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4-08 12:18:48

浅谈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策略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努力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共同体” ,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与策略,促进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合作互动学习;构建;有效策略

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今后如何改变目前现状,而开发出以“学”“问”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有意识的引导有学科性、针对性的学法方法,将“教”与“学”融合一体,使“教”与“学”同步发展。即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提高了教学质量。目前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更是当务之急。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弊端显现

我国目前一直在沿用的教学模式,即继承性教育,是传承已有的知识,教学评估等也与此相对应。它具有以下四点特征:1、重理论,轻实用。继承性教学强调的是系统的书本知识,强调学生的考试分数,但对于所学知识是否有实际用处,使用是否存在局限性与狭窄性,以及知识之间如何相互配合才可以运用,才可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等,根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结果直接导致高分低能的学生的出现;2、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高分,而不重视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开拓学生思维、创造、想象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果是学生只为分数而死记硬背,完全缺乏想象与创新能力,更没有主动超越老师和教材的想法。3、重教师,轻学生。继承性教学方式,过分突出、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差生的地位。4、重认知,轻情感。继承性教学将学生视为认知工具,轻视学生作为人本主体的最重要的感受、情感、价值、潜能等。实际上,美国教育者威廉斯在早期,就致力于创造力发展的教学研究,他认为:“在教学情境中,认识和情意行为对启发创造潜能有着重大的关系”,他呼吁,“教育不仅要侧重认知能力的培养,还要兼顾情感的发展”!目前,国内的教育学者们也都承认,缺乏情感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在继承性教学模式下,老师是灌输式教学工具,学生则是“知识容器”,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本没有被唤醒与激发。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启发两种。在接受式学习方式下,所学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启发式学习下,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我们不能否认传统学习方式存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的强调了接受和掌握,而忽略了启迪与发现,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从而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新课程体系呼唤形成健康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程理念中,强调师生交流沟通,构建相互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老师与学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促进集体知识的增长,并通过这种途径来增长学习个体的知识。在这“共同体”中,大家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从而改变师生关系,改善教学关系。教学新理念的倡导,是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与新课程的教学发展而提出的,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并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互动关系。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只是角色与分工不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目的是获取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其工作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两者在“共同体”中是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在民主、互动、自由、快乐、合作的教学环境下,体现出广大师生“体谅他人与认识自我”的优良品质,使师生自主性的精神与人格,得到充分发挥;(2)互动情感。在“学习共同体”中,师生的情感,是共同学习的基础,需要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与交流,重视学生人本主体的感受、情感、价值与潜能,将情感作为教学的一种动力与手段,更视情感体验和情感发展为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3)互动目标。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通过互动的学习,体现双方的自我价值,共同积极的探究、实践、思考,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实践能力,提高巩固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水平,享受自我实现的幸福感与自豪感,使双方在共同提高与发展的同时,有学习了新的知识与能力。

三、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尝试

合作互动学习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策略。合作互动学习是以合作互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它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合作互动学习的目标必须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内心情感的诱导,满足学生个体内部的需要。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三中的《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这节内容时,往常的方法是教师自行收集资料图片,经过整理制作成课件后进行讲授式教学。但由于各人对于材料的认识和见解不同,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年龄差异导致关心的热点不同。所以,教师的课件往往并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因此课堂效果并不十分好。笔者认为既然本节内容简单易学,网络资源又十分丰富,很容易找到大量资料,而且现在的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普遍较高,因此可以让学生来组织讲授这节课。于是,笔者将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大板块,要求班级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进行自由分组,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特长对分组进行微调,保证各组实力均衡;各组利用一周时间研究教材,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后制作课件,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期间不断观察各成员的工作情况,适时为发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各组在课堂上将本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讲解,完成后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相关质疑提问并进行解答,教师对学生的独特想法给予表扬、鼓励;最后,教师综合考虑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现,以每个成员的成绩的总和作为小组成绩。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分工使每个学生拥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以及与同伴合作取长补短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小组中,每个学生地位都是平等的,因此大家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态中,活跃的思维容易使学生在合作互动学习中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而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就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共同体” ,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式与策略,与学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创造课程,师生间彼此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作者简介】

费晓艳 ,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教师.

上一篇:身体语言中的合作原则 下一篇: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