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校长攻心计

时间:2022-08-31 09:21:46

教师专业成长:校长攻心计

教师专业成长说到底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不仅要解困于“学、研、思”,还要解困于“心”,“心甘”,才会“情愿”,情愿才会乐此不疲。要办一所理想学校,就从学会倾听教师的心声,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开始吧。

我的一位朋友到某中学任校长,这所学校是个三流学校,生源都是别的学校选剩的,学生无心向学,教师无心教学,可谓“军心涣散”。

我的这位朋友对老师们说:有这样一个人,他出生于法国一个贫困的家庭,十几岁便去了一家咖啡馆打工。老板、店员、顾客歧视他。他发誓要成为全法国公众景仰的人。从此,他每天早晨五点起来,进行长跑锻炼。后来,他报名参加了法国田径冠军赛取得好成绩,被选中参加奥运会。在接下来的三届奥运会中,他先后夺得万米比赛的亚军、五千米比赛亚军和马拉松比赛的冠军。他就是法国著名长跑运动员阿兰·米穆。

此时,我们学校的教师不正像成名前的阿兰·米穆,我们不甘心做没有尊严的教师,然而面对一群无心向学的学生,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了吗?我们真的甘心了吗?我们这样的学校,教师就真的不能过一种有尊严的职业生活吗?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学生?阿兰·米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尊严是靠实力赢得的。教师的尊严是靠教书育人的专业水平赢得的。我们若能把别校不愿教的学生教好,那才能证明我们比别校的老师专业。那么,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开始,不断努力,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直到我们比别校的教师更加专业,那时我们就能令学生、家长、同行及社会肃然起敬,我们就能过上一种专业有尊严的教师生活。

朋友的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很是触动了一部分心有不甘的教师的内心,唤醒了他们对教师尊严的渴望……

后来,朋友深有感触地说,在教师专业成长这件事上,校长不能强来,不能让教师感觉“被成长”,要因势利导,善打攻心战,从心理上激发起教师专业成长的强烈欲望。

心理不积极健康,心态就会出问题;心态不好,就会影响教育教学,自然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时不时会听说某教师上课眼中只有教材教参,只有分数,唯独没有学生,对学生的情感需要很冷漠,视而不见,喜怒无常,对学生体罚、变相体罚……时不时会听说某老师偏执,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时不时会听说某老师恃才傲物,狂妄自大,安于现状……时不时听说某某老师职业倦怠,心灰意冷,得过且过……

这些负面的情绪折射出有的教师存在消极心理,甚至是不健康的心理。这样的教师很难让学生亲近,并且会有意无意地把消极心态传染给学生及周围人。

然而,有些校长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中,往往忽视了“心理”因素。笔者曾与几位校长谈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他们均是侃侃而谈,一位说:“要加强校本研究,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要加强读书学习,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要多上公开课,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要写教育博客,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要勤于教学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一位说:“要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引导教师们自主学习、同行互助,学校以专题讲座、结对子、邀请进修校的教研员到校做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多开展专题研讨、网络研讨等活动,鼓励教师自我反思。”一位说:“教师要专业成长,就要有勇气‘死’在公开课中,要有情趣‘活’在家常课中,要有想法‘长’在教科研中。”

这几位校长注重于“学、研、思”,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人之所以为人,皆因人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感”“情”“思”皆从“心”也,忽视了“心”之内因,“学、研、思”等皆可能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有一位笔者很敬重的校长,他急切地想强力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于是苦心学习、钻研,最后探索出一套高效课堂的模式。第一年选了几个教师来尝试,感觉效果很好。第二年就大面积铺开,学校50%以上的教师必须按照他的这一套模式上高效课堂课。然而,一些老师不能理解,认为高效是教学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学有法无定法,为何非得按照你的那一套模式才能让课堂高效?心里没接受,不认同必然导致抵触,甚至对抗。这位校长本觉得自己一片好心来帮助教师们专业成长,教师们却不领情;教师们却感觉自己是“被成长”了,也觉得很委屈。

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要解困于“学、研、思”,还要解困于“心”。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强按牛头不喝水”,“心不甘”则“要我学、研、思”我也“不学、研、思”。只有“心甘”,才会“情愿”,只有情愿才会乐此不疲。“心甘”则“我要学、研、思”、“我愿提升”、“我乐专业成长”,夜以继日、孜孜以求。

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现执教于一所农村小学,看她洋溢着朝气和自信的外表,一脸灿烂的阳光,不用问就知道是80年后新生代教师。

在下午作专题报告时,她讲了一番让我感受至深的话。她说,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都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要突破这个樊篱,需要我们直面挑战。这个观念就是看我们用何种心态去面对。“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想,心理健康的教师都如她吧,心中充满阳光,充满对教育的热爱,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记得于丹教授曾讲过,中国人造字挺好玩的,好事从心起,坏事也从心起,思想都是从心起。“感恩”两个字,都是有心;一个人做错了事,人要知道惭愧,惭愧都是“心”旁的;人一旦有了什么不高兴的事,说人烦闷,“闷”字写得多象形啊,就是把一个心搁门里,关上门,人就闷住了,这个门只有自己打得开,别人只能起一个辅助作用。

所有的负面情绪会有一个密码。忧伤的“忧”是“心”旁,迷惑的“惑”是“心”字底,恐惧的“惧”又是“心”旁,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负面情绪,唯一能击垮你的途径就是通过你的心。哪位教师的心认了它,哪位教师就垮了。

作为一校之长,怎样来打开教师的心,引领他们走上专业成长之路?一要以人为本,满足教师需要;二要带头建立民主、团结、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并重视人际间多种交往,提高弹性处理问题的能力;三要搭建心理释放平台,使教师的烦恼有处倾诉,快乐有人分享,随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团体心理气氛;四要在教学管理中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思想压力,减少会议和形式主义的要求,科学管理,保持教师稳定的积极情绪,提高工作乐趣感;五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教职工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宣泄压力、放松自我、增进感情、增强团队意识、激发团队活力;六要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教师积极调整认知心态,增强个人抗压性,以乐观的心态去沟通,去悦纳,去尝试;七要营造乐观而又阳光的校园文化,以积极的校园文化持续释放正能量,浸润师生。如此一来,教师能不乐于使自己更专业吗?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青年路小学)

上一篇:创造适合的教育教好每一个学生 下一篇:从“小事”做起,营造专业成长氛围