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86例小脑出血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08 07:25:49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小脑出血疗患者, 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 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对照组43例, 给予开颅穿刺引流术,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的治疗,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 P

【关键词】 微创;穿刺引流术;小脑出血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据统计有约40%~50%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并发脑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的生活质量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1]。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脑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 其死亡率显著低于内科治疗。但是后颅凹开颅创伤大、耗时长、康复慢等缺点。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的86例小脑出血患者,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并观察和比较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的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86例小脑出血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 男25例, 女18例, 年龄50-75岁, 平均(62.6±8.9)岁, 外侧型27例, 中间型8例, 混合型8例, 破入脑室系统者6例, 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者10例,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2]:13~15分13例, 9~12分25例, 3~8分5例, 血肿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10~15 ml者 13例, 16~20 ml者21例, >20 ml者9例;对照组患者43例, 男26例, 女17例, 年龄51~74岁, 平均(61.6±8.6)岁, 外侧型25例, 中间型8例, 混合型10例, 破入脑室系统者5例, 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者11例,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13~15分12例, 9~12分24例, 3~8分7例, 血肿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10~15 ml者 13例, 16~20 ml者21例, >20 ml者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慢性疾病以及治疗前的血压水平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 该组患者在术前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状态, 根据头颅CT测量结果于病变侧头皮处标记出血肿大致投影, 并确定穿刺点。采用YL-1型微创针并选择合适长度, 患者采取侧卧位, 患者头部尽量向前倾, 钻颅时要注意穿刺针的方向及角度的保持, 将血肿液态部分抽出后, 采用针形血肿粉碎器进行冲洗, 直至冲洗液呈淡红色为止。尿激酶3万U+ 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血肿腔, 保留3 h后开放引流, 6~8 h后可重复冲洗及抽取过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

1. 3 疗效评价 术后3个月按照日常生活功能进行评级, 治愈:患者恢复正常或生活基本自理;好转:需要人帮助或卧床不起;无效:植物人状态生存;死亡:患者死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

2. 2 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感染(χ2=4.1951, P

3 讨论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常见原因是高血压和或动脉粥样硬化, 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后颅窝代偿空间较小, 小脑出血对脑干和脑脊液循环通路产生影响, 导致脑干受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或小脑扁桃体下疝, 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3, 4]。为免延误时机, 多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微创血肿穿刺术具有操作简便迅速的优点, 可以快速清除压迫四脑室和脑干的血肿液态部分, 避免了脑疝的发生。

作者对比分析了开颅引流术与微创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 P

综上所述,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确切,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长林, 吕涌涛, 李志超.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3.

[2] 陈贵平, 茹小红, 郭志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35例临床体会.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3(2):197-198.

[3] 邵淑琴, 张帆, 史树贵, 等. 小脑出血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预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 17(1):63.

[4] 朱榆红, 严勇辅, 剑红, 等.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与CT.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5(3):168.

上一篇: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 下一篇:32例乳腺叶状肿瘤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