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和对策

时间:2022-04-11 01:25:59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和对策

【摘 要】长期以来,我们按照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研究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发现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自己不阅读,上课不让学生阅读,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只“教”而无“学”的情况,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必须强调阅读教学的全部过程必须是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是阅读感悟和发展语文综合素质的能动的活生生的主体。养成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教学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造性人才的需要。解读这几句话,显然强调了四点:①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活动;②要变繁琐分析为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语感;③在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能使学生感悟语言的精彩,体验阅读的乐趣。根据上述理解和对我校的“自主学习”理念的认识,结合本人的兴趣爱好,我选择了自主阅读,进行了一些摸索与尝试。

纵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是被动性。阅读教学的过程大多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路子走,大多是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封闭性。主要表现为阅读任务整齐划一,教学同步化。教师不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去因材施教,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试图以一个模版浇铸出学生的语文素质。三是随意性。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偏爱学生答案的“独特”和“多元”,至于教学内容的人文精神何在,怎样引导学生感悟、体验,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则有意无意被忽视或丢弃了。学生在课上也往往好表现自己,兴奋时想说便说,却不愿意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有时候明明没有说到位,甚至理解错了,教师也一味地肯定这种所谓的独特体会,而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自主阅读从自我出发,向自我延伸。我个人认为,从个人的阅读行为来看,包括阅读对象的选择、阅读的过程、阅读活动结束后的体会,阅读本来就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除了要求学生画关键词、标注自然段序号、了解课文内容等之外,常常还要求学生质疑,而这个“质疑”恰恰体现的是自主阅读的自我性特点。其实成功的课堂往往会激发学生提出富有差异同时不脱离主题的问题,成功的课堂往往也会激发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争议,这又体现了自主阅读向自我的回归。学生和而不同的差异和争议最终最终形成成熟的自我认识和自主积淀。

一、阅读要变“带着无价值的问题读”为“读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首先我要澄清一点,我不反对在刚开课让学生提问,我也并不认为学生在刚开课提出的问题必定没有价值,但为什么我又说“阅读要变‘带着无价值的问题读’为‘读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呢?因为目前我们的高效课堂实践仅仅是略窥门径,还在初级阶段,有朝一日真正登堂入室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自然水到渠成。因此,“带着问题读”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问题“激发”了,思维被问题启发了,事实上却影响了学生语文自主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读课文,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阅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这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可喜,因为这是阅读中积极思考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由“带着无价值的问题读”为“读出有价值的问题来”转变。就像前面说到的,那种针对课题的质疑意义并不大,但如果对课文进行充分阅读,情况肯定就不一样了。

二、阅读目标变“做什么”为“怎么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展示个性和生命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教学中,启发学生针对原有问题进一步设问,化难为易,化整为零,多维、多元、多层面地揣摩感受作品的内涵,去发现作品中新的意义。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识别,并从整体识别中实现自我定向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自主阅读过程的质量,自主阅读过程的质量一旦提高了,结果自然是水到渠成了。我们听专家的课,往往发现学习效果非常好,原因在于有高质量的过程做铺垫。而且一旦学生的知道“怎么做”了,他也就发现了其中的乐趣。

三、阅读形式变“封闭型”为“开放型”

(一)教学内容开放。因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由展开阅读活动,应当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全新理念。当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放而不任。我的主张是,要让学生明确书籍和杂志,以读书为主,以读杂志为辅。其实,与其直接推荐学生读什么书,不如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阅读有关名著,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二)教学形式开放。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或“社会”,形式可以是讨论,也可以是自学。这样不拘一格的形式打破了条条框框,多了自由与宽容。实际工作中,不但要采取各种措施拓宽渠道让学生多读课外书,而且还要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总之,信息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不断优化课堂情境空间,根据教材特点,营造、渲染一种优美的、智慧的,让学生感到特别亲切、贴近的富有情趣的氛围。

上一篇:谈谈档案信息化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机动车排气污染及治理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