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的“天才”思想

时间:2022-05-31 09:12:47

论康德的“天才”思想

摘要:关于天才的论述知道康德才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康德以前的天才往往徘徊于神与人之间,都流于说与不可说的边界。康德的“天才”思想是建立在艺术论基础上的,也是其艺术论的核心与实质,把握康德的“天才”思想,才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其艺术论,才能更好地把握和推进对康德美学的研究。

关键词:天才;艺术;鉴赏;想象力

康德艺术论理关于“天才”思想的论述较为详尽,艺术天才理论是康德美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判断力批判》一文中,从唯心主义先验论出发,康德提出了“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1],“艺术家天生的创造机能,它本身是属于自然的”[2],康德的“天才”思想对后代美学,浪漫主义思潮和非理性主义文学等影响极大。

一、“天才”概念的引入

早在古希腊时期,许多学者就把神助与天才联系在一起。大哲人苏格拉底说:“诗人作诗不是出于智慧,其作品成与天机之灵,如神巫和预言家之流常作机锋语而不自知其所云,我想诗人所感受亦复如此”[3]。他的学生柏拉图继承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天才不过就是天赋或神助的结果。在他看来,文艺创作中没有诗人的理性思维,有的只是神的凭附驱遣,而诗人,也只是神的代言人。因此,即便是最平庸的诗人也能唱出最美妙的诗歌。

我们可以将康德对天才的定义概括为三层:第一,天才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学来的,是属于自然的,是一种自然禀赋;第二,天才是一种创造性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人人都有的,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拥有;第三,天才能够给艺术提供规则。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例,在屈原之前,只有荀子等少数人写过一些小赋,屈原打破了四言诗的格调,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灵活的新体裁――骚体赋。这个骚体赋就是屈原发挥自己的天才所创造的,他们创作之初并没有想到要为艺术制定某种法则,但他们的作品符合时代的需要,艺术的需要,成为后人纷纷效仿并遵从的范本。因此,这些天才创作的艺术作品变成了艺术典范,无意中也为艺术制定了法则。

二、天才的特征

康德在给“天才”下了定义之后,论述了“天才”的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独创性,即天才的创作不是摹仿,也不是自然中生成的。康德认为独创性是“天才”的第一特性,它不同于燕子筑窝,蜘蛛结网般的创造,而是艺术家主体先天禀赋的创造,必须是超乎现有的规则,不被常规条例所约束的创造。比如中国南唐的艺术家董源发明了披麻皴和点子皴,使中国的山体从隋唐以来空勾的形式有了新的改变,使山体产生了质感,在艺术的形式上表达的更加丰富了,这些都是天才的创作物。

第二,典范性。天才的作品必须在具有独创性的同时具备典范性,才能够成为别人追随的榜样,但天才创作的作品并不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无意义的。康德对莎士比亚就是持这种态度,一方面,他认为莎士比亚是天才,打破了古典戏剧“三一律”的束缚,创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莎士比亚的天才是粗野的,有可能创作出粗俗的作品来,不具有典范性,不能正确的引导别人进行创作,因此,他的创作作品是无意义的。只有做到二者兼顾,自然才能通过天才为艺术立法。

第三,神秘性。神秘性体现在受之于天以及不受主体控制上,古罗马诗人就认为:“部分诗人行为狂放,不拘礼法,纵情声色,嗜酒成性,以便在神智迷狂的时候写出天才的诗句”。诗人李白斗酒百篇,常常是在“迷醉”的状态下进行创作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作《人间喜剧》时,躲在小阁楼里进入到创作的“迷狂”境界,常常是泪流满面,与作品中的人物同歌同泣。虽然康德的理论具有了完整性,但同时也给他的“天才”思想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主义面纱。

第四,天才限于美的艺术领域。“自然通过天才不是为科学,而是为艺术颁布规则;而且这也只是这种艺术应当是美的艺术而言的”[4],人为自然立法是康德的基本思想,理性为自然科学立法,实践理性为道德立法,天才是非理性的,非逻辑的,只能为艺术立法,而且只能为美的与艺术立法。

三、天才与鉴赏的辩证关系

康德在表述其“天才”思想的时候专门谈论了天才与鉴赏的关系,认为它们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天才和鉴赏的的对立性表现在鉴赏需要依靠审美趣味,而艺术创作需要依靠天才。康德说:“艺术美优越于自然美的地方,在于它能够把自然中本来是丑的或令人不快的事,加以美的描写。复仇女神,疾病,战争的灾难,这些丑恶的东西,都可以非常美丽地加以描写,甚至在绘画中再现出来”[5]。如同《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想必大家并认为她有什么美的地方,纵观整个《红楼梦》所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她有一种无法掩饰的艺术美。其次,天才和鉴赏的对立还表现在天才和鉴赏不可兼得时,应该舍弃天才而要鉴赏力。在艺术创作中,鉴赏力能够使想象力和知解力协调一致,它能使思想丰富并附有秩序,而且也能使思想具有持久性。

天才和鉴赏的统一性表现在,首先,鉴赏力是天才的基础,没有鉴赏力的天才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品,只有具有鉴赏力的天才才能进入自由的创作过程中,并创作出既有独创性又有典范性的艺术品来。其次,鉴赏里虽然是评判的能力,天才是创造的能力,但创造力并非完全只有天才所有,常人也有一定的创造力,只是量上的不同。最后,在审美的心意状态中,鉴赏心态和天才的创作心态是相通的,只是天才强调想象力的一面,而鉴赏强调知解力的一面。想象力和知解力的协调,能够使得天才和鉴赏统一起来,因此产生出既有鉴赏力又有天才的艺术家。

四、康德“天才”思想对后人的影响

康德的“天才”思想是对前人“天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他的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反映。他的“天才”思想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非科学的一面,对后代的哲学、美学、浪漫主义思潮和非理性主义文学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康德“天才”思想中颂扬自由、天才和个性的一面,对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运动影响极大。他们极力颂扬天才,推崇想象力和独创性,强调创作自由,充分发挥作家的主观能动性等。

当然,从马克思主义立场来看,康德关于艺术天才的基本论断,是存在着唯心主义倾向的,将科学研究排除在天才活动之外,也是偏颇的。但他对艺术天才诸特点的论述,还是隐忍深思的。在人类的艺术活动中,的确存在着某些难以言传的规律,比如有的文艺爱好者尽管经年累月,长期钻研,刻苦用功,到头来很可能一事无成;有人虽初涉文坛,即显得才华横溢,与众不同,出手不凡。个中奥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

参考文献

[1] 康德,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49-150.

[2] 康德,邓晓芒译. 判断力批判[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54.

[3] 朱志荣.康德美学思想研究[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7:77.

[4] 康德,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52.

[5] 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110.

作者简介:夏然(1990―),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2013级哲学硕士,研究方向:美学。

上一篇:“德罗伊德教”的起源问题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