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2-10-26 10:34:41

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 应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多媒体课件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可能性和较佳的视听觉效果。教师适当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想说,有内容可写”。凭借计算机储存容量大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阅读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为理解课文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背景。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多媒体课件 优化方法

就语文教学而言,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是实现教学的唯一途径,而创设具体的语文情境是引导学生自主思维的基础。为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教学软件的帮助将讲课内容中不易直观形象表现出来的、需要用许多语言和文字解释的东西(例如:形象比喻、古诗教学、方位概念等),通过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仪以多种媒体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省了大量无效果的说教时间,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真正地改变了传统教育单调、无效、费时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用课件突破认知上的重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再加上学生阅历匮乏,以及认识世界能力有限,常常对课文一知半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有助于突破难点,讲清重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1.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一些常识性说明文学生读起来很枯燥、乏味,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知识化为形象的,对课文内容易懂。用图片或动画直观地再现出原理来,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2.多媒体技术创置生活场景,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不足,使课文内容更贴近学生,缩短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带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课文中所描绘或说明的远在千里之外或万里之遥的事物、事件,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则可以使我们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地到西沙群岛“亲眼目睹”它的美丽富饶;到海底世界感受其奇妙;到北京去攀登万里长城;到海边漫步看蔚蓝大海,听海浪沉吟,还可以到意大利游览威尼斯……在具体可感的情景中“身临其境”地学习语文。

3.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逼真的情景创设和虚拟现实,形象展示现象的本质、原理。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4.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演示事物情景,减少时空阻隔,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描写的情景是很久以前发生的,小学生由于时空的阻隔,对所阅读的课文时代历史背景没有形象、深刻的认识,很难理解其故事发生的缘由,也不可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因而,我们借助课件,将历史时空的镜头拉近。很多的内容就用不着老师白费口舌讲解,描述了。如《七律・长征》《一夜的工作》等都可以用课件展示其历史故事的时代背景,这比老师的讲解更有效。

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因为它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而且这种方式学生都非常乐于接受,因此教师要很好地借助与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在如此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用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的情感是易于被激发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多媒体课件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1.渲染氛围,调动情感。写景的文章经常用到,导入新课时,可设计一个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激发学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欲望。这样,一上课就渲染了气氛,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了必要的情绪铺垫。

2.配画配乐,体会情感。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用课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及动听的韵律,把学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那全开的、半开的、含苞欲放的荷花,这时学生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

3.巧妙联想,升华情感。如我在上《七律・长征》这一课中,课文学到最后,我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学生说了几个在电视上或课外书中了解的故事。为了深化情感,使学生耳闻目睹,我播放了一段红军战士草地夜行的情景,学生被红军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所深深感动,热爱祖国、珍惜眼前幸福生活的感情在感动中得到了升华。

三、用课件搭建读写迁移的平台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妙辞佳句,优美语段。对此,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熟读成诵,还可以在写法上迁移,即在“句子、语段、篇章”三方面找读写训练点,但这种练笔受到时间和情境的限制,学生在仓促之中找不到写作的素材。这时,如果教师适当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使学生“有话想说,有内容可写”,就为读写结合开创了一个新天地。

上一篇:浅析泵站设计与施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污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