究同业竞争者的创新成果(通常是已经商品化的上市产品),确定其尚未完善的特征和市场期望与其现有功能的缺口,以此来确定自身创新突破的方向。

第三,替代品的特征及其威胁。替代品与企业产品有某些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功能和特征,但又有不同于企业产品的特点。如果替代品受到市场追捧,企业市场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则表明了市场需求变化的一种动向,企业可以追踪这种变化,同时预测未来进一步的趋势,以为自己创造比替代品更富有吸引力的产品的创新活动确定方向。

第四,购买商的需求偏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当现有市场需求与现有上市产品的功能之间产生缺口时,企业便有了创新具有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缺口的功能的产品的愿望,以获得市场进入先机,赚取超额利润。企业应强化这种需求缺口发现意识,并在创新团队中设立专门收集市场需求信息、准确描述并尽量量化信息以作出预测的职位。

3.1.2 内部资源为创新活动提供最重要的保障,创新项目和创新深度的确定应以对内部资源的审计为基础

第一,创新团队。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一个受过专门系统训练的团队,能提供有效的智力保障,无疑有利于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有些创新项目的失败,创新团队能力相对不足是重要原因。企业要把现有团队的能力水平和可获取的潜在创新人才能力水平作为创新项目和创新深度选择的考虑因素,避免选择超出团队能力的创新项目和层次。

第二,创新基础设施。企业现有的基础设施水平往往不能满足创新活动的要求,这时需要外购部分硬件设备和重新审视内部制度等软件设施。总之,创新项目和创新深度的选择要以最大限度利用企业现有及潜在可获得的设施为原则,但基础设施在一定时期总有它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项目的选取则可以有回旋余地,应与企业创新基础设施水平相匹配。

第三,创新基金保障。创新活动涵盖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求资金及时跟进,否则创新活动很容易天折,形成大量的沉没成本。创新项目的选取务必考虑企业可利用的资金和未来筹资能力。

第四,创新管理。为创新资源分配和创新过程中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重要作用。技术创新

是个复杂的过程,缺乏管理能力的创新注定是不能成功的。不同的创新项目和创新深度,使创新活动具备不同的复杂性,对创新管理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样,两者亦应匹配。

创新主体应选择通过外部环境适宜性{贝0试和内部资源能力测试,且财务评价能够通过的创新项目和创新深度作为努力的方向。

3.2 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机制

资源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在企业技术创新实践中,决定创新成败的关键资源有3种:技术资源、组织资源、资金投入。

“技术创新具有累积性的特征,决定了在自主技术创新中需要依靠现有技术知识存量,通过对已有技术进行增补,从而构成经济中技术知识存量的一个净增长”。那么这种已有技术资源可以认为是一种静态的资源;在技术创新中要实现上述的“增补”目标,则需要融人新的“成分”,这就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的智力投入,并且要最合理地运用已有存量知识也需要专门技术人才的深刻理解,所以本文把技术专才视为一种技术资源、一种动态的技术资源。创新组织为自主创新提供一个运作的载体和框架,没有一个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势必不利于调动各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资源信息的交换处理以及对创新过程中问题的识别与解决。资金缺口是中小企业创新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大型企业对巨额资金投入的风险也常常难以独自承担,因此资金投入也是自主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企业决定创新时,在对内部资源审计的基础上要对内部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与技术创新目标所必需的最低要求进行比对,以确定技术人才缺口。这时要从外部融入技术专才,可以实行临时聘用或接纳为正式员工2种方式。

企业所属行业、规模地位、资源能力、同业竞争态势和创新意识强弱的不同,创新组织的复杂性及结构也会呈现不同特点。规模大、实力雄厚、创新意识强的企业一般会建立体系完善、内部分工细化、权责明确和资源分配有充足保障的组织;相反的企业一般会由管理层直接主导创新,创新组织结构简单,能够灵活应对外来变化,注重运用外部创新力量。

中小企业在利用政府的风险投资种子基金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引进风险投资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以利用其融资功能的方式。拟开展创新项目的企业,可把拟创新的项目作为一个独立单元从企业整体经营中分离出来,引入投资者或以此为依托发行融资工具,在创新成果商品化后所带来的增量收益中按比例取得回报。特定项目融资决策主要由企业做出。

3.3 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根据激励保健理论,企业除了识别和满足技术创新人员的保健因素外,还要明确它们的激励因素。技术创新人员属于教育层次比较高的群体,其需求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是同一项目下的技术创新人员,由于其个性、经历等的不同,需求特点也不同。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善于识别他们的需求特点,找出各人的激励因素。比较注重的激励方式是允许技术要素根据其对创新活动的贡献参与收入分配。这样,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与奖励制度以使分配结果与参与者的智力投入相匹配就变得很有必要。股票期权和技术人股是对技术人员实行长期激励的重要做法。“通过长期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同企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激励他们从长期发展的战略出发不断地努力创新”。

3.4 企业技术创新协调机制

技术创新活动涉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需要各方相互配合,统一协调,共享信息,尤其是与创新流程有衔接的部门,必须在时间、操作上前后继起。这就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协调机制,“以确保从信息的收集获取到销售服务的创新各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中,还涉及到与外部合作者的沟通协调。合作方式、创新目标陈述和创新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义务都需要双方进行良好沟通,尤其是同行企业间的合作,不同企业对创新项目和层次的要求有可能出现差异,双方资源投入和创新成果分配标准也常产生分歧。合作方可考虑建立一个合作委员会,由各方的技术、管理、财务方面人员构成,双方可以就疑问和分歧进行充分沟通,有利于合作关系的维持。

参考文献

[1]Petri Hilli,Maarit Kallio,Markku Kani。Real。ptm‘n analysis of a technology porffoli0[J].Review 0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16:127―147.

[2]Jacco J J Thijssen.Optimal and 8trateglc U’mmg of mergers 8nd ac― quisitions motivated by synergms and isk diversific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Control,2008。32:1701―1720.

[3] 贺吴勋.重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对重庆154家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调查[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4):23―26.

[4]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EB/OL].www.ctin.省略/,2000/2010一03―14.

[5]李晓林,贾咏梅.重庆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43―47.

[6] 全国工程硕士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组.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张家辅.论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J].企业管理,200l(3):13―16

上一篇:基于PROTEE的原始创新管理工具研究 下一篇:我国海洋技术创新生态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