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本科生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11 10:33:14

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本科生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的需要,有相当多的高等师范院校相继设置了一批非师范本科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同时也给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增强了活力,但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生却存在诸多困惑,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反思。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030-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15

[本刊网址]http://

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逐年深入,师范院校为了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许多师范院校在办好师范教育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了一些非师范应用专业,招收非师范生源。师范院校招收非师范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它打破了师范院校培养单一师范生的僵化格局,使师范教育更加具有活力,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其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上某些应用专业人才供求不平衡的状态,缓解社会矛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再次,为师范院校扩招和吸引优质生源提供便利条件。高等师范院校通过扩招增加了办学经费,解决了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故而办学条件得以提升,进而优质生源得以吸引。

一、高等师范院校的特点

(一)重师范专业,轻非师范专业

高等师范院校受制于学校传统、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加之非师范生招收年限较短等方面的原因,在培养师范生方面经验丰富,而在培养非师范生方面却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而大多数师范院校为了出成绩,提升所谓的排名,吸引优质生源,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师范生上面,非师范生的培养反而会被忽略,因此众多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实训平台和精品课程出现在师范专业,而非师范专业却寥寥无几。

(二)非师范专业学生大多为调剂而来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在世人眼中是一个既崇高又稳定的行业,学生心中抑或有一个教师梦,抑或是受父母的影响或建议而报考师范专业。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奔着师范专业而来,只有极少数考生第一志愿报考非师范专业,甚至有的非师范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为零,但是师范专业毕竟招生数量有限,故而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大多为报考师范专业落榜的调剂生。

(三)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鉴于教师行业的特殊性,需要从业者具有足够的耐心,能够细心引导学生。同男生相比,女生更加心细,有耐心,容易亲近、沟通,更能引导与教育好学生,更适合做老师,教师职业比较适合女性的性格特点。此外,男生天生喜欢冒险,更愿意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教师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更加稳定,比较体面,环境也相对较为轻松、单纯,更加符合女性的心理特点,故大多数女生愿意从事教师行业。因此,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报考师范院校的大多为女生,男生数量较少,也就伴随着出现了所谓的“尼姑班”。

(四)学院设置具有中学学科特色

由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主体为中学教师,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二级单位大多围绕中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主要学科而设立,具有浓厚的中学学科特色,比如,文学院、数学学院、外语学院等,此类学院培养的大多为师范专业,而非师范专业大多由师范专业衍生而来,比如文学院的文秘专业,外语学院的翻译专业等等。

二、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本科生管理中的问题

正是基于师范院校以上特点,使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非师范生的管理上遇到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师范专业就业率低下

正是由于高等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方面的传统优势,使得师范专业就业较为容易,而非师范专业较师范专业虽然就业面比较宽,就业方式也灵活多样,但就业难度亦相对较大,就业质量也较低。

首先,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大部分由师范专业衍生而来,这些专业在竞争力上比综合性大学的相近专业弱,加之开设时间比较晚,办学经验不足,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专业定位不够清晰、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师资力量缺乏,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实验和实践教学建设相对滞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

其次,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服务机制不完备。高等师范院校对非师范生就业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由于毕业生大都在教育系统就业,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高校、教育部门等联系广泛,但却难以与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再次,社会对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非师范毕业生存在歧视。社会对师范院校培养的非师范生了解不够,有待社会进一步的检验,所以短期内用人单位仍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非师范生。另外,部分用人单位认为,综合性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能与市场接轨,所以在同等条件下,评价与认同更倾向于综合性院校的学生。

(二)非师范生转专业和考教师资格证现象严重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在世人眼中是一个既崇高又稳定的行业,大多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都是奔着师范专业而来,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很多考生被调剂到非师范专业,但是此类学生的教师梦并未破灭,因此,很多非师范生欲抓住转专业的机会转至师范专业,造成了师范院校转专业现象严重。

除此之外,非师范生走上教师行业的另一条途径就是报考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生之所以报考教师资格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圆自己的教师梦,达成自己报考师范院校的初衷;二是教师资格证的认证要求较低,通过率较高,容易获得;三是教师公招制度的推行,为有从教意愿的人才提供了一条公平、公开和透明的就业渠道,从而调动了众多非师范生考教师资格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生加入到考教师资格证的大军中,造成了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生考教师资格证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理工类非师范专业办学困难

高等师范院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各个专业都是如此,包括理工类专业。由于报考师范院校的多为女生,不仅文科专业女多男少,理工类专业亦是如此,加之理工类专业课程学习较为困难,使得理工类专业,尤其是理工类非师范专业的女生学习兴趣不浓厚,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本专业而加入到转专业大军中,理工类非师范专业女生历来是转专业大户,而且成功率高,使得理工类专业,尤其是理工类非师范专业生源流失严重,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办学难度增加。

三、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本科生管理中的问题对策分析

正是基于高等师范院校的特点,才引发了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生管理中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所作为,想出一套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案,才能使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大力推进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就业

1.改革课程体系,形成特色专业

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大部分由师范专业衍生而来,相对于综合类大学的这些相近专业在竞争力上较弱,因此,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清晰专业定位;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强师资力量,建设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以此来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以上方式,不断打造非师范专业的专业特色,形成有异于综合类大学相近专业的特色专业,以增强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完善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服务机制

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服务部门应大力开拓非师范生就业市场,除了要与中小学、高校、教育部门等联系广泛,还要与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学校招聘会中邀请部分大企业到校参加招聘,形成对非师范毕业生足够的吸引力。另外,高等师范院校的就业服务部门要做好本校非师范专业的宣传,以此来吸引大企业到校参加招聘,从而提高本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3.充分利用本校社会资源,提高社会认知度

由于社会对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非师范毕业生存在歧视,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非师范生,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借助新闻、学校网站、微博等媒体对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的特色进行介绍,以此来提高社会对本校非师范专业的认知度。另外,高校就业部门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已毕业学生的资源,宣传本校的非师范专业,还可以通过毕业生来了解用人单位对本校非师范毕业生的评价,以此改进高等师范院校对非师范生的培养方式,并不断提升本校非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不断提升非师范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

正是由于教师行业的种种光环,让大批非师范生对转专业和考教师资格证趋之若鹜,归根结底是非师范生对自己专业兴趣不浓和对自己专业的不信任。若要改善非师范生对转专业和考教师资格证的观念,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提高非师范生对本专业的认识

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多非师范生转专业和考教师资格证一是为了圆自己的教师梦,二是源于自己对本专业的不熟悉,因此,非师范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在新生入学时即开展专题讲座,讲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课程设置及专业前景,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减少非师范生因为不了解本专业而盲目转专业和报考教师资格证的现象。

2.培养非师范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非师范生对本专业了解之后,非师范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学长学姐的力量,通过开展交流会、参观实验室和实训平台、组织竞赛等形式来激发非师范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3.增强非师范生对本专业的信心

非师范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打造非师范专业的专业特色,形成有异于综合类大学相近专业的特色专业,以增强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可以邀请就业质量较高的毕业生返校交流,通过朋辈效应来增强非师范生对本专业的信心。

(三)大力扶持高等师范院校理工类非师范专业

理工类专业是综合性师范院校不可或缺的专业,而理工类非师范专业又是高等师范院校理工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等师范院校要大力支持高等师范院校的理工类非师范专业。高等师范院校应从资金和政策上支持理工类非师范专业,保障理工类非师范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平台建设,不断增强理工类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旺君,关于加强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2]方忠,略谈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09(4)。

上一篇: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认知转向探索 下一篇:数字化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