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高校生源竞争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10 07:43:14

中国民办高校生源竞争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正处在不断发展和规范的过程中,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在分析中国民办高校生源竞争的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合理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合理竞争生源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生源;竞争;压力源;合理竞争

竞争是生存与发展无法逃避的问题,往往表现为机遇与风险相伴而来。在新的世纪里一切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换言之就是教育的竞争。从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层面看,高等教育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迫使一批批的高中毕业生承受巨大的压力而步入了残酷的高考竞争行列中,以争取有限的大学入学资格。众所周知,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创建高水平大学必须拥有高质量的生源作为基础,对于中国的民办高校更是如此。然而,现实的状况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国民办高校很难招到成绩优异的学生,高考落榜生与民办高校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联系。出现这一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共生现象必有其原因,到底是中国的国民心态所致,还是民办高校自身原因造成,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探究。

一、民办高校生源竞争的现状

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然而民办高校的生源一直较为紧张,就全国而言,进行的统一招生考试中,按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公立高校有优先权,而民办高校只能尾随其后,使得民办高校只能招到成绩较低的考生,其中包含大量的落榜生,但为了招到足够的学生,也是无奈之举。为了分割有限的生源市场,各校纷纷使出看家本领,一幕幕“精彩”的生源大战正在上演。

一些民办高校在火车站前举着各式各样的学校标志牌,招揽学生;广场上,有散发学校宣传单的民办高校工作人员。一些学校招来招生代办员,许诺招一个学生提成1000元,招50人以上就可留校任职或奖励住房一套。还有些民办高校对外宣称,如理科680分或文科600分以上考生愿意进入该校,将获重奖10万元;理科660分或文科590分者则重奖5万元。这样的现象在我国民办高校较多的城市已经屡见不鲜,这样的场面并不能代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办得热火朝天,更不能在这样的景象中笑着展望民办高校的未来。

近年来,围绕民办高校招生现状、诚信、招生理念、营销方式等问题进行的研究和评论比比皆是,我国民办高校招生的手段和场面可谓触目惊心,让人深切感到教育的真正使命已经在硝烟中渐行渐远,让那些把中国的未来寄予中国高等教育的人们在现实中失落。在21世纪乃至未来更远的时代里,中国仅靠公办高等教育人才强国,仅靠公办高等教育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国际间交流合作是力不从心的。中国私立大学的水准与其他国家的私立大学差距也很大,现实是我国民办高校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生源层次上不去导致办学质量,人才质量的诸多问题。

二、民办高校生源竞争的压力来源

(一)传统观念的禁锢

“正统”观念的潜在作用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深层意识中,在教育方面具体表现就是认定国家办的学校才是正宗,国家办的大学才可信任。在中国历史沿袭的传统观念里,“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很难从根本上转变这种意识。传统观念和世俗思想的影响,难以让考生将民办院校作为首选。担心“民办”大学发不了国家承认的学历,解决不了“户口”、“就业”与“身份”等问题,这就导致了家长和学生不到万不得已不选择民办高校的普遍心态。

(二)公立高等院校的扩招

高校扩招的建议提出于1998年11月,在1999年被付诸实施,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仅为108万人,而1999年扩招达到了154万人,之后连年增加,2004年447万人,2005年475万人,而2006年招生计划初步安排530万人。民办院校除了要与内部竞争生源外,还要与公办院校抢生源,由于长期以来国民意识中对公办高校的青睐,再加之地区对公办院校的政策倾斜,公办高校扩招对于本来就举步维艰的民办高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独立二级学院的开办

自从国家允许公办高等院校开办独立学院以来,公办高校多年办学经历中积淀下来的软硬件资源与深厚的办学理念便成为独立学院的坚强后盾。独立学院采取民办高校的运作机制,形成了独立于公办高校的自主办学形式。独立学院相对于民办高校的优势就在于独立学院依托名校资源,更多的争取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在走市场化运作道路的同时,融国有、民办两种办学体制之长,充分做到优势互补,独立学院的特色发展对民办高校来说同样是重大挑战。

(四)市场混乱,恶意竞争

民办高校的“招生大战”在很多高校较密集的城市里屡见不鲜,而招生大战的手段和形式往往是违规操作、虚假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民办高校本着利益本位的价值取向争夺生源,普遍存在着“只要能招到学生就是一切,招不到学生就如坐针毡”的不良心态,更有甚者,刊发虚假广告,设下招生陷阱,雇佣招生贩子,恶意欺骗考生和家长,在社会舆论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损坏了民办高校的声誉,造成长期持续的恶性循环。

三、合理争取生源的可行性建议

首先,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在国民心目中的信任度。教育教学质量在任何一所大学的发展中都是核心要素。综观中国民办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一直伴随左右,成为中国民办高校普遍的困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诸方面因素水平的提高,我国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就是决定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建设一支骨干教师队伍是我国民办院校普遍面临的当务之急。目前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绝大多数是公立高校的兼职教师担任,且存在队伍不稳定、责任心薄弱、积极性不高等不利因素。为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吸引高校的研究生来民办高校任教,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归宿感。选拔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形成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的核心力量。只有教师质量得以保证,才能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才能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就是面向市场,调整学科与专业设置,办出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特色。只有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充分展示出民办高校的自身特色,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争取更多的生源,才能逐渐建立在国民中的信任度,才能在未来与公办高校并肩走在建设我国一流大学的发展道路上。

其次,民办高校合理定位,规范招生制度。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行为缺乏规范,社会褒贬不一,成为当今一大热点,给社会大众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使得广大学生和家长在选择民办高校时缺乏安全感和法律保障。有关部门应下一番大力气规范民办高校的招生制度,使其走上合理、有序、良性的运行轨道。另外民办高校的定位必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持久的“适切性”,这样有利于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合理定位,选准发展目标,发挥自身机制优势,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这也是学生择校的重要依据。

再次,创新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切实解决学生就业压力。民办高校要有竞争力,要想吸引更多人,就业前景往往是许多学生择校时关注的重点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往往帮助学生推荐就业机会,但这绝不是长远有效的途径,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最根本的方法是全面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素质,这个素质的核心要素就是创造力,要知道只有拥有了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在未知领域里自我创新和探索,民办高校的办学机制灵活,教学内容相对开放,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也比公办学校多,所以民办高校一定要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意识的培养,使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步入社会后不仅成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还能具有在陌生领域自主探索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如果民办高校能够真正构建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必将开拓出更新更广阔的生源市场。

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更是中国当今社会与未来社会必须重视和关注的,民办高校生源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民办高校发展的前途,所以生源问题又是民办高校发展道路中的重中之重。规范民办高校的招生制度,合理竞争生源,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是大力发展中国民办高校的必然选择,但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新的世纪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在新世纪的重要使命,也是一个艰难而又必须的再生。

参考文献:

1、张博树,王桂兰.重建中国私立大学:理想、现实与前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张德宜.浅谈民办高校生源减少的应对[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牛辕.高校扩招、新农村建设与扩大内需[J].地方财政研究,2006(8).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一篇: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方法探析 下一篇:公立高校贷款办学风险及其管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