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才流失问题研究

时间:2022-04-08 01:41:38

新疆人才流失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疆人才流失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疆;人力资本;人才流失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5(c)-0031-01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种植业基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但由于新疆恶劣的自然环境、较低的薪酬待遇等原因,导致了内地人才不愿意去新疆工作、新疆籍学生流向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的种种现

象,成为了“新疆之痛”。

一、新疆人力资本现状分析

1、新疆人口的质量状况。人口素质与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相关,在某种意义上,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口素质就越高。人口素质与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成正比,与文盲半文盲人口数成反比。在新疆统计局提供的资料和《新疆年鉴(2007)》里的条文说明,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平均每万人口中,2007年新疆6岁及6岁以上人口共7515人,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为1160人,小学文化程度为6012人,初中为6168人,高中2442人,大专以上程度为1733人。在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及半文盲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为7.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32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新疆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为新疆的经济发展积累了一定的人才资源。

2、新疆从业人员产业分布状况。根据新疆统计局和《新疆年鉴(2007)》显示,从业人员分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产业结构的制约。新疆的产业结构虽然较改革开放之初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处于较低下的状况。新疆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1978年为72.06%,2007年为54.17%,26年内降低了15.89%个百分点。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疆的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新疆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1978年为14.33%,2007年为13.23%,而全国2007年第二产业比重为22.5%,比新疆高出10.27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说明,新疆的农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产业的就业水平和吸收劳动能力远低于全国水平。新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978年为13.61%,2007年为32.60%,全国2007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30.6%,新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略高于全国水平。

二、新疆人力资本流动现状

在新疆,人才缺乏己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新疆的人力资本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主要聚集于深圳、广州、上海等为代表的开放区和沿海城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从东部到西部,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和农村,人才流动正在发生逆转。但从总体上看,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流动还是处于不利地位。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1990年到2000年,东部迁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3263万余人次,迁出196万余人次,迁入与迁出相差约3067万人;中部迁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2210万,迁入180万,迁入与迁出相差约2030万;西部迁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1122万,迁入121万,迁入与迁出相差约1001万。新疆作为西部的一个省区也不例外,既面临着人才向国外流动,更面临着“孔雀东南飞”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新疆每年考入内地院校约1.2万名学生,毕业后也只有20%返回故乡。过去20年来,新疆人才流失已达到21万人,其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骨干有10多人。新疆目前的人才队伍仍然不稳定,结构不合理。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新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用人机制不如内地灵活等。目前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关键是稳定现有人才,同时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用人待遇,完善津贴制度,吸引外地人才,加速新疆本地人力资本积累。

三、新疆人才流失的改进措施

1、新疆人力资本投资内部结构的优化。新疆应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及化教育,重点加强基础教育的普及,全面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本地的中等科技人才。在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开办与农业生产和乡村工业及本地发展相适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和少数民族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大力发展具有规模效益的跨地区开放式大学,政府应优先提供开放式大学所需条件,包括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和虚拟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使新疆人力资本投资内部结构优化。

2、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和人才规划,将单位的发展目标转化成人才需求。结合新疆现有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优化产业结构,明确主攻方向中,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优势产业结构体系。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合理配置资源,加强重点企业、经济改革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为新疆的人才搭建起事业的平台。围绕新疆的经济建设,制定合理的人才规划,设立人才开发专项基金,培养和建立具有专业化、团队精神的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科技产业化三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明确每个层次的岗位职责和任务,让人才在单位或科研团队中能清晰地对自己专业发展进行定位和规划。

3、培训是各类经济组织中人才开发的主要手段。在新疆,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各类经济组织中,特别是企业,不管是什么所有制的企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利用企业中相应的组织,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各类优秀的民营企业,有机构、有人员、有计划地对人才进行系统地开发,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人才队伍。加大力度抓紧培养大批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实际工作中,培训员工的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研讨法、观摩法、角色扮演法和工作轮换法,其中,讲授法和研讨法最为常用。这些方法又分为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两大类。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元宝.《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司正家.《区域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3]杨开忠.《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4]杨开忠.《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5]邹大有,段先义.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创新[J].探索.2000.4

上一篇:新时期女工工作的问题分析和基本对策探究 下一篇:全球治理下的产物――多边担保投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