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动因分析

时间:2022-04-09 07:41:01

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动因分析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集团逐渐将一些非核心业务或非专长领域外包。这种背景下,内部审计业务的外包也自20世纪80年代末渐渐流行起来。于是,内部审计外包一直是学术界和职业界倍受关注和争论颇多的问题。经过研究表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外包有提高独立性、改进审计质量、促进理念更新、有规模化经济优势等长处。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外包;动因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2-0109-02

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指集团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内部审计的外包作为集团内部审计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动向,是集团企业理性选择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组织之间的竞争。内部审计外包的程度一方面受一国经济管理和审计发展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要通过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组织的竞争来实现。

一、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特点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基本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为规范集团经营和促进集团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总体上看,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仍存在不完善、不适应形势发展之处,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较低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地实施审计,才能做出公正、不偏不倚的鉴定与评价。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就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而我国集团公司普遍采取的是总经理领导模式,内部审计直属总经理的领导,有些隶属于监事会、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甚至纪检书记,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并行。此模式下使得内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审计,而只审计子公司、分公司等二级单位;即便对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也因为利益关系的影响,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展工作,更不能对集团总经理的经济责任、经营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督,发表真实客观的评价,也不能及时防止重大问题的出现;这不仅削弱了内部审计结果及审计建议的执行力度,也不利于内部审计监督、评价与控制职能的履行。中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巨亏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中航油集团公司是中国国有大型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为国内外10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航油采购、存储和加注服务。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子公司,2003--2004年,该公司原总裁陈久霖违反我国政府禁令,擅自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结果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在此事件中,陈久霖权力过大,致使内部审计等监控制度形同虚设,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较低

内部审计职能是由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企业规模的扩大、分支机构和管理层次的增多,内部审计的职能已经由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标的评价和监督职能转向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为目的鉴证与服务职能。这一转变体现在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上,就是从财务审计转向以经营活动的评价与改进为主导的经营审计,并逐步向管理审计过渡。目前,虽然我国一些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职能正在向鉴证和服务功能转变,并在集团内逐步开展了管理审计,如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集团公司的内审仍然主要以监督和评价为主要职能,而不是对集团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内审工作的重心仍然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没有深入到集团管理与经营领域。体现在审计项目上,内部审计经常开展的审计项目中有80.63%是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其他项目则较少。

(三)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审计手段落后

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力量薄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二是内审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单一,多为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改行而来,缺乏计算机、法律、工程技术、生产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我国信息化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无纸贸易与网络化管理在企业中正日益普及,许多大型的集团公司也已经实现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这在客观上要求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联机数据库、微型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手段进行审计,而且集团审计部内必须至少有一名掌握最新技术的计算机专家,此专家可以协助集团开发计算机审计软件、培训和帮助其他审计人员使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审计等。但目前,审计技术以手工处理、纸面文件或计算机处理、电子文件为主,我国集团的内部审计机构不仅缺乏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而且在实际审计中应用的还是传统的手工测试,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技术应用较少。审计技术的落后,既不能缓解集团公司内审人员人手少而任务重的矛盾,又使得一些新的审计程序难以在集团中应用,严重影响了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效率与质量,使得许多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至今仍徘徊在对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的事后审计上,而不能发挥对集团经营管理及业务过程的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作用,更缺乏对整个审计工作全过程的参与和监督,这些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了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不利于内部审计职能层次的提升。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公司职员特别是决策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外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集团公司内审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其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管理层的影响,很难有真正的独立性,甚至可能和管理者共同欺骗所有者。而内部审计外包中的外部机构与管理层没有太大利益关系,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外部审计主体根据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接受所有者领导,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随之提高。从形式上看,审计主体摆脱了经营者的领导,他们属于平等的主体,他们独立于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能够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评价,能够毫无顾忌地指出公司经营和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从而使内部审计独立性增强,审计范围也可以涉及到管理高层的经营决策。

(二)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外部审计组织拥有大批管理咨询、资产评估、税务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能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不同审计项目选用合适的人才,他们会为了维护自身的信誉而千方百计地为客户着想。外部审计咨询机构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他

们具有先进的审计技术,优秀的审计人员,在专业提供审计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借鉴吸收其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企业出谋划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文化融合的作用,而且部分一流的会计公司还拥有独特的质量控制与保障制度。同时,外部审计组织执业行为不仅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相关部门监管,还要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为维护自身信誉,会千方百计为客户着想,“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是外部审计组织的动力和压力。这些条件的存在都会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三)促进内部审计理念与技术的更新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外包使内部审计师有机会与外部审计师交流知识与经验,外部人员能为内部审计带来崭新视角,拓展内部审计人员的视野,转变其传统的审计观念,从而使内审人员更加关注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领域。站在增加组织价值的角度提出更具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同时,合作交流也会使内部审计人员发现自身的不足,自觉学习先进的审计方法与技术,另外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后,会计师事务所将面对各行各业的众多客户,这就要求它们必须在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同时提高审计效率,从而使它们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员工进行培训,研究开发更先进的审计技术。外部审计机构的专业人员在竞争的压力下,也必然时刻关注国际审计领域的新发展,能够最先接受各种新思想、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四)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成本费用是制约内部审计的重要因素。公司要开展内部审计,就必须设置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这对于集团公司来说往往不太合算,况且即使能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公司,也可能在内部审计方面所花费的费用大于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收益。外部审计组织不仅在组织规模上,而且在业务规模上都是经济的,高额的服务成本费用可在大量的客户那里得到补偿或分摊,因此,能够实现等效服务下的成本最低。况且就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长期从事鉴证业务,有很强的成本效益意识,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再者,注册会计师长期从事鉴证业务,服务对象分布在各行各业,同一个行业内部又有众多的公司,这样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既有好的企业集团的经验可以借鉴,又有差的企业集团的教训可以吸取,能够更好地完成内部审计业务。

上一篇:现金流量表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遏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