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周期的科技项目管理分析

时间:2022-04-09 12:39:24

基于生命周期的科技项目管理分析

摘 要:现在很多科技项目并未正确认识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性,依然选择用传统管理模式,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类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确定每个阶段要点,保证项目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实现科技产出,文章就此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生命周期;科技项目;项目管理

与一般工程项目相比,科技项目在评价方面有着专门的模式方法,可以对项目实施效果有着很强的可预见性以及操作性。尤其是现在科技项目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多,想要对其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面对较强的复杂性与风险性,对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生命周期管理特点分析

生命周期管理即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顺利执行直到项目结束整个过程,对各个阶段执行过程进行管理。对于项目不同阶段来说,所投入的资源不同,且需要的时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科技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应按照阶段顺序来进行,提前确定管理任务目标,根据项目类型确定各阶段关键点,划分为立项阶段、实施阶段、结题收尾阶段以及成果转化阶段四个部分[1]。从立项到结束整个过程所需时间比较长,通过阶段划分,确定每个阶段目标,这样便可以及时发现各阶段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偏离目标的部分进行纠正。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相比,基于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减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岔路,减少时间与费用的浪费,不仅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可以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 科技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所存问题

2.1 管理过程缺乏约束

与一般项目不同,科技项目涉及到的内容更多,且各专业间存在密切联系,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最终成果转换效果。为达到设定目标,必须要采取措施对各个阶段进行管理,保证合同履行质量。但是就现状来看,约束机制缺失,对合同履行要求并不明确,且未设定有效的规章制度。这样就导致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合同内容履行不到位,即便存在违约现象,事后也无从查证,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项目管理整个过程缺少明确的程序与方法,还保留传统老旧的管理理念,各项新型技术应用比较少,还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管理方法。合同履行行为不存在有效的约束,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存风险增加,对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2.2 阶段管理不到位

基于生命周期对科技项目进行管理,需要先对项目进行阶段划分,并确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将其作为各项管理工作实施的依据,促进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但是就现状来看,在各阶段管理中存在明显力度不足情况,管理措施落实效果低。科技管理部门作为科技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管理单位,其能力将在根本上决定了最终管理效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受时间、资金以及人才等因素限制,再加上传统理念影响,往往会出现重立项、轻过程问题,将管理重点放在研究资金的分配工作上,反而放松了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存在较大的隐患,各项管理制度形同虚设[3]。并且,因为缺乏对整个项目的掌控,导致各个阶段划分并不合理,相互间衔接不当,而影响管理效果。

2.3 监控制度不完善

很多科技项目管理单位将项目监控作为一项内容划分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内,以求可以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对于项目实施监控信息的收集,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是项目承担方填报年度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表,另一则由管理部门进行抽查。如果选择用第二种抽查方式,往往会因为抽查管理不到位,使得抽查时间、对象、内容无统一准则,所收集到的信息内容便不具备代表性,并不能有效了解到整个项目实施过程[4]。监控制度不完善,会在根本上影响所收集信息的有效性,进而会影响管理职责、职能划分合理性,相关内容不全、标准缺失,使得各项管理措施无法正常落实。

3 基于生命周期科技项目管理措施

3.1 立项阶段管理

第一,加强领域预研。提高项目决策战略性,需要成立专门领域预研小组,制定相关管理方法与制度,将预研工作与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对项目各个阶段实施的掌控。其中,基于预研的立项指南,可以作为立项审批主要依据。第二,完善专家评审制度。保证评审专家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实施。可以建立一个全面的专家库,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包括专家新近调入、调出、退休等,尤其要重视青年专家的加入。还应要求参与项目评审的专家,仅代表个人而不与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存在联系,消除社会、名人因素影响。且为保证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与客观性,还要落实回避制与匿名评审制,学科专家评审材料内不允许出现任何与申请者以及所在单位相关信息。第三,完善立项评估机制。在现有立项评估办法基础上进行完善,提高评估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对评估方法进行更新与丰富。还可以引进第三方评估,来提高评审结果客观性。所有立项评审工作,均需要综合分析市场、技术、社会等各类影响因素,落实综合评价选优原则。

3.2 实施阶段管理

第一,控制进度。重视项目进度的监控,对进度落后的部分进行调整,常见的如日常观测和定期观测方法,将观测结果编制成报告,然后交由上级部门做出下一步管理工作的调整方案。第二,质量动态监控。确定科技产品、科技服务、知识者三个方面监控的重要性,委托专业机构,遵循相关管理机制,对项目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补救,确定可以达到计划标准。第三,资金拨付监控。对项目进行全额预算、过程控制以及全成本核算,落实分段拨付模式,每年分为两批拨给项目承担单位,且对资金运作与使用状态进行监控。

3.3 结题验收阶段管理

需要重视时间与验收管理,以合同条款为依据在规定时间内组织结题验收,对于不能按时结题的部分,需要由承担单位提交延期申请,评估后确定延期期限。如果延期期限后仍未结题,则终止项目,且有承担单位退回所有项目拨款。另外,结题验收需要由专家小组来进行,管理部门则应保持第三方离场,独立开展评估工作,保证评估结果公正性与客观性。

3.4 成果转化阶段管理

应加大成果转化资金的投入,并建立全科技服务体系,来保证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前景项目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还应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优惠政策,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扶持各项科技转化所需活动,避免出现有结果无成果,有成果无效益现象的发生。

4 结束语

对科技项目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可以提高对实施阶段各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确保理想阶段计划能够有效落实到位,促进成果的有效转化。需要结合生命周期管理的特点,基于科技项目要求,对每个阶段进行有效管理,降低各项因素的影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得项目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宋东林,付丙海,唐恒.基于生命周期的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评价体系构建[J].科学管理研究,2011,1:32-36+52.

[2]陈帅.科技计划项目生命周期过程管理平台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

[3]冯蓉,王莉芳,李随科.基于生命周期的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研究[J].机械制造,2011,1:77-79.

[4]吴官凯.企业科技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风险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梁光(1980-),男,江苏苏州人,学历:学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上一篇:国家发明专利颈腰骨病一小时见效 下一篇: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