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让写作文思泉涌

时间:2022-04-12 09:18:22

感悟生活让写作文思泉涌

现实生活,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圈”,五彩缤纷,充满着青春的气息。然而,不少学生却缺乏对这种生活的积极感受、主动发现的能力,从而失去了无数次撒布写作种子的机会和催发写作冲动的灵感。再从写作原理角度考察,写作是一个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现”事物的双重转化的动态过程。其中主要体现两种能力,即认识并加工生活的“摄制”力和由“意”到“文”的“表现”力。前者作为基础“工程”,主要体现在作者对生活观察、捕捉的能力,有人称为写作的“眼力”。它是写作能力结构中不可或缺,并且起着决定写作成功与否的基本功。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同时,对事物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也就成了提高学生写作整体能力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一步。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感受和发现能力作一探讨。

一、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感受生活

学生摄取生活材料,除了观察以外,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途径就是感受生活。所谓“感受”,就是作者观察、接触了现实生活并受到了影响而引起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心物同构、交相融合的过程。它作为写作活动的起点,常常表现为某种写作冲动,使作者非倾吐不可,让全世界听到他的心声、评价和主张,于是,“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无数作家的创作体会都证明:文章是在对生活的感受中孕育而成的,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文章,有独特的生活感受,写出的文章才有独特的“个性”,感受的越深刻,才能表达的越深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呢?

(一)对生活的直接感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生活的直接感受是写作积累的基本手段,能保证为写作注入源头活水。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关注生活,全身心地投入生活,身体力行地参与生活。这里有三个培养层次。

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我们可以结合著名作家热爱生活、投身生活的事迹或体会,结合课文作者谈课文写作经过来引发,让学生懂得:只有对生活充满满腔热忱,充满兴趣,全身心感受,才能领悟到生活的启示,巧遇写作的“灵感”,从而激发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如何打破学生的“两点一线”式生活封闭圈,把学生带入生活的五彩世界,在亲身实践中有所感受,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带领学生到自然界去观察、感受、体悟,启迪学生捕捉文思,这对我们很有启发。同样,我们也可以带领学生踏青秋游,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教师则可以从旁暗示美点、感悟点、闪光点,引发想象或联想,帮助他们有所 “感兴”,领受其美,体悟其理,催发其思。同时要引导学生“五官开放,心官激荡”地感受,在一个情、声、色、味俱全的世界里获得种种形象,从而丰富感受、强化感受。

(二)对生活的间接感受。所谓间接感受就是通过某种媒体来感受生活,包括以下两个途径:

1.阅读――间接感受生活。有人曾说过:书是有字的生活,感情丰富的人才能深刻领会。这就是说,只要学生设身处地,带着相应的感情去阅读,同样也是一种生活感受。在了解、尊重学生生活阅历的前提下,有目的地选择、推荐一些书刊让学生去阅读,并引导他们发挥想象或联想,“五官开放”地阅读,对书中描述的生活情境“入乎其内”,全身心认同、领会、体验,乃至“目迷神醉”,去阅世,阅史、阅人、阅情。观自然之天趣,察人间之世态,悟人生之真意。这种对书本知识的感受还能强化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

2.回忆――重温生活感受。主要的方法是创设作文情境,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触思,从而使他们在重温生活感受的过程中孕育写作的种子。如一个引人振奋的情境,一个催人泪下的情境,一个令人激动的情境,一个让人喜悦的情境,一个使人陶醉的情境,一个叫人心碎的情境,等等。

二、指导学生敏锐地发现生活

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和发现是摄取生活阶段两个“共生”的心理活动。如果说“感受”重在积蓄,那么,“发现”则在感受的基础上捕捉、洞察出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换句话说,就是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看出“此”与“彼”某种意义上的联系,甄别出“此”与“彼”的不同价值意义或揭示出某一事物内在的价值,某些闪光的质素。如何指导学生发现生活呢?

1.让学生学会对动情点作“观察”。由于动情点往往处于印象状态或潜意识深层次,因此,如何对头脑中的动情点进行一番自我“观察”就显得很重要。首先,要激发学生自我“观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认识自我的倾向和动力。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自身内心世界的任何一点微妙变化,探其轨迹,究其原因,经常进行自我解剖,自我反省。再次,还应要求学生勤于动手,善于把自我“观察”到的东西及时、迅速地记录下来,写成文字,积累动情点。

2.引导学生采掘情绪记忆。即引导学生对自己曾经体验过的情绪进行回忆,采掘其中的闪光质素。这里,应主要引导学生善于自我把握准情绪记忆爆发的时机,或即境而发,或即兴而发,或有意唤发,或范文启发,关键在于及时捕捉、把握。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自我调控,即要为“悟”而感,“有的放情”,增强发掘“感悟点”的自觉性。

学生也是生活在社会上的群体,对生活的感受发现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提高,现在还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激发,学会了对生活的观察,就会有所感悟,有了素材的积累,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

上一篇:杜威经验说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创作 下一篇:浅析艺术中的意象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