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现场监测中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2-04-11 06:01:24

浅谈环境现场监测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是指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它包含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现场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沿,现场监测所得到的样品、数据等是评判排放口污染物排放强度、治污设施处理效果、环境质量等的第一手资料。因此,现场监测工作的质量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现场要素,然后归纳了目前环境现场监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最后重点从四方面探讨了环境现场监测中质量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场监测;监测点;采样;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s the foundation wor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assurance refers to th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t contains the guarante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accurate and reliable all activities and measures. Field monitoring work is at the forefro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samples, data, and so on are obtained by field monitoring to judge the eliminator pollutants emissions intensity, anti-pollution facilities firsthand information treatment effect, environmental quality, etc. As a result, the field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is particularly critical. At fir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monitoring results of the scene,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current existing in the environmental field monitoring of quality problems, finally discusses mainly from four aspects in the scene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ield monitoring; Monitoring; Sampling; The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现场要素

(一)人员

现场监测人员与实验室分析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采样前应确定采样负责人,制定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设备

依法对仪器与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在合格有效期内使用;定期对仪器与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期间核查;每台仪器与设备由责任人负责日常管理,监督仪器与设备的规范性操作,保证仪器与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在监测时运行正常。未按规定检定或校准的仪器与设备不得使用。

(三)实验材料

根据监测方法要求使用合格的实验材料。不定期对样品容器的洁净度进行抽检,要求待测项目未检出。

(四)监测方法

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选择实验室具备监测能力的监测方法。优先选择国家标准方法或行业推荐方法。

(五)样品

为保证从样品采集到测定这段时间间隔内,样品待测组分不产生任何变异或使发生的变化控制在最小程度,在样品保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并针对样品的不同情况实施保护措施。

二、目前环境现场监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环境现场监测的制度建设滞后

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部门在工作管理程序、职责划分等问题上作出了部分规定,也明确了部分环境现场监测的标准规范,并且出台了环境现场监测的规定章程,在对点位布设、样品采集保存、仪器设备使用、数据审核上作出了规定,推动了环境现场监测的科学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工作不完全符合实际,与快速变化的环境不能完全适应。例如考核制度不够规范,在考核的科学性上有所欠缺,随着范围的扩大,监测的手段不能得到及时更新,规章制度也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下逐步不适应,标准不能及时根据社会变化而更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制约了环境现场监测的发展,进行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

(二)环境现场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够

监测站的职责就是要对各类环境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如实、准确并及时的提供环境数据,防控环境问题,以提出对环境问题的改进措施,但是目前看来,因为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常常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状况,同时监测条件也很恶劣,对现场监测的仪器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各级环保部门在环境监测的投入上往往还是集中在实验室仪器装备、实验室分析方法研究和实验室分析人员培训,对现场监测的仪器设备投入、分析方法研究和人员培训都不足,这些问题给环境现场监测带来了不便,不利于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对社会和个人的生存环境都是不利的。

(三)环境监测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有些环境监测站大多重视实验室内中研究,对环境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时只是采用局部的、短时的采样,然后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出具报告,监测到的信息缺乏代表性也并不全面,造成对于真正的环境问题管理不到位,这些问题被环境监测人员所忽视。这些不具备代表性的数据也缺乏说服力。

加强环境现场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环境现场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在建立这一管理体系之前首先要明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是指:区域和省级环境质量检测机构按照并且协助国家环境质量监督部门开展本地区的环境质量监督工作。在这个协助并且进行环境质量检测的过程中,要加强监测体制改革,保证监测自主性不能完全的干涉地方环境监测工作;在职能改革方面,环境监测站要加强对环境的全方位的监测,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同时也要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要对数据进行科学的汇总和分析;在内部的体制改革方面也要聘用有知识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建立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并引入竞争机制和奖罚制度,通过这些方面的改革,不断的纠正在体制上的弱点,不断的把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层面。

(二)加强监测人员的业务素养

众所周知,现场监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与考核,取得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上岗证之后方能独立作业。对于人员的考核,我站要求所有现场监测人员在一年实习期间内完成所有理论和操作考核,现场人员分阶段学习各项现场监测理论和操作技能,在通过室内考核后,向技术质量室提出申请进行考核,技术质量室组织进行站内考核,一致通过后,方能向上级部门申报,通过本站和省级两级考核后方能上岗。

(三)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

1、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

监测点位应按照监测方案确定,并符合国家相关的监测规范或规定的技术要求。如排污企业应在主要排污口、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进、出口设置监测点位;废水中Ⅰ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处理设施的出口设置监测点位;废气监测点位应在废气处理设施的进、出口设置。此外,还应及时绘制采样点位图,以再现采样过程。

监测频次要在特定的时间内选择固定的时间进行环境监测样品的采集,尽量减少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误差,以对同一地点、时间的环境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还要对样品进行多次采样,以降低单次样品采集产生的偶然误差。

2、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

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过程中,样品的采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获得真实、正确的数据来反映环境状况,就要在采样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的技术进行采样,并对样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现场采样过程可以通过在每一个采样点采集平行双样和空白样来控制采样过程的误差。同时,还应保证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正确的采样器具、专业的监测人员。

3、样品采集中的仪器管理

要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科学的使用、维护和保养仪器。现场监测工作开始前应对监测仪器进行检查,保证不漏气、不漏液,并用标准溶液、标准气体、标准声源等在每次监测前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现场采样仪器每次用完后要及时的进行整理和维护。尤其是监测废气的仪器,在现场采样结束后就必须抽空。用空气对管道、气路、传感器等进行清洗,以免废气残留在仪器中,对下次监测造成影响;也可以避免高浓度气体对仪器的腐蚀影响到仪器的使用寿命。

4、样品存储的质量管理

样品存储时,要选取合适的容器避免样品的变质,还要将标签和采样记录贴在容器上,以免出现错乱。

(四)加强对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

制定管理制度

制定不同仪器管理的规则和规范,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条件进行机器的检查、维修和保养,进行定期的期间核查和校准,并将核查/校准结果进行记录。

2、现场监测人员要熟悉仪器的构造和性能、适用条件等,能对小的故障进行处理,对于不能排除的故障,影响到监测结果时,要及时停用并贴上标签注明故障情况,以利于维修人员尽快进行维修。

3、现场的仪器设备要有专人管理,每台仪器和设备都要建立档案,贴上标识;按照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对仪器和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保证在仪器检定/校准有效期范围内使用;按照仪器和设备的年度核查计划,严格的进行核查;制定仪器和设备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定使用仪器;及时的报修、采购仪器,以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监测工作正常进行。

结语

综上,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一直是各级环境监测站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然而现场监测质量控制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重要基础,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加强对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监测人员、现场环境条件、监测布点、样品贮存等要素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因此,只有全面加强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才能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国辉.加强现场监测质量控制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2010.15.

[2]李春生.加强监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管理观察,2011.3.

[3]胡冠九.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4.

上一篇:浅谈汽轮机凝汽器真空降低的原因及处理 下一篇:论毕业生求职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