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04-09 08:38:59

【前言】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作物间套种等农业技术,改变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孽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1.航病虫品种筛选技术。利用抗病虫品种筛选技术筛选的抗病虫...

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一、生态调控技术

生态控制技术,就是通过对温度、湿度、菌源等农作物生态环境的控制,达到有效控制病虫的发生和为害目的。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温室、大棚、遮阳网等技术。

1.温室大棚技术。温室、大棚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能透光、保温(或加温)、保湿。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可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避开露地大面积种植时的病虫交叉感染期,有效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2.遮阳网技术。遮阳网又叫遮光网,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型保护覆盖材料。该技术不仅可以遮强光,降高温,防止日灼病,而且能防暴雨、抗雹灾、减少蒸发、保墒防旱、保温、防寒、防霜冻,同时还可以防止虫害入侵,减少传毒媒介,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害发生。

二、农业防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作物间套种等农业技术,改变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孽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1.航病虫品种筛选技术。利用抗病虫品种筛选技术筛选的抗病虫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机率。要针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栽培条件、设施及季节,选择抗病虫力及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丰产品种,特别是本地通过试验示范表现好的品种。

2.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根据植物学特性把互不传染病虫害的农作物,按其植株的高矮、根系的深浅进行合理间(套)作,充分利用田间的空间效能,田间作物的受光面积增加,光合作用增强,田间通透性良好,可减少害虫、病菌在株行间的蔓延,对农作物病虫害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效果;如:“玉米+瓜类”、“玉米+马铃薯”等。

3.轮作倒茬技术。合理轮作可利用时空差异,改变农田生态,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从而达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目的。一是恶化病虫生存条件,合理轮作原则;二是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三是利用气候条件或季节的差异,选择病虫发生少的时间种植;四是利用不同科的作物轮作;五是利用根系分布和养分需求不同的作物轮作。

4.合理田间管理技术。一是选择优化栽培方式,如宽窄行种植、高垄种植等。二是适期播种。三是合理灌溉。四是适宜留苗密度。五是适时中耕除草,早定苗早中耕,可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六是平衡配方施肥。七是及时清洁田地。

三、生物防控技术

生物防控技术是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及生物技术获得的生物产物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该技术具有范围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可就地生产、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的特点,有的连续使用后呵对一些病虫害的发生有连续持久的抑制作用。

1.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首先要提高当地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因此,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也可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如田间释放赤眼蜂、蚜茧蜂、捕食螨等。

2.以菌治虫。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引起昆虫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这些致病微生物可以用简单、低廉的方式人工扩大培养,制成生物制剂喷洒于田间使昆虫死亡。常用的有:Bt乳剂(苏云金杆菌乳剂)、白僵菌、木霉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颗粒体病毒、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等。

3.利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抗生菌所分泌的某种特殊物质,可以抑制、杀伤甚至溶化其他有害微生物。农业生产上使用的抗生素统称农抗,目前有20多种,应用最多的是农用链霉素和新植霉素,可以防治多种细菌性病害。

4.利用拮抗微生物。一种微生物的存在对另一种微生物不利的现象,称为拮抗现象。生产中多使用秸秆肥、饼肥、绿肥、腐殖酸肥、厩肥等有机肥,都可以促进土壤中腐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抑制病原菌的活动。

四、物理防控技术

物理防控农作物病虫害重点推广杀虫灯、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诱虫板(黄板、蓝板)等成熟技术。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

1.灯光诱杀技术。多数害虫对波长为330-400纳米的紫外线敏感,具有超强的趋光性,生产上一般用黑光灯、频振灯、高压汞灯诱杀。具有光、波、色、味的顺迪杀虫灯更好。

2.性诱杀技术。用成品性引诱剂悬挂在水盆上方1厘米处,盆内水加少许洗衣粉,亩挂5-8个,可诱杀雄蛾,从而使雌蛾无法受精,不能产生后代。

3.糖醋液诱杀技术。用糖6份、酒1份、醋3份、水10份,加少许的敌百虫配置成糖醋液,配好后放在盆里,每亩放3-4盆,盆高一般1-1.5米,放在田间较宽阔的地方,于生长季节应用,可诱杀地老虎、斜纹叶蛾、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苹小食心虫、蚜虫、黏虫、金龟子等。

4.黄板诱杀技术。用纸板或纤维板制成5厘米长、0.5厘米宽的长条,用油漆涂成黄色,再涂上一层洁净机油加少许黄油的粘油,亩悬挂20-30块,高1-1.5米,可诱杀蚜虫、潜叶蛾、白粉虱、美州璐潜蝇等。当粘虫板粘满时,重换涂粘油,一般7-10天重涂一次。用专门粘虫板更好。

5.草把诱杀技术。秋天树干上绑草把,厚3厘米,可诱杀美国白蛾、潜叶蛾、卷叶蛾、辑奘、康氏粉蚧、蚜虫、桃蛀螟、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棉蚜等越冬害虫。在田间堆谷草把可诱引害虫在其上产卵,草把用过后要集中烧毁。

6.防虫网技术。防虫网是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减少传毒媒介,达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效果。银灰色防虫网对蚜虫具有较好的拒避作用。防虫网覆盖首先要选择合适目数的防虫网,防虫网覆盖之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清除田间杂草及土中的虫源等。防虫网覆盖时网的四周应盖严、盖牢,防止害虫潜入网内或被风吹开或刮掉。

五、科学用药技术

科学用药技术也叫化学防控技术,主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

1.对症下药技术。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

2.适期用药技术。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对病害要求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控制其发病中心,防止其蔓延发展,一旦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就很难防治;对虫害则要求做到“治早、治小、治了”、虫害达到高龄期防治效果就差很多。不同的农药具有不同的性能,防治适期也不一样。生物农药作用较慢,使用时应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

3.科学用药技术。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不能长期单一化,防止病原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利于保持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年限。农作物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

4.正确施药技术。施药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确定植株不同部位为靶标,进行针对性施药。达到及时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病原和压低虫口数的目的,从而减少用药。

5.合理混配技术。采用混合用药方法,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但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有效成分或不增加对人畜的毒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一般各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混用;碱性农药不能与其他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

(作者单位:151816黑龙江省巴彦县黑山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上一篇: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下一篇:玉米空秆缺粒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