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种人生境界

时间:2022-04-11 11:42:14

阅读一种人生境界

读罢一位老同志自编的“岁月诗文集”,脑海立即涌出王国维着名的境界说,不知怎么就走到阳台,举目远眺。时正黄昏,“西山欲衔半边日”。那一轮红日,竟是那样硕大无朋,红得那样纯正,那样鲜艳欲滴,那样富有穿透力度,将周边正欲黯淡的云团,一股脑儿氤氲成万道霞彩。回首东望,整个天空,也被这红日和其周边的霞彩镀上一层明亮的淡红,山河大地,通衢小巷,行人车辆,一皆平添几分亮丽。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清晨,中午,黄昏,每个时段的太阳也都是新的,美的,各美其美,相映互美,美美归一,太阳永丽。

于是随口诵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就觉得,王国维三种境界说,应有两种理解:一种,追求真理和干事业的过程一般都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立高远之志向,定重大之课题;第二阶段,苦苦追求,无怨无悔;第三阶段,终于求得正果,建不世之功。这是传统的理解,把三个境界视为一种递升的进程。其实,还应有另一种理解:真诚地沉醉于每一个过程中,都是一种诗意的栖居,都是一种美好的境界。你看:凛冽西风,万物尽凋,当此举世阒寂之时,却毅然特立独行,举目天涯,树卓尔之志,定邈远之向,这是何等高迈之境界。你看:不论遇到何等挫折险阻,纵使“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只要有“美人如花隔云端”,也要追求不已,深情执着,万难不辞,这是何等雄毅之境界。你看:孜孜矻矻,寻寻觅觅,最终,却不是于锣鼓喧天之处,花团锦簇之中得到,而是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而是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孤舟蓑笠,独钓寒江,这是何等高洁之境界。这两种理解其实并不矛盾,都是志士仁人生命价值的准确表述。乍看来,从立志一开始,“会当凌绝顶”,我们就是在向更高的境界攀登,一步一步,一段一段,最后攀上峰巅,“一览众山小”。但这绝不是说,我们是在走一条“否定之否定”的路,后一步总比前一步好,后一种境界总比前一种境界妙。没那回事。丰硕的成果固然令人惊喜,过程更是回味无穷。“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是唐诗中的名句。“逝去的都是美好的。”这是普世的人生箴言。只要你是向真向善向美,每迈的一个步子都是一句诗,每经的一段岁月都是一首歌,移步换境,境随步生。

其实,不仅大人物成大事业大学问如此,平常百姓度平常岁月悟平常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近年来,人们都爱拿佛说事,这里也谈点佛吧。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有一个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感悟:明心见性,即心即佛。认为佛不在名山古刹,不在青灯黄卷,不在磕头烧香,西取东寻皆不是,蓦然回首,却原来:佛即我心,我心即佛,心具大悲悯者即真佛。

据此,怀大悲悯之心,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即佛,成小事业小学问者亦佛,即便被世俗视为“一事无成”,种田打工,引车卖浆,也是佛。佛者谁耶?佛即终生怀一颗赤子之心,无论身处何境,一皆不问功名成败,不管善报恶报,向真向善向美,义无反顾,矢志不渝之芸芸众生我辈也。如此,则人生每一个时段——天真烂漫之少年,倜傥风流之青年,身强力勃之壮年,巍巍龙钟之老年,在岗之时,离退之后,一皆高境界大境界也。有过挫折,有过难堪,遭过纷然谣诼,遭过莫名误解,但佛居我心,“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太阳底下无阴霾,丹心一片耀汗青。夕阳下,回顾一生,心地坦然,歌之舞之,可也。记之载之,亦可也。——用蔡伦发明的纸可以,用西人发明的电脑也可以。在老友之间交流,甚好。请忘年交们瞧瞧,亦甚好。让儿孙与家谱传之久远,尤其好。只要把一种向真向善向美的人生境界传下去,怎么做都好。

不知这位老同志是否出于这种考虑,自编了这个集子。有这种考虑,集子会编得旨意凸显,很好。没这种考虑,于无意识中凸显岀具有普世性的人生感悟,甚好甚好。有耶?无耶?没问。也无需问。因为开读之时,笔者即觉着是在阅读一种人生境界,读着读着,便于不知不觉间,参禅入定,坐化一尊释迦牟尼佛矣。

改定这篇小文,又是一个灿烂的黄昏。读这位老同志的岁月诗文,笔者也已然步入老境。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接旧人。人生三境界,代代接着来。噫!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上一篇:乡村的夜晚-散文 下一篇:幼教大班综合活动.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