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小学教育中的三个问题

时间:2022-04-11 04:26:57

浅谈当前小学教育中的三个问题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更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黄金时间。如何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自我、提升自己,是当前亟需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而在当前,学校普遍采用的小学教育方式方法中,普遍体现的是一种过度关心和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孰不知,这种心理,却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们的天真与幸福,甚至是发明与创造。

问题一:教育唯分数高低论成败

近期媒体报道的“绿领巾”、“特制校服”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高分学生戴红领巾,低分学生就戴绿领巾;优秀生穿特制的校服与其它学生以示区分。由于学生被学校贴上了标签,成绩一般的和落后的学生持续地强化了智力落后的心理特征。

根据统计学原理,人的智力也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其数量高低也呈正态分布,处两头的人数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如果我们只注重金字塔尖的少数精英,而忽略占多数的普通学生,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偏离了义务教育的初衷。更何况,一个国家的众生,不能都是精英人才,我们更需要占人口多数的有一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只有当这一大批人的素质提高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算提高了。另外,学生智力爆发的时间有早有晚,大器晚成的奇才大有人在,给还没有显山露水的学生贴标签无异于把天才扼杀在摇篮之中。唯分数论现象频繁出现,根本原因是现行教育考核体制的弊端所为,道理非常浅显,就是对现阶段小学教育衡量标准的绝对化。即把学习成绩当作衡量一个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唯一标准。学习优秀的学生是学校的骄子、老师的宠爱、家长的宝贝。应试教育考核一切围绕分数转,分数决定排名。这个排名不但决定了学生的命运,也和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利益相挂钩。由此产生了恶性循环:教师填鸭式教学、家长压迫式管理、学生被动式接受。其后果是:很多本有天份的孩子成绩越来越差,而成绩拔尖的学生则性情孤僻离群。

问题二: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坊间流传一句“至理名言”――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学奥数、学钢琴、学书法、学英语……周围不乏小小孩童周末报好几个培训班,原本大好的休息时光都被各种各样的“另类”学习所占有,很多家长对此不亦乐乎,小孩子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麻木、机械性地“被培训”着,家长们人为地把现实的竞争和压力放在天真可爱的孩子身上,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一个人的天赋是有限的,而且每个人的天赋还是不一样的,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差异是肯定存在的。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孩子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天赋,家长可以加以有效的引导,但是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科学家、文学家或者是杰出人物。荣耀永远属于少数人,大多数的孩子还是人生分数的众多分母之一。漫漫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运动,有的人天生离终点很近,跑过去收获了金牌和胜利;有的人离终点太远了,一生都跑不到终点。起跑线和终点就只是个少数人的竞技项目,多数人就不必去想什么起跑线和输赢,享受比赛,享受没有名次和掌声的过程,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用一颗平常的心过一生足矣。父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孩子身上,动不动就恨铁不成钢。曾可知,铁就是铁,何以让它成钢?与其让孩子做不快乐的钢,倒不如让孩子选择做开心的铁。

问题三:教育缺失人格品德内容

我们的小学教育压倒性的重点是应试,家长和社会集中关注的也是孩子们的分数,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品德教育。“留学生刺母”、“小悦悦”等一系列看似不相连的事件,拷问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底线,凡事都是过则不及,经常看见家长们以学习成绩好坏为标准,对孩子们严加要求,却忽略了对孩子品德和行为的塑造。

品德,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尺。一个孩子,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他的人格。人格健全才能谈能力、担责任。而在当前,家长重视的只有分数,教育部门考核的也只是分数,他们都忽视了人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素质――品德。在家里,他们是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有一个苹果,当孩子拿它要送给长辈吃的时候,长辈们为了迁让总是表达出一千个理由不想吃,就为让给孩子吃。孩子们在家长面前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买什么;无论什么无理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甚至有些孩子犯错,父母教育,爷爷奶奶却出面护短,美名曰:“孩子还小,能懂什么吗?”孩子们日积月累形成的观念就是:他们不会吃,所以理所当然的独享其乐;我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谁也管不了我。就是这些过分的溺爱,纵容着孩子,终究造就了他们恩情不言报,法律可不顾。家庭品德教育一败涂地,那学校品德教育又在哪里呢?在学校,思想品课内容单一,更是只有少得可怜的几个课时,往往这些仅有的课时还会主课老师所被挤占。没有专业的教师授课;没有专业的教材;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后果就是造成对孩子们品德教育的进一步沦陷。

在五花八门的补习班下,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打拼,在无休无止的竞赛中摧残,如何能够让孩子有个健康、积极、享受的小学教育,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和每个家庭所必须面对的沉重话题。

我们的孩子不是试验品,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需要我们的指点,但不需要我们的指指点点。尽量还孩子一片快乐的天空;不必强加给孩子一些大人的理想;必要的责任感还是要努力的培养。和孩子一起成长,同样也是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努力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归根结底,改革现有的小学教育体制是最主要最迫切的方式。

上一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下一篇:浅谈小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