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住区空间设计上的的“闲”、“静”、“雅”、“适”

时间:2022-04-09 03:11:00

浅谈居住区空间设计上的的“闲”、“静”、“雅”、“适”

摘要:人居空间的设计,不仅体现出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更要关心内部空间的合理设计与规划。而对内部空间的关注,更体现在对人本身的关注。关注与时俱进的人的文化水平的提升,艺术审美情趣的提升,以及对家的内涵理解的提升。进而打造,不仅适合人本身生理,更适合人的心里的居住空间。

关键词:“闲”、“静”、“雅”、“适” 恰到好处 互动设计

一、人居环境需求分析

目前,我们的人居空间在面积上已经达到相对于区域性的饱和,同时人居空间在设计上也不断打造其文化品质,设计上不断融入文化元素,甚至是艺术元素,亦或是融入民族特色元素。但是,与空间设计进步并行的是人本身的变化。

首先是,人的物化需求的变化。所谓物化需求,就是人们将理想转化为实际的“物”,将理想追求,转化为对物的追求。比如,在我国七八十年代,人们逐渐从对纯粹的精神理想的追求渐渐转变为对实际“物”的追求。在对居住空间的追求上,首先是“居者有其屋”,只要有居住的空间即可;其次是“居者有其用”,空间设计植入满足人们使用的各种功能。然而当物质极大丰富时,人们有重新回归对精神的追求。那么,人居空间的设计,也从最初的“简单”,到逐渐融入功能。

其次是,人的精神需求的变化。随着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更加趋于自我关注的个性化。人的精神追求首先是被动的接受,来源于以“他”为导向的精神植入,比如宗教、演说、政治思想等。随着人们对以“我”为中心的个性化的追求的认识,人的精神追求变得更加主动。对于居住空间的设计来讲,也从最初的“简单”到“功能性”,逐渐发展到个性化设计。

然而,空间设计无论是加入文化元素,还是加入艺术元素,亦或是个性化设计,都是以开发者为导向,强加给居者,居者只是被动的接受。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愈加强烈,人们对自我的掌控越发的身不由己,人们对自我的回归也愈加强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那么,什么样的居住空间才能够体现出当下人们对居所的追求,赋予居住空间什么样的内涵才能够体现出居者当下的精神追求。我认为,当下人居空间的设计在满足人们对功能的需求以外,一定要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愿望。

二、人居空间应具备的四点要求

我认为居住空间设计要具备“闲”、“静”、“雅”、“适”这四点要求。

人们对居所的追求,从最初的对空间的追求,提升到当下的对空间设计人性化的追求。

当下,人居空间的设计已经日臻完美,无论是空间布局、功能配套、文化艺术元素都更加完善。然而,提供的样式越多,似乎是我们的选择就越多,但是有些却恰恰相反。在众多选择面前,人们似乎更束手无策。因为设计者赋予空间的元素是无度的,似乎都具有“闲”、“静”、“雅”、“适”这四点要求,但是缺少一个度。有的是为设计而设计,没有考虑实用性、适应性。那么,如何理解“闲”、“静”、“雅”、“适”,以及如何真正做到“闲”、“静”、“雅”、“适”呢。

“闲”,指悠闲,而不是闲来无事。居所,是居者休息释放的空间。很多设计者在设计居住空间时的确计加入了“亭台楼阁”等悠闲之处,而居者也都到这些地方,但多是闲聚。缺少了参与性,就成了真正的“闲”。这里的闲是指远离市井之喧闹,投身于悠然自得的境界中。比如,可以在园区内设计花圃,居者可以观赏,可以开垦种植;或者加入人文景观,可以观赏,可以品鉴;这样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之悠然自得。而反观当下的园区景观设计,多为闲置状态。这主要是,景观的设计缺乏与居者的互动性。设计上的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可以设计“采摘园”,居者可以参与种植和采摘。既满足园区对绿化率的需求,又实现居者与景观的互动。当然,有的园区有诸如此类的设计规划,但是缺乏管理和正确的引导,导致这样的设计或闲置或“参与”无度。这就需要园区管理者进一步的引导。这就需要开发者与管理者在设计内涵与功能上的沟通。

“静”,指幽静。深居为幽,应设计曲径。在人居空间设计中开辟小径,居者行走其间,释放心情。静,绝非死寂,悄无声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可以设置断续舒缓的声音,反衬安静。比如设计钟楼、音乐广场或百鸟园。居者因声寻物,闲然于小径,更觉畅快惬意。人们苦于市井的喧嚣,但是也并不喜欢空旷无声的寂静。这里的静,是一种慢生活状态。园区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不要保守,但是可以尝试保留。不必将空间设计的那么具体和彻底,可以提供居者进一步参与的设计思路。比如包含在建筑面积里的赠送“花园”部分,在设计时,只需要划定空间大小和形状。继续规划设计部分由居者完成,设计者可以提供指导建议。

“雅”,是指高雅,赋予居住空间文化和艺术内涵。目前,有很多知名品牌在居住空间内大肆加入文化艺术元素,比如“欧洲景观”,“民族风情”,壁画雕塑等等。但是这些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多数居者图一热闹。如果设计的目的真的是要加入文化艺术元素,打造文化品牌,那么,就应该让这些设计元素与居者的文化艺术素养相适应。当然,居者的文化艺术素养是参差不齐的,那么,在设计时就应该加入元素与居者的互动设计,让居者了解这些文化和艺术元素的内涵。

“适”,是指舒适,适宜。实际上人居空间的设计,不必要“琳琅满目”,要适宜,要恰到好处。事实上,我们的园区设计在形式和格局上“倾其所能”,但是,更多的设计无论是实物设计还是内涵的设计都是“灌输”给消费者,也就是强加给消费者。而消费者也被“琳琅满目”暂时性的诱惑,被动的接受。设计上没有做到“适可而止”,在消费上没有形成“恰到好处”。在进行设计时,有必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定位,进行消费群体的需求方面的调查。

三、结语

当然,要做到真正的恰到好处,体现出园区设计上真正的“闲”、“静”、“雅”、“适”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与地域文化的不同,消费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开发者在开发上进行合理定位,在设计上恰到好处。这样既能避免过犹不及,又能避免浪费。进而打造真正适合居住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赵舰.对居住区中交往空间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

[2]吴松.浅谈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8。

[3]武勇,黄鹤,刘青,等.居住区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刘滨谊,孙克放,姚雪艳.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扬・盖尔、欧阳、徐哲文. 人性化的城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上一篇:浅析功率因数与供电效率的关系 下一篇:改进的快速多模式匹配算法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