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4-09 06:45:08

讨论式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文章集中阐述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创新学生思维,最终落实教学目标,同时也对教师在各讨论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 讨论式教学 中职

讨论式教学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新时期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尤其是课改实施以来,小组讨论是最常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几乎每有公开课、观摩课,必有小组讨论。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

我认为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强,理解能力也相对强,语文教学完全适合讨论式教学;高中阶段的学生高考压力大,学校里所有课程都是为高考做准备,老师必须在最短时间里,把正确的知识和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往往没有时间开展讨论;中职生没有高考压力,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这一点来说非常适合讨论式教学,但是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学生素质低,自我控制能力差,学生会借口讨论而唠起嗑来,教师如果掌握不好,会把一堂讨论课,变成散漫随意的自由课,所以也不适合把所有课文都采用讨论式教学,可以挑选一些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有点现实意义的课,作为讨论课教学,如在教材的每个单元安排一次讨论课,偶尔改变一下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如何准备讨论式教学

1.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是讨论式教学的纽带和核心,问题质量直接影响讨论的质量。好的问题能够启发高水平的思维;恰当的问题是教师运用讨论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工具;赋予创造性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问题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问题的明确性,一般一堂讨论课不应超过5个讨论题,另外讨论题的内容应以教学大纲要求为标准,落实教学目标中的知识技能和学科思想目标。问题的设计也要赋予创新性,与时展相结合,比如我在设计教改后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鲁迅《灯下漫笔》一文时,就要求学生讨论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大家各抒己见。

2.在上一次课结束前,就把要讨论的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以便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课上才能进行有准备的发言。

3.讨论式教学一般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小组规模过大会影响成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讨论质量下降,同时也给教师组织讨论带来很大困难。一般认为每个小组以5~8人为宜。以座位顺序分小组,便于集中讨论,也便于随时改变教学方式,每个小组选出核心成员,大家广泛发表意见。

4.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讨论”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一些单调呆板的讨论形式大大削弱了“课堂讨论”应有的价值和效果,师生是互动的,教师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学生。如果学生不敢或不愿张口,讨论就难以展开。 所以,课堂讨论前,教师要进行一番动员,以自己饱满的热情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创造一种激情澎湃的讨论氛围,像辽宁北方电视台的《交锋》节目,大家都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还要引导学生轻松讨论,不要有负担,不要怕说得不对。

三、如何进行讨论式教学

1.讨论式教学进行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三个不要:不要讲解。教师的讲解会给学生的自由讨论造成影响,容易引起学生先入为主,学生会自觉不自觉的按着老师的思路去考虑问题,从而影响讨论质量。不要模糊不清。不要在讨论刚开始时提出一些模糊不清的、非常概括的问题,如:你的想法是什么?有谁想反驳?谁先发言?等。不要有任何偏向。不要暗示一些能说善辩的学生发言,否则其他同学就会降低参加讨论的热情。讨论一开始,学生会进入到思考的状态,不可能一下子就出结果,这时候老师要保持沉默,看一看沉默能带给我们多少新的、明确的想法。沉默也是讨论课必要的组成部分。开始讨论时要给那些犹豫不决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也是讨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角色要轮流互换,让平时发言积极者和沉默寡言者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讨论式教学如何维持,讨论最重要的一点是应当吸引尽可能多的人积极参与其中,教师的讲述应当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水平。一般认为参与讨论的核心支柱是掌握问题、倾听和回应的技巧。讨论需要有课堂随时提出的问题来支撑。这些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要求讲出更多的证据的问题。如: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你的论点有哪些论据做支撑?有哪些观点支持你的看法?你在文中哪一段找到这样的观点?等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如你能换种说法吗?你能举个恰当的例子吗?你这样讲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下刚才的术语吗?把各个发言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如你所讲的内容与刚才那位同学所讲的有何联系?你的发言与某某同学是否一致?你能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吗?进行概括总结的问题,如这次讨论中的重要一两点是什么?关于这次讨论还有什么未做解答或存有疑虑的问题?如果下次我们想对此话题作更深刻的理解,那应当再谈些什么呢?哪几个词或哪句话能最好地概括我们今天的讨论?如果教师的问题问得精巧,每个学生都有了一些想法,又都有一些疑问,这时候他们将非常渴望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说出来,有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时他们的眼睛里会闪现疑惑和探究的光芒。倾听。当别人发言时参与者要善于倾听,努力做到: 听出当前话的内涵而不是思考下边要讲什么;在支持或反对之前努力理解所讲的观点;对同意或反对的观点都同样认真的做好笔记。教师应该做到:向参与者提出一些问题以便扩大和加深讨论;关注发言者的自信心。回应。学生发言后,教师不应作为最后的或唯一的回应者,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保持沉默,等待其他学生的回应;二是让持反对意见的同学来回应,以便激励全组同学发表不同观点;三是提出一个直接相关的问题或话题。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多加肯定,表扬是重要的回应手段,但需要有新意、有实际内容。

3.小组讨论在相互尊重中进行,成员间要相互启发、相互肯定、相互鼓励,教师要对各小组的状况进行细致的观察,确保班级内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并且找到讨论状态欠佳的小组(包括整体水平比较薄弱的小组、水平极不均衡的小组等),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尽量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帮助学生组织起更好的讨论。

4.小组讨论重在激发学生思考,使所有参与者畅所欲言,鼓励提出不同见解,不同见解融合讨论,就能使不同想法互相碰撞,激发学生灵感,让风暴进入头脑,让头脑改变风暴的方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讨论课的完成

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会很迫切的想展示小组的成果,所以在讨论课上,将小组讨论的主旨向大家报告是必要的程序。报告方式决定学生的感受,学生会因报告方式的不同而产生迥然不同的想法,讨论课的最后是老师总结各小组意见,给出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也就是落实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讲明重点和难点。有争议的地方,可以有多个答案的,老师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抛砖引玉,学生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将来在社会实践中知道何者为佳。

参考文献:

[1]罗岩. 教育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志宏.教育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月芒.如何优化讨论式的语文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4):59~60

上一篇:小学数学学习能力从习惯抓起 下一篇: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控制的一些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