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萧山农村有线广播发展的调查

时间:2022-04-09 09:20:03

关于浙江萧山农村有线广播发展的调查

摘 要:有线广播是我国农村最有效、最主要的舆论宣传和信息传播工具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农村有线广播受到很大冲击,甚至有些地方已难见踪影。浙江萧山的农村有线广播虽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由于正确的理念和在体制机制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直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有线广播的“一枝独秀”。

关键词:农村居民 农村有线广播 光缆和音频电缆 农村大世界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农村有线广播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辉煌于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这期间,在农村,有线广播曾独领,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电视的发展和有线电视的普及,农村有线广播逐渐衰落。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加上许多农村征地拆迁,变化很大,除个别地方外,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有线广播呈现出半瘫痪状态,有的地方甚至销声匿迹。然而,农村有线广播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农民仍然需要广播,想听广播。党和政府也需要这一块农村宣传阵地。

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村有线广播始建于1955年初。经过50多年的发展,萧山农村有线广播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良师益友。在这50多年的发展中,虽然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几次变化,也面临着新的传播方式和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但萧山的农村有线广播仍然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农村有线广播的前列。目前,萧山区的有线广播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广播喇叭总量达到了25万余只,入户率达到91%,通响率达到98%。萧山有线广播成了向农村居民传播党和政府政策的好载体、农民朋友生活的好帮手、老百姓致富的好参谋。

那么,在全国农村有线广播已呈滑坡的大背景下,萧山的农村有线广播为什么会是“这边风景独好”呢?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突出工作支撑着萧山农村有线广播。

一、坚守的理念

农村有线广播的地域性、贴近性强,在农村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中都具有较大优势。在拓宽信息渠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更使党和政府的声音能够及时传达到农村基层,在疫情防控、政策解释、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萧山,虽然由于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保留了一张较为完整的有线广播网络,但同样也受到了广播电视两网“分家”、新媒体兴起、农村征地拆迁、新小区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有线广播在新的历史时期真的到了该“出局”的时候了吗?有线广播几十年来深深扎根农村,集针对性强、覆盖面广、传播迅速、收听方便、成本低廉等众多优点于一身,服务于亿万农村居民。它的辉煌历史、已有的实践和特性,决定了它对于基层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和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基于多年来养成的收听和生活习惯,新时期的有线广播仍然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特别是中老年群众的欢迎。

正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萧山区党委政府排除各种干扰,面对各个时期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始终把农村有线广播作为党和政府在农村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牢牢坚守并巩固发展了这个阵地。

二、不断完善的网络

萧山在发展农村有线广播事业上舍得投入,不断加强对广播网络的升级和改造。2005年初,面对广播电视两网“分家”,广播网受到较大影响的实际状况,开展了“广播发展年”活动,并将它列入当年区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当地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广播发展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萧山区农村有线广播网升级改造技术标准》两个文件,开始全面改造有线广播网络,并要求各镇街把“广播发展年”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当地政府的实施计划,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为加强督查,推出改造进度排行榜并定期公布,再以镇街为单位进行奖励。在持续两年的“广播发展年”活动中,共投入资金4500万元,对农村有线广播网进行整网改造。整网后,由原来的电缆升级为光缆和音频电缆,有线广播网长度达4600公里,新建和改造广播室474个,广播喇叭总量达到25.5万只,入户率达到91%,通响率达到98%。

三、精干稳定的队伍

针对前些年镇街广播电视站单一机构建制取消、职能弱化、队伍不稳等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10年萧山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文化广播站建设的若干意见》,除了明确镇街文化广播站总体目标、设施建设、职能范围、设备配备、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资源整合、后勤保障、资产管理、考核验收等方面外,对队伍建设、人员配备、待遇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在广播人员配备上,要求镇街站一般不少于3~4人(站长、编辑、线务、播音各一人),村(社区)广播室1人(由党支部宣传委员兼任)。在待遇上,站长为镇街中层正职,其他人员是事业编制的按事业待遇,聘用的按照企业待遇。目前,全区所有镇街站均已达到了这一目标。同时,建立起了一支监听员队伍,对广播节目质量实施监督。

四、对农民胃口的节目

按照“打造为农民服务的广播”的要求,萧山区有线广播不断增加时长、扩大容量、提高质量,使广播对农宣传形成了以《萧山新闻》《萧广快讯》为主打新闻节目,以《农村大世界》为骨干的服务“三农”节目;以《致富经》节目为农民提供致富、经济信息,以《气象与农时》节目提供生活、农时服务;以《莲花落》《越剧》《绍剧》《难忘的旋律》等对农文艺节目服务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有线广播节目年播出时间达到了3285小时。

除了区电台有一套全区性的有线广播节目外,全区28个镇街(场)文化广播站都在早中晚三个时段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之声、区电台的节目,并自办广播新闻和“三农”专题节目。每个站每周要求播出3组新闻、2组专题,临浦、瓜沥镇等站每周达到了6~7组节目,每年节目量达到7280组(约1200多小时),确保了各种服务和重大应急事件等信息迅速及时传达到广大农村居民家中,架起了一座党委政府与农民、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农民之间畅通无阻的桥梁。

五、完备的硬件设施

萧山区对每个镇街站的场地、设备等都有明确的、规范的要求。如场地,一般镇街站须有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的播出、技术、值班用房;中心镇站须有160平方米以上面积的播出、技术、值班等用房。设备上要求有数字音频工作站、播控台、输出柜、电源柜等设备各一台(套),办公电脑1~2台及广播采访机等。目前,萧山的28个镇街(场)站均达到并超过了区里规定的要求。

近几年,萧山区电台又投入数百万元,对广播音频工作站系统进行改造,更新了全数字直播调音台,购买了广播直播车,实现了区级广播播出数字化。建设镇街站新闻传稿系统,加强了区电台与各镇街文化广播站之间的联系。镇街站均建立了数字音频工作站。2010年利用镇街文化广播站重新挂牌的契机,又对村级广播网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调频广播音箱一万余只,全区有线广播数量达到了26.835万只,较之“广播发展年”又有新的进展。

六、完善的服务考核机制

对于有线广播网络的管理维护,萧山区层层落实经费,实行专人负责制,并逐年加大了对镇街广播事业的扶持力度。区里明确,由区广播电视台负责对镇街站进行宣传业务指导和设备技术服务。定期进行业务辅导、节目评比,加强了对镇街有线广播编辑和播音员的培训、指导,并加强节目扶持,帮助镇街推出“农味”足的具有较高质量的自办节目、特色节目,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各镇街也纷纷出台《关于实行广播网络分级管理和落实广播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广播的管理以及线务员、播音员队伍的组建和待遇等作出明确规定。各村(社区)广播室也制定和完善村级有线广播管理制度,从坚持党的路线方针、选配好符合条件的村级广播管理员、加强政治和业务指导、文明规范播出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到每年的年终,区委宣传部还牵头对各镇街文广站的规划目标、经费保障、站舍面积、广播宣传、广播事业、人员配备、团队建设、业务培训等方面工作进行考核。

(作者单位:浙江萧山广播电视台、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

上一篇:创新广播剧样态借助网络放大广播艺术魅力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及对主持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