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浮力问题的教学

时间:2022-04-11 07:14:18

浅谈初中浮力问题的教学

浮力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头脑中先有的错误观念,干扰了正确概念、规律的建立。不少学生认为漂浮就是象树叶一样漂在水上,从未把漂浮与排开液体联系起来考察。再如,认为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必大于重力。另外还有诸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比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等等。二是浮力问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解题时常要用到密度、压强、力的平衡和单位换算等知识,部分学生未掌握好。

针对学生学习的困难,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布置复习,温故知新

根据认识规律,只有学生达到了一定的认识水平,即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进行高一层次的学习。否则,学习中时时会出现困难,处处感到无能为力,学生就丧失兴趣,学习就无效果。所以要学生建立浮力的正确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知识,必须掌握好相关的基础知识,布置复习密度、力的平衡、单位换算内容,是学习浮力知识的前提。

2 重视观察,改进实验

必须要让每一个学生仔细观察漂浮现象,在课堂上演示木块等物体放入水、酒精中漂浮现象,让学生确认:不同物质放入不同液体本中,如果漂浮,必定要排开一定体积的液体。即有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让每个学生在头脑中牢牢地把漂浮概念与排开液体定性挂勾起来。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进行随堂实验。

3 学法指导,指点迷津

重视学法指导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既学好了浮力。又发展了思维。

3.1 变化问题找联系。

例题 弹筑秤下端吊着一个物体,手持弹簧秤使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是总体积的4/5时,弹簧秤的示数刚好为零;若手持弹簧秤将此物体完全没入煤油中(ρ煤油=0.8×103kg/m3),则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牛顿?

分析 物体的4/5V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示数为零,说明F浮1=G,可以求出ρ物=0.8×103kg/m3,物体的密度与煤没的密度相等。物体完全浸入煤没中,则悬浮。F浮2=G,所以弹簧秤示数为零。

在水中与在煤油中,浸入的体积多少变化了,液体密度变化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浸入其中的物体的重力G不变,物体的密度不变。

3.2 动态问题,静态处理

例题 如图1所示,底部粘有钢珠的蜡烛,竖直地漂浮在浓盐水中,蜡烛露出水面的长度为L,若将蜡烛点燃,让它一直燃烧至淹没,设燃烧的那部分长度变为1,则:

分析 学生对这类动态问题最感棘手。

但如用静态方法处理,就很简单,也容易被学生掌握。不考虑燃烧静止时F浮=G。如沿水面截L后重为G′,因为F浮=G′,则上浮,可知燃烧部分长1必大于L,故可选B。

3 整体思维,快速解题

例题 在漂浮在水面的木块甲上放一小铁块乙,木块刚好全部浸入水中,如图2所示,如将铁块用细线悬挂在木块下面放入水中,则木块将:

A.悬浮在水中。

B.下沉。

C.刚好浸没。

D.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水面。

分析 把甲、乙两物体看作一整体,漂浮在水面,则F浮=G,当乙系在甲下面时仍把甲、乙看作一整体,因为G不变,所以F浮不变。故V排也不变,所以有一定部分体积露出水面,故应选D。

4 平衡问题,受力分析

例题 一个体积为0.004m3的物块放在水中漂浮在水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物块全部体积的2/5,若将它放入某种液体中,当给它施加向下的压力为39.2N时,物块将全部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求物块的密度和某种液体的密度各是多少?

所以,根据力的平衡及阿基米德原理,问题迎刃而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从高压锅的试题看中考压强综合计算题的变化与... 下一篇:以《大气压强》为例谈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