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遂昌县池莲下山脱贫安置小区的设计

时间:2022-04-08 07:39:06

浅谈遂昌县池莲下山脱贫安置小区的设计

【摘 要】随着现代主宅的发展,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不仅要满足人的居住要求,更要“以人为本”为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安置房项目是一个关系到民生的大问题,广大当地人民群众能够通过这类项目达到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住水平.安置小区的实际设计过程,再次体会到该类型的住宅项目的独特性.通过遵循以"人"为本."环境"先行,均好性这几个原则,结合当地的传统地域文脉的传统风格元素,在总图设计,景现绿化以及单体设计等方面,从群体空间和建筑特色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着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挖掘,结合安置项目的特殊性和制约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了一次功能和形式的有意思的探索.

【关键词】以人为本;建筑设计;单体设计

一、设计概况

(1)项目背景。遂昌县位于浙西南,钱塘江、瓯江上游,东倚武义、松阳,南邻龙泉,西接江山和福建浦城,北与衢江、龙游、婺城相连,全县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总人口22.74万。境内有乌溪江水库,乌溪江水库青山环抱,流域面积1498平方公里。近年来,乌溪江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与当地平均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从目前库区农村实际和这几年的初步实践情况看,走异地脱贫之路是引导和帮助库区困难群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困难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而县政府决定在原水泥厂地块建设库区下山脱贫移民居住小区,并委托浙江大学完成了《遂昌县水泥厂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为更好贯彻省政府有关精神,依照《遂昌县城市总体规划》和《遂昌县水泥厂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遂昌县池莲居住小区初步设计。

(2)用地范围。水泥厂地块距县城中心较近,是规划中县城东部重要的居住功能区域。地块总规划面积38.4公顷(576亩),实际建设用地面积约29.7公顷(445.5亩)。基地北侧为龙丽高速,南侧为51省道。本次池莲居住小区初步设计用地为整个地块西侧库区群众转移组团地块一部分,用地面积53868平方米,其中一期为38115平方米,二期为15753平方米。

二、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意义

绿化。建筑物的存在必然侵占原有的植被或是绿地。好的设计可以改善绿化、植被被破坏的程度,甚至通过立体的绿化措施创造出更富趣味的绿化场所。

交通。人、车流线和数量的增加加剧了城市人车争道的机会,汽车的增加占用空间且污染环境。好的设计会竭力避免流线的交叉并增加人流通行的机会。

能源。新建筑的加入增加了城市供水、电、气、暖的数量。同时加剧了城市处理污水的压力。好的设计应把节能措施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减轻能源的消耗。

城市功能。无用或有害的功能破坏了城市的效率和秩序。好的建筑设计应增加居民独自活动空间,和城市生活的趣味性。

文脉。一个优秀的建筑外观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而恶俗的设计让城市失去或消减了原有的特色。

空间。有趣或是适当的空间吸引人们在其内驻足、休憩。这种空间应该是有活力的、动人的场所。

三、户型布置;设计

户型布置。在安置小区户型设计中尽量全明设计,并且户型有利于通风采光。根据村民的家庭结构和政府的政策意见,合理设计了户型比例,其中三房两厅适合三代人居住的户型占大多数,同时也有一室两厅、两窒两厅和四室两厅供不同家庭结构选择。

户型设计。“健康住宅,以人为本”是户型设计的出发点。根据户型分布比例以及安置房项目户型的特点。本方案的户型均为一楼三户和一梯四户的高层住宅。因此,合理设计交通核心筒,解决一梯三,一梯四中间户型通风,采光不利的缺点是我们的户型设计的重点。在本方案户型设计中,我们通过比对、优化,采用了一种较经济有效的核心筒组合方式。并在每幢楼均同样使用。这样,既保证了同类型户型的低差异性,同时又具有很现实的可操作性。另外,对于中间户型,我们通过采用中空通风天井及采光井的运用。完全解决了通风不畅、采光不利的弊病。而且,并不额外增加公摊面积

四、住宅小区总平面设计

本住宅小区整体布局充分结合地形划分为十个平台,高低错落。小区的总体规划可概括为:一环、一线、一中心、二入口、十组团。一环是指贯穿全小区的车行主环路;一线是连接小区西侧组团的车行道支线;一中心为中央公共服务区块。二入口为向南连接城市支线道路主入口,向东连接腾龙小区入口。十组团为被主次道路和地形高差划分的一个中心公共服务组团和九个居住组团。其中居住组团以四、六层为主,公共服务组团以三层为主。小区公共建筑主要布置在小区中心,便于服务整个小区。由于本小区为下山脱贫小区因而在公共建筑功能的设置上除了满足物业管理、商业服务、休闲娱乐外还充分考虑满足部分居民从事小型来料加工场所的需要。

小区内组团布置具有很好的独立性,规模适中并且直接与环行道路相通,这保证了小区的任何一组团都可以单独建设,为小区分期建设、分期交付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七、结束语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对城乡交界用地进行城市化改造,使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进行转变是政府和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协调配合的一项综合课题,给我们建筑师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议题。针对特殊的有独特文化生活背景的居住主体——农民,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尊重客观生态形态,重视当地历史文化传统和居民生活风俗习惯,营造出宜居和谐的安置小区是广大安置居民的心声,也是我们建筑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上一篇:论飞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应用 下一篇: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