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建设中的文化实践

时间:2022-04-08 01:24:37

学校特色建设中的文化实践

一所学校,需要依靠文化与特色站立行走,文化精神是血液,它的流动与脉络影响着整个学校的运作;特色内涵是脊梁,它的挺立与支撑让学校教育充满力量。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存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学校的发展,可以说学校文化是办学底色,特色建设是底色上的浓墨重彩。笔者以重庆市渝中区鹅岭小学特色文化建设为例,谈谈如何办一所有文化特色的学校。

一、文化溯源:以精神文化价值引领学校方向

学校文化总是产生于一种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我们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和进程中,坚持做到尊重历史,植根历史,传承和发扬学校精神。

我校始建于1960年,前身系部队子弟学校。多年来,学校形成了以“弘扬军营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精神。“少年军校”将严以守纪、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坚韧不屈、顽强拼搏的军人意志,超越一般、永不放弃的军人精神根植于鹅小师生心中。

针对学生来源广、流动性强、家庭教育薄弱等现状,我校继承“少年军校”传统教育精髓,坚持“自信育桃李,自昭养正气”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一心三最”为办学宗旨(即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自信心态”,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才能的最近发展区和个性的最佳发展区,有效促进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秉承“每天自信一点点”的校训,将学生的公德教育、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意志锻造、体魄锻炼、纪律规范等非智力因素作为重点,培养“自信砺学、自昭明德”的学生群体,形成了独特的学校价值取向及文化氛围。

二、文化管理:以共同发展愿景激发教师潜能

文化管理是一种“人化的管理”,它优于经验之治、制度之固和绩效之困,以人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人的价值为最终目的,是无声的熏陶和同化。教师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参与者与实践者,教师发展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基础。学校管理者作为学校文化的引领者,引导教师、鼓励教师,认同自信,从而形成共同的文化氛围、共同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指导下的学校精神和职业道德。

一方面,把办学思想贯穿于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政治学习、教学培训等场景,不断正面强化学校发展近况与核心价值追求的交融、共促,进行价值引领,从具体的办学行为、重要事件、典型人物等入手,大力宣扬学校的主流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采取民主管理、行政先行、以身示范、本职为重的“一步工作法”。面对难事大事前一步,遇到利益好处退一步,在思想、行动上起好示范、带头作用,以有人品、有能力、有态度、能干事、能成事的领导管理队伍来带动良好“政风”的形成。

同时,通过“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的教师团队发展研究”课题实验,激发教师潜能。从LDC学习发展共同体、多维互动沙龙、学科组子课题研究、跨学科教学微格关注、团队文化打造、日常教学研讨六个维度打造教师团队,共营自信文化氛围,共育自信发展目标,共享自信价值引领。

三、文化具象:以“五品学校”打造培养“五品少年”

我们强调自信小事做起,自昭现在养成,落实到学校实践中,则具象为“五品学校”的打造,即阳光品行、智慧品质、强健品格、高雅品位和文化品牌。

打造“阳光品行学校”,倡导学生“有教养”“行为习惯好”,设计了校园礼仪长廊,让文明“提示语”伴随师生行走;打造“智慧品质学校”,倡导学生“爱思考”“爱读书”,设立了笑脸自信墙、阅读展示栏,让学校洋溢书卷气;打造“强健品格学校”,倡导学生“心康体健”“热情阳光”,兴建完备、精心布置了心理咨询室,并定期更新军营文化墙和安全常识墙;打造“高雅品位学校”,倡导学生“欣赏真善美”,营造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宜人环境,设置艺术科普类、传统文化类的校园展板,让雅致赋予墙面育人的精气;打造“品牌文化学校”,倡导学生“榜样激励”,通过榜样激励墙、星光评比栏等文化展示,让师生得到“激励文化”“执行文化”等文化要素的培育和弘扬。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长、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我们以“自信砺学、自昭明德”为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活动序列,将班队会、社会实践与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有机渗透在一起。德育以培养良好习惯为重点;智育以培养阅读兴趣、发展科学素养为重点;体育、美育以培养学会欣赏、热爱生活为重点;劳育以培养乐群善良、热心助人为重点,加强实践教育。

四、文化生根:以“三级课程”培育学校文化土壤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是学校文化的根本土壤。学校围绕“自信成长”的教育目标,实施与其相适应的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更新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一)国家课程内涵化——滋养自信

努力营造渗透“自信立人”的课程教学氛围。实施“为自信学习而教”的自信教学模式。开展“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通过有效提问、有效评价、有效作业等多层级的研究,把学科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人格结构和智能结构,让学生乐于表达、自信学习,让教师转变观念、自信教学,让学校润物无声、自信发展。通过国家课程的内涵滋养,形成学校的文化底气。

(二)地方课程个性化——生长自信

根据本校文化发展,整合、创新地方课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健康100分工程”和“自信心理辅导课程”。结合环境教育,坚持打好区“绿色学校”这张名片,用好毗邻鹅岭公园、浮图关公园和区园林局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环保资源。学生在“做”中生长智慧,在活动中生长自信。

(三)校本课程人本化——滋补自信

努力寻求“提供每个孩子天赋与个性最好发展的教育”,挖掘校本特色,建构个体的生本课程,组织开展“三色”教育:蓝色教育(课外阅读)、绿色教育(军营文化)、红色教育(地缘特色)。

学校的文化之源要回归于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因此,我们提出五种愿景:人格锻造、过程体验、自主思考、行为外显、协同发展。培育具有真善美理想人格的学生。真善美将引导我校整个教育文化的审美改造和学生的全人发展。同时,我校也将继续以自信文化为底蕴,凸显办学特色,实现下一阶段的价值理想。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鹅岭小学)

上一篇:从“小事”做起,营造专业成长氛围 下一篇:课程改革助推发展共建共享彰显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